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君 人教版 政治 必修③第15课时《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B卷
题型:解答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以其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伴随着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正由“经济强市”向“文化立市”转变,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品位的特区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的读书月;文化和科技联姻、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芬村;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这些为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正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深圳是怎样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独特品位的社会主义特区文化。②坚持文化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举办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打造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芬村。④彰显文化的民族性。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⑤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读书月、文博会、大芬村、民俗文化村……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深圳是怎样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回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理论和材料的结合。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体现了文化的创新性与民族性。打造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芬村,体现了文化创新的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读书月、文博会等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p></div>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p><p>(1)请说明材料所反映的文化信息。</p><p>(2)为文艺创作者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p><p>(2)①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职业道德,加强自律。②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健康有益的文艺作品。③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p><p>【解析】(1)本问属于材料解读题,解答本问时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概括总结即可。</p><p>(2)本问属于建议类主观题,解答本问时可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文艺创作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职业道德,加强自律;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27日下午,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召开网络文明用语专题评议会,中国记协道德委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对网络不文明用语进行专题评议,围绕如何净化网络环境进行深入探讨。经过投票,最终筛选评议出“卧草”“我日”等一些网络不文明用语,倡导媒体和网站不使用、不传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p><p>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传媒具有商业性 </p><p>②政府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p><p>③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p><p>④大众传媒为低俗化文化的传播推波助澜</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反映了要加强对网络低俗用语进行规范和制约。网络低俗用语的泛滥在由于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大众传媒具有商业性,这要求政府对文化市场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①②符合题意。只有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传媒带来的不一定都是健康的文化,③观点错误。为低俗化文化传播推波助澜的只是个别的传媒,④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文艺界存在唯市场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文化真正功能的现象,难以满足人民的精神和文化需要。同时受客观条件影响,许多人尚难以消解那些“高雅”和“贵族化”的作品。为此必须</p><p>A.让人民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各式各样的选择</p><p>B.坚决倡导通俗易懂、单一类型的文化产品</p><p>C.让人民群众通过大众传媒来享受各种文化快餐</p><p>D.发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当前文化生活中“单纯追求娱乐消遣”和“贵族化”文化作品不能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的状况,因此要发展面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作品, D符合题意,排除B。文化快餐不一定是健康有益的文化,排除C。A与题意无关,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各地的美味佳肴,还更多地介绍了劳动者如何对食材进行采掘、加工、制作。该片自开播后,就力压众多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成为同时段全国收视冠军。由此可见</p><p>①弘扬主流文化就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 </p><p>②创新文化形式与内容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p><p>③文化创作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p><p>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应该让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p><p>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舌尖上的中国》展示的不仅是美味,还有劳动者的创造,一经播出备受欢迎,体现了③。材料表明《舌尖上的中国》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获得了巨大成功,④符合题意。主旋律文化如果不能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是难以引起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的,①观点绝对化,排除。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根本途径,②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当代中国文化名人担当“电视说书人”,把那些大众较难理解的史书典籍讲解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追捧,出现了“于丹现象”“易中天现象”。这说明</p><p>①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大众传媒的发展</p><p>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p><p>③要通过文化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活力</p><p>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p><p>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把那些大众较难理解的史书典籍讲解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说明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③符合题意。“于丹现象”和“易中天现象”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的属性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①夸大了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说法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②与题意无关,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2016年某调查机构对民众看电视首选节目类型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b10a8b55/SYS201801021827175020235122_ST/SYS201801021827175020235122_ST.001.jpeg" width="207"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这表明</p><p>A.精神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求</p><p>B.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p><p>C.文化市场的发展参差不齐、包罗万象</p><p>D.受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市场喜忧参半</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图中调查结果表明,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方面的特点,B符合题意。当今时代人们离不开精神生活,但它不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求,排除A。CD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套包括《失恋33天》等当下热门影视剧的光盘出现在习近平主席出访拉美国家的“国礼”名单中。接地气的中国流行文化如今也跻身高大上的“国礼”行列,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及时展示当下中国新形象的时尚名片。这说明</p><p>①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和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p><p>②流行文化比经典文化更符合人们的文化需求</p><p>③接地气的流行文化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的价值</p><p>④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应该是先进和健康的文化</p><p>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揭示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既需要经典文化也需要流行文化,因此应提高多种类型和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①符合题意。流行文化要接地气体现了④。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各有其自身的价值,不具有可比性,都能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②③观点绝对化,排除。</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