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弘德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思想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有( )</p><p>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掀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p><p>②马克思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的实践,提出了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体系 </p><p>③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p><p>④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人类认识的顶峰,马克思全盘吸收了这些理论成果</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正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③正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符合题意。②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继承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的基础上产生的,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 </p><p>①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p><p>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依据主观意愿推动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选项错误,该观点属于唯心主义。题目中,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故①②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将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定向的,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中,从而获得人类希望的遗传性状,创造出新物种。这说明</p><p>A. 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p><p>B.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p><p>C. 一切物质都是“为我之物”</p><p>D. 人们掌握科学就能改变规律的客观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规律。上述材料说明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B符合题意入选;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A表述错误排除;C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是不能改变的,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封闭小区是农耕文明的理念,一个个楼盘就是一个个小的独立王固。为使交通路网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捅堵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今后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但这一改革因为与一些人的利益有冲突而遭到他们的反对。这说明</p><p>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②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然能够代替旧事物</p><p>③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p><p>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意见》提出,今后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是基于发展具有普遍性,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错误,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发展的前进性,而是强调发展的曲折性;③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④符合题意,“这一建议却因其与物权法的冲突和人们对全球问题的担心而备受质疑”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红树林作为热带及亚热带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不仅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具有防风消浪等生态功能。然而近年来,海南、广西等地由于各种人为因素致使红树林大片消失,环境急剧恶化。因此海南省政府迅速采取措施设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成片海滩森林。这一做法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p><p>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p><p>②正确的理论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p><p>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 </p><p>④事物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海南省政府根据红树林的重要地位、作用和现状采取措施设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对其加以保护,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①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②说法错误;事物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的。这是因为</p><p>A. 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p><p>B.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p><p>C.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p><p>D. 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认识,考查学生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理解的能力。材料中供给侧改革离不开稳定的宏观政策,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体现了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说法错误,故排除A;题干没有提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没有提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排除BC。故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p><p>A. 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p><p>B.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C. 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p><p>D. 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说法错误,哲学属于精神力量,排除;C虽然属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但不是首先表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p><p>A. 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p><p>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p><p>C. 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p><p>D.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的哲学寓意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eae8f1bb/SYS201801021839094214302197_ST/SYS201801021839094214302197_ST.001.png" width="271" height="2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p><p>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p><p>③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p><p>④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中,“你不能改变天气,但能改变心情”充分说明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故②③入选。①④选项表述错误,此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就是著名的“心外无物”。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一致的是</p><p>①我思故我在 </p><p>②气者理之依也 </p><p>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p><p>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p><p>⑤存在即被感知 </p><p>⑥物是观念的集合</p><p>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①③⑤⑥</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①③⑤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观点属于唯物论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p><p>①气者,理之依也</p><p>②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p><p>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p><p>④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p><p>A. ①一④一③ B. ①一②一④</p><p>C. ②一③一④ D. ①一③一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气者,理之依也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不依粗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所以该题选A。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②的观点是唯心主义,不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定位山东形势: 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山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1)结合材料一,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要求,说明山东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p><p>材料二 提升考核标准:根据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省委、省政府对17市科学发展考核作出重大调整,加大了资源消耗、科技创新等指标的权重,新设置“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打破了政绩考核“GDP决定论”的考核标准。</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新的考核标准的制定所体现的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坚持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经济运行的新特征,适应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②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p><p>③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既要尊重经济运用规律,又要积极主动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根据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省委、省政府对17市科学发展考核作出重大调整。</p><p>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有的考核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今天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和完善。</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省委省政府根据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制定了新的考核标准,体现了这一点。(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p>【解析】本题为综合性问答题。试题立足能力考查,紧扣时政热点;试题考查的主体知识、阅读容量、题目类型、设问表述和难易程度都凸显考纲精神。这启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做到常练基础知识、积累答题技巧,还要做到主干知识系统化,特殊考点加以巧记。同时考生也要关注社会,熟知时政热点、紧跟时代步伐。试题分设二个小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有关知识点。</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根据辩证唯物论的有关要求,说明山东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材料中“定位山东形势”,说明要坚持一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说明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山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说明要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新的考核标准的制定所体现的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指向明确,即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角度进行论述,注意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提升精神境界:去年山东财政筹资37.4亿元,支持德州至商丘、济南至东营等高速公路建设,促进财税、人才、科研、产业等要素在各地市的自由流动,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努力提升17地市“大山东”的精神境界。</p><p>材料二 提升发展标杆:经济转型发展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其过程必然承受阵痛乃至剧痛,但必须闯过这道关、跨过这道坎,才能实现新跨越。这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放眼长远,分步骤、有层次地推进,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山东省是如何提升17地市“大山东”的精神境界的?</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山东省委省政府是怎样提升发展标杆的?</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山东财政筹资37.4亿元,支持德州至商丘、济南至东营等高速公路建设。</p><p>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率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山东省积极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努力提升“大山东”的精神境界。</p><p>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山东省积极促进财税、人才、科研、产业等要素在各地市的自由流动。</p><p>(2)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山东省委省政府认识到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的曲折性,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p><p>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这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放眼长远,分步骤、有层次地推进。</p><p>③发展具有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山东省委省政府放眼长远,坚持了发展的观点。</p><p>【解析】本题为综合性问答题。在试题的设问上,既有宏观视野,也有微观视角,又有全球眼光;在选材上,立足政治学科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反映时代热点;在立意上,坚持能力立意为主,重在价值取向引领,实现立德树人任务。试题分设二个小题考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的有关知识点。重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山东省是如何提升17地市“大山东”的精神境界的,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联系观。生在分析说明时要调动知识储备,回忆有关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联系观的主要知识内容包括: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材料中“促进财税、人才、科研、产业等要素在各地市的自由流动”,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支持德州至商丘、济南至东营等高速公路建设”,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努力提升17市‘大山东’的精神境界”,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率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山东省委省政府是怎样提升发展标杆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发展的观点。考生结合材料可以从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的角度进行分别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