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中南五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8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外媒质疑我国在永兴岛部署防空导弹一事时指出,中方在本国领土上部署适当、必要的国土防卫设施是行使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权利。这一回答表明</p><p>①我国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p><p>②我国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p><p>③我国行使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自卫权</p><p>④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立场</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中方在本国领土上部署适当、必要的国土防卫设施是行使国际法赋予主权国家的权利。这表明我国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国行使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自卫权,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立场。故②③④正确入选。①选项错误,与题意无关。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开始进行换届选举。我国公民要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利就不该</p><p>A. 应当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p><p>B. 要直接参加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p><p>C. 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p><p>D. 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选出不正确的选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直接选举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适合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县乡人大代表是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结合的方式,故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下列诗句与习近平强调的观点相一致的是</p><p>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p><p>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p><p>③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p><p>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引文强调的是文化具有多样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表明我们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的是实践的观点,排除;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然而,近期一些人,或是主观臆断,或是恶意调侃,甚至虚构荒唐情节,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p><p>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 </p><p>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p><p>③论证质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 </p><p>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活中恶搞先烈、调侃英雄、质疑英雄、诋毁英雄人物事迹的事件屡屡发生,这是玷污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超越道德底线的行为,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②④说法正确。①中“就是、就有”的说法不对。③说法不对,对于英雄不是明辨是非的问题。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你总是看着别人的幸福,你总是羡慕别人的拥有,你只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却没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与此传递的道理相同的句子有 </p><p>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p>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p><p>③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p><p>④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引文“你总是看着别人的幸福,你总是羡慕别人的拥有,你只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却没看到他们背后的努力”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选项①不符合题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的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选项②符合题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体现的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排除;选项④符合题意,“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1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1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5万元。对张某的收入可以这样认识</p><p>①前者属于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p><p>②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p><p>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p><p>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材料中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1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属于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这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劳动收入;后者流转土地所得是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属于是财产性收入,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当春节来临之时,给长辈拜年,祈福长辈安康长寿;给晚辈赠压岁钱,祝愿晚辈辟邪平安。中华年俗风习有着满满的人伦情感。但是现在的一些孩子,见人就要红包、拿着红包就数钱、嘟囔压岁钱给得少。这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礼仪家教的缺失,功利对情感的腐蚀。要对此有所改变</p><p>①必须重视家教家风对行为礼仪的塑造功能 </p><p>②必须全面回归历经千年而不变的年节传统</p><p>③必须彻底抛弃过于功利化的传统习俗</p><p>④必须重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情感价值</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面对礼仪家教的缺失,功利对情感的腐蚀,我们必须要重视家教家风对行为礼仪的塑造功能,重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情感价值,故①④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既不能“全面回归”,也不能“彻底抛弃”,故②③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秦王愿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经商议,赵王派蔺相如奉璧使秦。在朝堂上,相如发现秦王并无诚意,就请秦王斋戒五日,并派人抄小道将璧转回赵国,自己在朝堂上历数秦国二十代君王失信的事实驳倒秦王。故事中和氏璧由价值连城到完璧归赵,其原因给今天的商品经营者的启示是</p><p>①商品价格的实现由充足的使用价值决定 </p><p>②商品交换的价格不能背离价值</p><p>③任何营销方式都必须把诚信作为基本底线</p><p>④商品经营者的信誉和形象是实现商品交换的重要因素</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格,①是错误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低。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②是错误的;故事从价值连城到被迫完璧归赵的原因,启示今天的商品经营者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扬州玉雕……长期以来,江苏工艺美术给人们留下了基础好、门类全、精品多的印象。然而,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结果令人既欣慰又尴尬:虽然江苏省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人才保护得力,但工艺美术品种和产值数却被挤出全国前三名的位置,落后于广东、山东、浙江等兄弟省份。目前,江苏总体情况是,传统保护做得好,产业振兴远不够。江苏的100多个品种以传统为主,而其他地区则随着市场的发展,拓展了许多新兴品种。如浙江台州将传统灯彩做成新的节日礼品,市场行情很好,产值达80多亿,而江苏虽有秦淮灯彩,但因老面孔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传统工艺需要保护,但保护不等于禁锢。</p><p>结合辩证法知识回答:</p><p>(1)有人认为,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创新比保护更重要。请你评析这一说法。</p><p>(2)请发挥你的才智,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为如何振兴江苏工艺美术行业建言献策。</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创新和保护是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中对立统一的两个</p><p>方面。保护是创新的前提,创新能够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最大保</p><p>护。(3分)</p><p>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所以不能离开传统工艺</p><p>美术本身空谈创新,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是创新的根基。所以“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创新比</p><p>保护更重要”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p><p>(2)①要立足于江苏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现状,立足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2分)</p><p>②要关注江苏、全国乃至世界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与实际不相</p><p>符合的成规陈说,摒弃其中落后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东西。(2分)</p><p>③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不断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p><p>时代发展的潮流中。(2分)</p><p>④抓住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的关键部分和重点领域,稳步推进,率先实现突破。(2分)</p><p>(写出任意三点得满分6分)</p><p>【解析】本题以江苏工艺美术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和文化知识的理解。(1)要求</p><p>从辩证法的角度,结合材料可以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辩证否定观的角度加以回</p><p>答。(2)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振兴江苏工艺美术行业可以从立足实际、创新等角度回</p><p>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通过互联网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点提供的自行车共享服务。</p><p>2016年被称为“共享单车元年”,以OFO、摩拜单车为首的创业公司吸引了大量的媒体关注和资本青睐。没有停靠桩,扫码或输入密码就可以骑走,消费者随时取用,还车方便,市民享受着共享单车的方便快捷。受益于共享单车,我国传统的自行车产业正在迎来春天,至少带动了160万辆以上自行车的制造生产。同时,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因此受益……</p><p>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共享单车的火爆对于生活消费和生产发展的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方便大家出行;倡导环保节能,促进绿色消费;为扩大共享单车消费创造需求。②有利于带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有利于自行车零部件生产和售后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消化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和库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p><p>【解析】本题以共享单车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共享单车的火爆对于生活消费和生产发展的影响,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材料中“消费者随时取用,还车方便,市民享受着共享单车的方便快捷”说明共享单车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方便大家出行,有利于绿色消费;“我国传统的自行车产业正在迎来春天,至少带动了160万辆以上自行车的制造生产。同时,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因此受益……”说明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有利于化解产能,优化产业结构。</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两位学者就此展开讨论。</p><p>学者甲: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足以证明它具有不容置疑的存在合理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都有其鲜明特色、独特创造、价值理念,两者之间也存在共同的、普世性的理念,如诚信的价值理念。把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中任何独特价值理念说成是普世性价值理念,都是错误的。</p><p>学者乙: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既要面对彼此之间的冲突,也要共同面对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挑战。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不同民族文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加强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合理价值。</p><p>结合两位学者的观点,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证。</p><p> </p></div></div>
<div><p>【答案】(1)答案之一:论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p><p>①民族文化包含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对本民族的人民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保持文化特色,能维系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p><p>②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与独特创造,彰显其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价值。保持文化特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把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不加分析地视作普世价值,不利于增强文化自信。</p><p>③在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时,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永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p><p>答案之二:论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p><p>①不同文化在碰撞综合那个相互借鉴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既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p><p>②只有在文化交流中才能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而在文化交流中本民族文化也会得到宣传和弘扬,扩大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其生命力。</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的两个观点选出其中的一点加以分析。如果论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考生要注意分析民族文化的特色的重要性,即民族文化包含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对本民族的人民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保持文化特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把西方文化的价值理念不加分析地视作普世价值,不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但是要注意在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时,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如果论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则可以从文化交流的意义来说明,即文化交流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只有在文化交流中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合理价值,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增强其生命力。</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类型<br /> </p></td><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信息呈现特点<br /> </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提取信息的技巧<br /> </p></td></tr><tr><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记叙类<br /> </p></td><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事件、过程<br /> </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br /> </p></td></tr><tr><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说明类<br /> </p></td><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现象、措施<br /> </p></td><td style="width:155.7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分析核心概念或核心词组<br /> </p></td></tr><tr><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议论类<br /> </p></td><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观点、评价<br /> </p></td><td style="width:155.7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辩证分析观点<br /> </p></td></tr></table><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