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7:17

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1930年10月到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相继向红军发动四次大规模“围剿”,但在毛泽东等人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下,工农红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粉粹了敌人的数次“围剿”。1933年9月25日,国民党军队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但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和极端错误的战略指导下,红军未能打破敌人“围剿”,红军被迫长征。反“围剿”结果的不同体现了唯物论道理有(   )</p><p>A. 规律在现实中是可以被改变</p><p>B.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p><p>C.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p><p>D. 意识的作用可以跨越规律的制约</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围剿”结果的不同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C适合题意,排除B;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A是错误的;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台风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严重的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目前科技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进的路线,但人们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提高预警能力,并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   )</p><p>A.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p><p>B.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p><p>C. 客观实际的发展离不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D. 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A适合题意。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排除;规律是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C是错误的;D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是依据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现状。是考虑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确定恰当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p><p>①没有发挥好主观能动性         </p><p>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③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p><p>④否定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的现状,考虑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确定恰当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这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与题意相反,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道德行为上讲,分为道德高尚的人和道德低下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为人忠厚、诚信有礼、温和善良、正派廉洁、主持正义、助弱扶贫、勤奋敬业;道德低下的人,恃强凌弱、为人奸诈、凶狠恶毒、不务正业、贪婪无度,当面做人、背后做鬼。这是因为(   )</p><p>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p><p>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p><p>C.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p><p>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D适合题意;A、B、C均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理解,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人云: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生活需要低调,为人处世更不可不“低调”,低调代表着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示我们(     )</p><p>A. 任何哲学都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加聪明</p><p>B. 不学习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p><p>C. 哲学就是低调为人,低调处事</p><p>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适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说法绝对;B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排除;C是对哲学的错误理解,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因为( )</p><p>①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p><p>②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p><p>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马克思主义主席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所以选D。①错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就具有唯物主义观点;②错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也有辩证法的观点,只不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p><p>A.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p><p>B.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p><p>C.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p><p>D.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的大体意思是说,天的运行有其规律,不会因为尧是圣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灭亡;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放弃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阔而放弃广大。由此可见,荀子的观点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社会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排除;D选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中国教育部对中国中小学地方教材提出修订要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我们尊重史实,强调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年轻一代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因为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真正开创未来。从唯物论的角度,这表明(   )</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p><p>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p><p>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社会历史性  </p><p>④意识总能如实的反应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同时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②适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西方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p><p>A. 都探讨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p><p>B. 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p>C. 都探讨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p><p>D. 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都探讨和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都是唯心主义观点,C适合题意;A、B、D均不适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p><p>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p><p>B.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p><p>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p>D.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的是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的,故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明显错误,不能入选;C、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休谟认为“关于原因与结果我们的一切推论无非是由习惯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p><p>A. 不可知论    B. 可知论    C.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休谟认为“关于原因与结果我们的一切推论无非是由习惯来的”,这种观点认为思维不能正确的认识存在,属于不可知论,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习主席在2017年新年献词中提到:“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重点强调我们干事情要(   )</p><p>A. 坚持从尊重客观规律出发</p><p>B.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p><p>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D. 坚持从客观事物出发</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重点强调我们干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适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尊重规律,A、B、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p><p>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次理论飞跃:马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②③④适合题意;①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几年,雾霾临城、水土污染这些发展中的“病”确实让国人感受到了切身之痛。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此观点意味着新的生态伦理哲学思想受到关注。这表明(   )</p><p>①哲学思想是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p><p>②哲学都能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③哲学思想直接蕴含在具体的生活领域中</p><p>④哲学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些高中,存在不少这样的学生:上课讲悄悄话,做小动作,玩手机上网,修(涂)指甲,照镜子,发呆,甚至睡觉和逃课等等,平时不思学习,蔑视老师的善意规劝。当高考临近时,又突发奇想,到寺庙“求神拜佛”,期盼考试时候“考神附体”,取得好成绩。这类学生荒唐的期盼 “考神附体”的举动 (   )</p><p>A. 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p><p>B. 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p><p>C. 犯了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p><p>D. 掌握了考试的绝佳方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到寺庙“求神拜佛”,期盼考试时候“考神附体”,取得好成绩。这类学生的举动犯了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B适合题意;A、C、D均不符合要求,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出现了一些新词,如“蓝天保卫战”、“居住属性”、“河长制”等等,报告中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这表明(   )</p><p>A. 存在与思维不可分</p><p>B. 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p><p>C. 存在决定思维</p><p>D. 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新词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思想,C适合题意;存在即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是错误的;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B、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说明&#xa0;(   )</p><p>A. 哲学是本来就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p><p>B. 哲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p><p>C. 哲学就是思考,哲学力量巨大</p><p>D. 哲学就是正确的科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说明哲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适合题意。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C、D均是错误的,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   )</p><p>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p><p>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p><p>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p><p>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的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说明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颠倒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③中“不可协调”的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p><p>①金鸡报晓  ②水滴石穿   ③发奋图强   ④葵花向阳</p><p>A. ②→①→④→③</p><p>B. ②→④→①→③</p><p>C. ③→①→④→②</p><p>D. ①→④→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故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是水滴石穿→葵花向阳→金鸡报晓→发奋图强,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 “新常态”在当下已经成为讨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中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中高速”、“结构调整优化”、“创新驱动”是“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p><p>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的结构改革是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一场变革。</p><p>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加强结构改革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国家加强结构改革,符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国家加强结构改革是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p><p>③加强结构性改革,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又做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④在加强结构改革时,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p><p>【解析】本题以“新常态”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知识点,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本题考查国家加强结构改革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属于体现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因而他提出了“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p><p>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结合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p><p>(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二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p><p>(2)简要评析上述两种世界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p><p>(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p><p>材料二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不科学的。</p><p>【解析】本题以贝克莱和荀子的哲学观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等知识点,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材料观点的世界观及根本分歧,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存在即被感知”“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可以看出,二者分别是主观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p><p>(2)本题考查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  高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选拔人才制度,伴随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一直从未停止:自1977年我国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如今,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先后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继续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回望40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p><p>结合材料,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知识,谈一谈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的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⑴①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高考制度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p><p>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我国的高考总体上坚持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p><p>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国高考制度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偏离考试选拔人才的基本做法,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选拔制度的合理化和公平性。</p><p>【解析】本题以高考制度的演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等知识点,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知识,设问指向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的认识。回答关系要明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然后分开论述。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阐述了无论是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具体科学,还是哲学,都对我国成为世界强国极具重大意义。</p><p>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妙;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p>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以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具体科学进步可以推动哲学的发展。</p><p>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自然科学为代表的具体科学的研究活动就可能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p><p>【解析】本题以习主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为背景,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p><p>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运用。回答关系要明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然后分开论述。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