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西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列入代表作名录意味着该遗产项目的保护工作踏上了新的征程,任重而道远。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p><p>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p><p>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p><p>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p><p>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不同文明的融合</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②③是我们保护文艺遗产的原因,选D;①错误,因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不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有利于促不同文明的融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有大力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生生不息,从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立创新型国家。由此可见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在于</p><p>①推动社会和实践的发展<br />②探寻文化创新的源泉</p><p>③征服其他民族文化<br />④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大力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生生不息,从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立创新型国家”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作用,选B;②不是文化创新的作用;③表述错误,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以上古语都体现了中华民族</p><p>A. 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p><p>B. 崇尚礼仪的传统美德</p><p>C. 力主团结的民族精神</p><p>D. 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华民族在伟大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p><p>A.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B.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p><p>C.两者互为前提,相互决定 D.两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说法正确;AB颠倒了二者关系,说法错误;C“互为、相互”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①中共中央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 </p><p>②浩瀚的星空</p><p>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p><p>④“天后”王菲在上海举办演唱会</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③④属于是文化现象,①是政治现象,②是纯粹的自然现象,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语委“十三五”重大研究专题“汉语汉字溯源及现代应用研究·汉字部分”的建议方案聚焦汉语汉字的发展演变规律,系统描述汉字的历史发展谱系;同时面向社会需求,开展汉语汉字的现代应用研究。将汉字研究列入“十三五”重大研究专题的文化生活依据是</p><p>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p><p>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p><p>③汉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p><p>④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所以本题选C;①错误,因为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③错误,中华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于父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比如有的地方叫“爹”,有的地方叫“大”,有的地方叫“爷(耶)”等等。这体现了中华文化</p><p>A.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p>B. 不同区域,各具特色</p><p>C.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p><p>D. 相互交流,渐趋融合</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材料中“对于父亲,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舆论场复杂喧嚣,在媒体转型期的叠加影响下,激荡着不同声音。面对这一复杂的形势,新闻工作者应该</p><p>①多报道正面新闻,少揭露不良社会现象</p><p>②奏响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p><p>③为社会唱赞歌,凡事不妄加评论</p><p>④发掘先进典型,展现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风貌</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对“舆论场复杂喧嚣,在媒体转型期的叠加影响下,激荡着不同声音”这一形势,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奏响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发掘先进典型,展现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风貌,②④正确,选D;①错误,揭露社会不良现象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③不选,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对社会不正之风加以批判,而不是不妄加评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2006年至2017年,“汉语盘点”活动已举办十二年,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和世界”,鼓励网民用语言来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这表明</p><p>A. 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B. 文化引领人们的生活</p><p>C.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实践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材料中“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和世界”“ 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选C;A错误, 该观点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B和D与材料主旨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荣运动,沉重地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p><p>①思想运动促进文化的发展 </p><p>②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p><p>③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p><p>④思想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p><p>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材料中的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说明了思想运动促进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选C;②错误,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④错误,夸大了思想运动的方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术之枝”。这一观点表明</p><p>A.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p><p>B. 科学文化修养能填补思想道德修养的缺陷</p><p>C.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统一的</p><p>D. 科学文化修养比思想道德修养更重要</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二者是统一的。“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术之枝”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统一的,选C;A强调了科学文化修养,没有全面概括材料主旨;B错误, 科学文化修养不能填补思想道德修养的缺陷;D错误,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能说谁更重要,二者都很重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各国民众迎接新年的方式不尽相同,如:韩国的穿草鞋登山、敲新年钟;英国的传统新年巡游活动;欧洲的冬泳;葡萄牙的斗牛比赛……透过世界各国不一样的跨年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 </p><p>①不同民族文化特有的韵味</p><p>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p><p>③不同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不同</p><p>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缺乏共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材料中“韩国的穿草鞋登山、敲新年钟;英国的传统新年巡游活动;欧洲的冬泳;葡萄牙的斗牛比赛”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选A;③与材料无关;④错误,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具有共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丈纲修订内容通知》,修订了高考各科考试大纲,其中多个考试科目将加重中华传统文化考核的比重一时成为热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p><p>【1】有人认为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p><p>①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p><p>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p><p>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2】也有人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应该慎重选择,以免产生不良救果。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p><p>①全面改造,移风易俗 </p><p>②有所发扬,有所淘汰</p><p>③改变其基本特征,赋予其新内涵 </p><p>④辩证看待,批判地继承</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C</p><p>【解析】本题以教育部发布《关于2017年高考考试丈纲修订内容通知》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知识的理解,要注意用排除法。</p><p>【1】通过高考的风向标,可以倒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更主动接触、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看到了教育的作用,即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②③正确,选C;①不选,因为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的方式;④不选,因为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p><p>【2】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要加以改造或剔除。所以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小品演员黄宏认为,“追模古人得高智,别出心裁又一家”,艺术精品只认第一,不认第二。这启示我们艺术创作需要</p><p>A. 正本清源,行稳致远</p><p>B. 海纳西川,熔铸百家</p><p>C.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D.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追模古人得高智,别出心裁又一家”强调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传统文化要在发展中继承,选C;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戈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表明</p><p>①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p><p>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p><p>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p><p>④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p><p>【2】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文艺工作者们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文艺工作者</p><p>①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p><p>②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p><p>③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 </p><p>④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B</p><p>【解析】本题以习近平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发展先进文化的理解,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p><p>【1】“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表明了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该观点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选A;③错误,因为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④夸大了文化的作用,不选。</p><p>【2】任何文化的创作都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选B;②④与鉴定文化自信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乡村文化墙在全国各地的农村蔚然成风,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传统民俗文化、文明新风尚等内容,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化景观。乡村文化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p><p>①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②影响乡民的认识和实践活动</p><p>③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④满足乡民的文化消费需求</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乡村文化墙有利于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②③正确,选B;①④不是文化乡村墙的作用,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几位同学在讨论“文化素养”的有关问题,其中你赞同的观点是</p><p>①文凭高的人文化素养高</p><p>②文化素养关乎个人,无关社会</p><p>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p><p>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豢养的核心和标志</p><p>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错误,因为文凭高的人文化素养不一定高,二者不是正比例关系;②错误,因为文化素养仅仅关系到人,而且关系到社会,人们的文化素养提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③④正确,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制并推出《胤祺美人图》《紫禁城祥瑞》和《皇帝的一无》手机应用。用户在手机上下载安装了这些应用后只需滑动手指、触摸屏幕,就可以近距离、360度领略古老紫禁城的魅力所在。</p><p> 201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旨在将至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文物合理利用新形态,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创新成果对中华文明传承的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互联网创新成果为中华文明成果的保护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互联网创新成果带来了更快捷、方便的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互联网创新成果的运用,使搜集、传递、储存中华文明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p><p>【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互联网创新成果对中华文明传承的作用。回答本题要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即“互联网创新成果”。互联网代表了科学技术,所以本题实质上是考查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考生从互联网创新成为为文化传承提供物质技术手段、带来了更快捷方便的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使搜集、传递、储存中华文明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等方面分析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p><p>通过《条例》实施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全局意识等,从而影响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迫使领导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水平,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全社会大力反腐的高压态势之下,《条例》彰显了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立场,完善了对消极腐败现象的监督惩处手段,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氛围。对党员干部进行问责,并结合问责实施廉政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正向示范效应,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促进反腐倡廉建设,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施行的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条例》实施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和全局意识等,潜移默化地影响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迫使领导干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水平。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条例》完善了反腐工作的监督惩治手段,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不敢腐的氛围,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文化建设活动的内容,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正向示范效应,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正气的文明风尚。</p><p>【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的理解,要求考生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施行的依据。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考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等分析;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从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文明风尚等方面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6年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议下,中英两国人民共同纪念这两位戏剧大师,让两位戏剧大师跨越时空“邂逅”。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携带着各自民族的文牝基因和美学密码,巍然屹立,遥相呼应。他们同处在“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曩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时期,部以他们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成为西方文艺复兴和东方人文启蒙的“时代的灵魂”。他们的脚步都带有由旧信仰广泛崩溃和新思想尚未成熟所带来的社会阵痛的印痕。“哈姆雷特的延宕”,汤显祖“儒检”“仙游”的困惑,真正显现了时代巨人超越自身局限的悲剧性崇高。但他们又都是新思想的呼唤者,新理性的高扬者,新的人文精神的创生者。羌论对人是“世界的蔓”的吟诵,还是对“情至”之夫旗的高擎,都在东西方引领了涌向近现代的思想变革大潮。</p><p>结合材料,分析“两位戏剧大师跨越时空邂逅”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两位戏剧大师都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呼唤新思想、新理性,倡导人文主义,引领时代变革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两位戏剧大师,都代表了各自民族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基因,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邂逅”能增进中英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英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p><p>【解析】本题以两位戏剧大师跨越时空邂逅交流活动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于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文化的作用等知识的理解。两位大师都关注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引领时代变革的思想,所以考生可以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方面回答;他们都显现了时代巨人超越自身局限的悲剧性崇高,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同时该活动能增进中英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有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英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女排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从历史深处走来,经历坎坷和挑战,在历史的沧桑中不断发展、丰富并一代代传承。吴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 </p><p>30多年前,中国女排首次夺得奥运冠军,“女排精神”给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泣入强劲的动力。在2016年里约奥运赛场上,女排姑娘又一次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女排夺冠时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展现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p><p>(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女排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2)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某校团委发起“学习女排精神,争做优秀中学生”的行动倡议,请你为本次倡议拟定两条行动要点。(要求:切实可行,每条不超过30个字,4分)</p><p> </p></div></div>
<div><p>【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p><p>(2)答案示例:努力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热爱祖国,做中华民族的忠诚护卫者;顽强拼搏,永不轻言失败;刻苦努力,用汗水浇灌出成功的果实等。</p><p>【解析】本题以女排精神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女排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回答本题首先要指出民族精神的内容;其次要分析二者的联系,即女排精神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p><p>(2)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就是 “学习女排精神,争做优秀中学生”的行动提出行动要点,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努力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热爱祖国,做中华民族的忠诚护卫者”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