同步君 人教版 高2政治B卷 ·必修4第23课时《价值与价值观》
题型:简答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单位发布《关于表彰第二批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决定》称,经群众推荐、审核公示和群众投票、评委评选等程序,裴春亮等5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陈荣超等26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p><p>结合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党和国家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因。</p><p> </p></div></div>
<div><p>【答案】14.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学习道德模范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的选择。</p><p>【解析】根据</p><p>“唯物史观”这一限定词,结合“道德建设”这一关键信息,可确定出回答问题所运用的哲理应该是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陈述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回答即可。</p></div>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要围绕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p><p>广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究其原因是: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政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大节能治污力度;绝大多数企业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群众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加节能活动。</p><p>(1)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p><p>(2)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说明,广东是怎样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p><p> </p></div></div>
<div><p>【答案】13.(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需要。②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节能环保意识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p><p>13.(2)①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政府制定并落实环保政策、企业以绿色环保理念为指导,群众节能意识不断增强,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成效显著。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环保政策的指导下,广东加大节能治污力度、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群众参与节能活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③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政府关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群众积极参与节能活动,使节能治污收效明显。</p><p>【解析】(1)本题要求学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加强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原因,属于原因类分析说明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根据材料信息调取相关知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然后从必要性和重要性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从必要性角度,主要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进行分析,从重要性角度,主要从社会意识的能动性角度进行说明。</p><p>(2)本题要求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广东省是怎样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属于体现类试题。学生可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角度综合分析说明。</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主流意识形态、执政党意志、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为人民群众进行价值选择提供了相对统一、比较可靠的价值标准。下列属于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的是 </p><p>①马克思主义理论 </p><p>②社会主义荣辱观 </p><p>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p><p>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p>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由此可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集体主义价值观以群体为本位,强调个人对群体、对社会的依存和依赖,并以群体和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及整体和谐为最高目的和最高价值,个人的价值、利益和目标的实现应在群体和社会中,并通过群体或社会的途径与方式来实现。由此可见集体主义 </p><p> </p><p>①和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p><p>②强调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应该高于个人利益</p><p>③要求每个成员放弃自身利益服从集体的利益</p><p>④要求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p><p>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揭示了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二者统一于集体利益的基础之上,强调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观点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对当前的一些文化现象、文化思潮,从政治和教育的高度、从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局出发,给予足够的重视、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这是因为这些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p><p>①对青少年成长不利</p><p>②是青少年美好生活的航标 </p><p>③影响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p><p>④影响青少年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p><p>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流行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①②观点片面。之所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是基于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③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存在和需要是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在于他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社会和集体的事业尽了什么责任,做了多大的贡献。由此可见,人生价值的评价</p><p>①主要是看他的付出,付出越多,价值越大 </p><p>②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p><p>③要排除个人所追求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利益 </p><p>④主要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幸福贡献了什么</p><p>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个人对社会的付出所带来的结果如果是消极的则不能形成价值,①观点不科学。人生价值不排除个人的自我价值和正当的利益,③观点错误。由“更重要的在于他为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社会和集体的事业尽了什么责任,做了多大的贡献”可知②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6年世界癌症日主题为“我们能我能战胜癌症(WE CAN,I CAN)”,旨在通过全球范围的宣传活动,帮助公众消除对癌症的错误认知,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癌症早诊水平,降低癌症发病率;呼吁全社会建立癌症心理社会支持网络,对癌症患者加强康复指导、心理关怀,帮助患者重找社会角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说明:</p><p>①真诚的心灵关怀决定着癌症者的生活质量</p><p>②正确价值观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战胜癌症</p><p>③健康生活方式有赖于对癌症发病规律的认知</p><p>④抗击癌症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p><p>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提高对癌症发病规律的认知,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抗击癌症的活动是实践活动,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②④正确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被遣返回国的某走私贩,曾经为了追求金钱而制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性质最为严重的经济犯罪案件,偷逃税款100多亿元。而守墓老兵欧兴田,倾其毕生收入100余万元,建起20余亩墓园,守护2400多位抗战英魂30年,只为60多年前对战友的一句承诺,铸造了一座人性的丰碑。这说明</p><p>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p><p>②正确思想意识有助于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p><p>③人的成长过程往往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④要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去把握一个人的价值 </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 </p><p>【解析】材料中两个人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是在不同价值观导向下做出的,这体现了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思想意识有助于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①②正确符合题意。③④材料没有反映,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名为《未选之路》的诗,“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价值观</p><p>A.影响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p><p>B.引导人们走美好的人生道路 </p><p>C.使人们选择偏僻的人生之路 </p><p>D.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有不同的影响作用,A符合题意。BC观点片面,排除。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不能说决定作用,D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80后”、双胞胎孕妇、农村留守妇女,就是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弱女子,却能在危急时刻爆发巨大的勇气和力量,纵身跳水救人。她就是被称为“最美孕妇”的安徽省灵璧县某女青年。回答第2至第3小题。</p><p>2. 受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委托,团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的工作人员专程赶赴安徽省灵璧县,向不顾身孕勇救落水儿童的“80后”女青年致以亲切慰问,并授予她“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这启示我们</p><p>①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p><p>②只有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p><p>③人既是价值的创作者,又是价值的享用者 </p><p>④只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就能得到社会承认</p><p>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p><p>3.安徽省委书记批示:该女青年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十分感人,应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公德。此举</p><p>①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p><p>②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p><p>③将引导人们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和索取的统一 </p><p>④有利于人们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p><p>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C</p><p>【解析】</p><p>【1】材料反映了只有奉献社会,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和认可,①③符合题意。社会承认与否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②观点错误。④观点绝对化,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句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r />①正确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p><p>②要正确把握好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br />③新事物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p><p>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br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告诉我们只有拥有阳光的心态和爱心才能化解生活中的各种不幸,也就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①符合题意。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爱心化解仇恨说明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新旧事物,也没有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③④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传统的自然价值观把人看作是自然界的主宰,导致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盲目掠夺。科学的自然价值观,则是建立在人的主体性地位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推动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这说明</p><p>A.传统的自然价值观已经不再具有导向作用</p><p>B.传统的自然价值观不是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p><p>C.科学的自然价值观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p><p>D.自然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 D</p><p>【解析】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AB观点错误。科学的自然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但不能决定,C观点错误。由传统自然价值观和科学自然价值观导致的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可知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对于什么是价值,哲学领域内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属性说”或“效用说”认为价值是指客观事物的一种有用属性。这种观点</p><p>①把价值等同于客观事物的功能属性 </p><p>②没有看到认识主体在价值中的作用 </p><p>③揭示了价值是一事物对于主体的积极意义 </p><p>④认为价值是主观需要赋予客体的一种属性</p><p>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该观点认为价值是指客观事物的有用性,因而忽略了主体和客体的特定关系,①②符合题意。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价值的观点,④强调了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与题干观点不符。</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