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港八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p><p>A. 不平衡性 B. 包容性 C. 同一性 D. 时代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从文化的角度讲,寓意要着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表明(  )</p><p>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p><p>②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迁,应该摒弃</p><p>③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p><p>④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不愿租房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体现了我们的传统观念要因时而变,选C。②错误, 否认了传统文化的作用;③错误, 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京剧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南京、苏州等市纷纷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试点。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p><p>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B. 传统文化是健康积极有益的</p><p>C. 京剧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p><p>D.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传播。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同样使吃西餐,法国人是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考虑着营养吃,意大利人痛痛快快地吃……这说明( )</p><p>A.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p><p>B. 不同国家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p><p>C.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p><p>D.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国家人们的吃法不一样,这说明了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所以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   )</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解析: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起来的,说明打工文化这种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文化形态,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其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大众,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④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待文化多样性,不正确的主张是(  )</p><p>A. 认同本民族的文化</p><p>B. 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p><p>C. 互相借鉴,取消差异</p><p>D.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为逆向思维选择题,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的主张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ABD项主张正确,只有C主张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远连南千年瑶寨,被称誉为世界瑶族首领排。在瑶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 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p><p>A.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p><p>B. 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p><p>C. 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p><p>D. 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A C选项是传统文化的特点,B是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应该坚持的原则。守旧主义全盘肯定了传统文化,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就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但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因此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p><p>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B.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p><p>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p><p>D.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说明精神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以物质为载体才能表现出来。A项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B项对文化的理解错误;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项说法错误;D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p><p>A. L市某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投票工作展开</p><p>B. 我国扩大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p><p>C. 中德文化交流年活动拉开帷幕</p><p>D. 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D项属于政治活动;B项属于经济活动;C项属于文化活动;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这是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p><p>A. 源泉 B. 动力 C. 目的 D. 标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意在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主要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A项与题意不符;C项主要强调文化为社会实践服务,与题意不符;D项主要强调检验标准问题,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电视剧在海外渐趋走红,《媳妇的美好时代》一度风靡非洲,《琅琊榜》在韩国热播,播出过《甄嬛传》的国外频道,早已买下《芈月传》版权,一股“华流”席卷而来,中国文化更加被世界认同。这说明(  )</p><p>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优秀文化 ②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p><p>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各民族文化不一定都是优秀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交流影响而非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rowspan="3" style="width:4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br /> </p></td><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br /> </p></td><td style="width:17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的民族性<br /> </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的世界性<br /> </p></td></tr><tr><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决定<br />因素<br /> </p></td><td style="width:17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br /> </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br /> </p></td></tr><tr><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表现<br /> </p></td><td style="width:17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br /> </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r /> </p></td></tr><tr><td style="width:4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br /> </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435.4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r /> </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p><p>①中国的长城 ②九寨沟自然风景区 ③埃及的金字塔 ④司马迁写的《史记》</p><p>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作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文化与自然的区别,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世界文化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司马迁写的《史记》属于文化遗产,①③④符合题意;九寨沟自然风景区属于自然遗产而不是文化遗产,②不符合题意;答案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历十二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节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这一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p><p>这表明( )</p><p>①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②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③ 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④ 传统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p>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腊八节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在这一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表明传统习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①②④项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p><p>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p><p>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p><p>③维新运动出现 </p><p>④洋务运动出现</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①是造成衰微的内因;②是造成衰微的外因;③④有利于中华文化的重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市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文艺精品。《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质朴真实、原汁原味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展现出来,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启示我们(  )</p><p>① 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p><p>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p><p>③ 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p><p>④ 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p><p>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①符合题意,材料中“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言和朴实的表演”可体现,应选择。④符合题意,“《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创新思维”可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②错误,排除。③错误,艺术的灵感也来源于客观,排除。该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段话说明了( )</p><p>A. 中华文化中园林艺术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p>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p><p>C. 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p><p>D. 中国园林艺术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首位</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说明那个时代的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A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体现不出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主要强调的那个时代中国园林艺术无以伦比,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园林艺术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首位,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主要说明(  ) </p><p>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p><p>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p><p>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p><p>④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经济是文化、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非文化,故①错误;“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文化并非与经济亦步亦趋,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②符合题意;哲学“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说明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故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思想运动的作用,④与材料无关。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微博、微信作为一种便捷的宣传工具和即时通信工具,被人们广泛运用,微政务、微公益、微商业、微社交、微监督等应运而生。这些“水滴石穿”的力量,已经或正在改变着网络话语环境甚至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这说明(  )</p><p>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p><p>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p><p>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p><p>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这些水滴石穿的力量,已经或正在改变着网络话语环境甚至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可以判断题肢①④正确。题肢②③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有些人忙于翻拍经典之时,有许多原创作品却非常火爆。有人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 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p><p>A. 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p><p>B. 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p><p>C. 否定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p><p>D. 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观点强调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 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说明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不符;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否定传统文化。C项错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而不是原创作品。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24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 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p><p>① 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br />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③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r />④ 践行孝道的方式要因时而变</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从古代的24孝,到新发布的新24孝,孝道文化得到传承,但践行孝道的方式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③④项符合题意;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①项错误;②项在题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意义。这说明( )</p><p>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p><p>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p><p>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p><p>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告诉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先进的现代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②④符合题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①的说法是错误的,③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截至2015年4月,我国已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p><p>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p><p>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p><p>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p><p>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①正确;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③④正确。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错误。该题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p><p>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p><p> </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p><p>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p><p>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华问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p><p>竞争力。</p><p> (4)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p><p>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主要是因为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来谈;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主要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谈。一定要熟悉教材基础知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成果。</p><p>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1)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国传统法治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必须批判地继承。</p><p> (2)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传统文化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依法治国的新思想,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p><p>【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观点。</p><p>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两个方面要清楚,即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然后说明材料中对我国传统法治思想怎样的继承,怎样的发展。继承不是全盘接受,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发展的实质是创新,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让依法治国的新思想符合新时代的要求。</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1928年的油画作品,所描绘的是《史记·田丹列传》中的农民起义领袖田横在刘邦称帝后,将到洛阳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战士为他送行的情景 。这幅巨大的历史画作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 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徐悲鸿以其作品的创新被誉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典范和融汇中西、纵贯古今的大师。 </p><p>徐悲鸿的艺术之路给我们今天进行文化创新具有哪些重要的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启示应当包括:①自觉投身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即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文化守旧主义、文化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p><p>【解析】本题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知识点。可从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两个基本途径;反对守旧主义、文化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组组织答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