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6:35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xa0;&#xa0;)</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721536ac/SYS201801021909399173786058_ST/SYS201801021909399173786058_ST.001.jpeg" width="105"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一分为二的观点&#xa0;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xa0;</p><p>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xa0;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xa0;</p><p>A.①②③&#xa0;&#xa0;B.①③④&#xa0;&#xa0;C.②③④&#xa0;&#xa0;D.①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具有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而不是绝对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中,双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有</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9/721536ac/SYS201801021909396360964696_ST/SYS201801021909396360964696_ST.001.png" width="123"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haracter; -aw-rel-vpos:lin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p><p>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其前进性</p><p>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视其斗争性</p><p>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视其同一性</p><p>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为漫画分析题,准确理解漫画寓意是解题的关键。漫画中的双方只“羡慕”对方,茫然行动,不考虑结果,只看到了前进性,而忽视了曲折性,①入选,②排除;双方注重了愿望与结果的一致性,而没有慎重分析其对立性,③符合题意,④排除。故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蕴含的哲理是</p><p>A. 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p><p>B.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p><p>C.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p><p>D.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表明耳朵与眼睛相比,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有自己的独特能力,这体现了眼睛与耳朵这两种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哪一个具体的矛盾贯穿事物发展始终,B项不选;眼睛与耳朵属于不同的事物,不是同一事物,C、D不符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回答下列小题。</p><p>【1】“澳大利亚兔灾”表明</p><p>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p><p>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③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p><p>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p><p>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2】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p><p>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p><p>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p><p>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p><p>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C </p><p>【小题2】C</p><p>【解析】</p><p>【1】联系具有条件性,它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人力才能改变的说法绝对,①不选;由欧洲到澳洲,由原来环境适宜到后来对环境造成破坏,兔子与环境的联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说明联系依时间和地点为转移,②正确;通过生物方法控制兔灾,这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正确;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有确定界限的,④不选。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p><p>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p><p> 材料二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 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p><p>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 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 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 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p><p>(1)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p><p>(2)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请你分别作为辩论的正方和反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机器换人”计划适应了该市制造业工资成本增加、劳动力缺口较大的实际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了该市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p><p>(2)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p><p>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2分)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p><p>【解析】本题为综合性问答题。试题立足能力考查,紧扣时政热点;试题考查的主体知识、阅读容量、题目类型、设问表述和难易程度都凸显考纲精神。这启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做到常练基础知识、积累答题技巧,还要做到主干知识系统化,特殊考点加以巧记。同时考生也要关注社会,熟知时政热点、紧跟时代步伐。试题分设二个小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有关知识点。</p><p>(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意识作用的原理,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方面,联系材料具体作答即可。机器换人”行动计划适应了现代经济现势的客观需要,是对现有经济状况的正确反映,因而有合理性;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了该市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它的合理性。</p><p>(2)本题要求考生作为辩论的正方和反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需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如果认为风险可控,可以运用相关的哲学观点,如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利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引导智能机器人以趋利避害的角度来论述;如果认为风险不可控,则可运用认识的发展水平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等知识分析智能机器人发展可能出现的危害,解答时要注意原理和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综合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