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在中国社会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人,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创新的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右图两幅漫画共同告诉我们,要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需要(  ) </p><p>①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破砺自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p><p>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等待最佳时机,促成事物质变</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两幅漫画共同告诉我们,要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②③适合题意;①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近期的一句流行语,被写入了许多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下列说法与“撸起袖子加油干”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p><p>①天上不会掉馅饼</p><p>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p><p>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p><p>④艰难困苦,玉妆于成</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撸起袖子加油干”强调实践的作用,“天上不会掉馅饼”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都强调实践的作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强调的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蛹中的蝴蝶痛苦地扭动着身躯,极力要突破蛹壳。小孩见此情景,急忙帮助蝴蝶剥下了蛹壳。蝴蝶很感激,以为自己避开了没有必要的挣扎;小孩很得意,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但小孩却不知道,蝴蝶因此永远无法无法翩翩飞舞。蝴蝶梦想的破灭是因为</p><p>①蝴蝶没有经历飞舞必然要经历的曲折过程</p><p>②小孩破坏了促成蝴蝶飞舞的时机</p><p>③小孩不懂得蝴蝶的飞舞不能借助外在因素</p><p>④蝴蝶缺乏实现飞舞梦想的坚定信仰信念</p><p>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蛹变成蝴蝶需要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小孩帮助蝴蝶从蛹壳中挣脱出来,违背了量变与质变的规律,破坏了促成蝴蝶飞舞的时机。答案为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14日,某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坚决杜绝燃放烟花爆竹现象。对此,网友反映比较强烈。考虑到该通知与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产生矛盾,两天后,该省再发通知,撤销“全省禁燃”的要求。此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是</p><p>①对传统文化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p><p>②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p><p>③文化继承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p><p>④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应坚持科学的态度</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因此在继承传统习俗的时候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以适应时代的要求,③正确;坚决杜绝燃放烟花爆竹现象,显然不是科学的态度,导致网友不满,这就要求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应持科学的态度,④正确。题干只是讲对某个传统习俗的取缔,而没有讲赋予其新内容,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文化生活的繁荣问题,②与题无关。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愚人吃盐”,讲的是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做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来,结果是又苦又涩。从哲学方法论上讲,这个愚人的错误在于</p><p>A. 割裂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p><p>B. 不懂得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p><p>C. 不懂得要坚持适度原则</p><p>D. 不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这个愚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要坚持适度原则,C适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对过去40多年来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湖泊变化模式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通过系统研究揭示出,青藏高原湖泊扩张,蒙古高原湖泊萎缩,其背后的主要成因是两高原各呈现暖湿化和暖干化的气候模式。上述结论的得出告诉我们</p><p>①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p><p>②系统优化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p><p>③联系具有普遍性,每一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p><p>④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科学实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错误;实践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④错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国内外科学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湖泊扩张,蒙古高原湖泊萎缩,其背后的主要成因是两高原各呈现暖湿化和暖干化的气候模式,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每一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要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既定目标,各级政府要因人因地精准施策,真正提高扶贫实效。这启示我们</p><p>①扶贫必须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p><p>②扶贫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p>③因人因地施策是实现脱贫的基础</p><p>④政府帮扶是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政府要因人因地精准施策,真正提高扶贫实效。这启示我们扶贫必须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①②适合题意;实现脱贫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③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将“八年抗战”全面落实为“14年抗战”。这不只是概念上的一项修正,实质上更是一种务实的观念转变,更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受倭寇压迫地区局部民众自发抗日救国的一种精神弘扬,这一变化</p><p>①表明价值判断要以价值选择为重要的基础</p><p>②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更加符合历史史实</p><p>③有利于发挥价值观对认识世界的促进作用</p><p>④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要以价值判断为重要基础,①错误;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认识世界起到促进作用,③错误;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将“八年抗战”全面落实为“14年抗战”这一变化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更加符合历史史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月10日,某公司宣布成功研发“笔尖钢”,笔头用不锈钢材料的国产化、自动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找到国外守口如瓶的保密配方,科研团队历时5年攻关,借助于来自山西美食“和面”的灵感,实现工艺难题的突破。“笔尖钢”的成功研制表明</p><p>①灵感是对美食的辩证否定</p><p>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p><p>③成功需要正确的对待矛盾</p><p>④矛盾的特殊性包含普遍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事物无论怎样特殊,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笔尖钢”的研制借助于自山西美食“和面”的灵感,实现工艺难题的突破,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成功需要正确对待矛盾。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十四节气”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之誉”,是先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活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p><p>①巩固和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p><p>②推广和传播了中华文化,彰显世界文化多样性</p><p>③促进和助推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p>④完善和丰富了国民认知,增强了文化自信</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一致认同的表述与事实不符。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推广和传播了中华文化,彰显世界文化多样性,完善和丰富了国民认知,增强了文化自信。故②④入选。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40.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td></tr><tr style="height:81.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②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态度</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6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则</p></td><td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挖掘、延续和传承“工匠精神”,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国工匠》特别节目。该节目旨在让“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得到弘扬,并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为此,我们应该</p><p>①继承中华民族特有的“工匠精神”</p><p>②给“工匠精神”注入时代内涵</p><p>③以“工匠精神”为民族精神的核心</p><p>④把“工匠精神”融入工作实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了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①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错误;弘扬“工匠精神”应该给“工匠精神”注入时代内涵,把“工匠精神”融入工作实践。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以“悟空”为名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目前在离子的电荷测量、能量测量、方向测量、粒子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在还不能肯定已经找到暗物质。这说明</p><p>①“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p><p>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认识的</p><p>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暗物质的本质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p><p>④对暗物质的认识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目前在粒子的电荷测量、能量测量、方向测量、粒子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在还不能肯定已经找到暗物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同时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暗物质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①③适合题意;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②是错误的;对暗物质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喜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p><p>A.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B.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体现</p><p>C. 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p><p>D.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它与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并无直接关系,B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C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逝水流年》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永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p><p>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p><p>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p><p>③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p><p>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①④适合题意;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借鉴、融合,②是错误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生活是诗歌产生的土壤和根基,没有生活就没有诗人和诗歌。</p><p>毛泽东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但早年并不喜爱诗词。1915年,毛泽东在写给挚友的信中谈到:“梁(启超)固早惠,观其自述,亦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盖文学为百学之源。吾前言诗赋无用,实失言也。”从“诗赋无用”到“文学为百学之源”,这是毛泽东在“诗赋”认识上的重要转变。自此,他不仅熟读了《诗经》、《昭明文选》、唐诗、宋词等经典名作,更在创作上巧引妙用,诗句“一钩残月向西流”就巧借李煜《虞美人》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意境之美,恰到好处。</p><p>在红军长征前后和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诗词创作出现了两次高峰。作品或于火热的生活融汇交融或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紧密相连,常以诗立志,高扬理想精神,多以诗遂志,助推革命事业。著名学者张璋就曾如此评价:“主席诗词……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写出了历史面貌,反映了时代精神,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型。”</p><p>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伟大的作品都是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人生自有诗意,时代呼唤新篇,我们都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的新史诗。</p><p>(1)当前,仍然有人认为“诗赋无用”。请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对“诗赋无用”的观点加以批驳。</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成为一位杰出诗人的。</p><p>(3)某校诗词研究社团针对当下学生诗词创作普遍存在立意不高、内容空洞等问题,积极探讨解决的具体方案。请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要求:切中要害,行文优美,每条10-30个字。)</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以诗立志、以诗遂志,能够陶冶情操、使人奋进,反映时代风貌,增强精神力量,助推革命事业; ③“诗赋无用”论无视诗赋的积极作用,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否定。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握诗赋的内在价值,繁荣民族文化,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p><p>(2)①立足社会实践,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②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赋,从传统古诗词中获得创作灵感,革故鼎新;③注入时代精神,反映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史诗,创新性发展传统诗赋;④弘扬民族精神,激发革命与建设热情,续写传统诗赋新篇章;⑤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作具有中国特色、风格和气派的诗赋名篇; </p><p>(评分说明: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p><p>(3)①暑期乡村行,体味村民情——让诗词流淌着泥土的芬芳;②行走现实中,徜徉历史里——让诗词散发出时代的气息;</p><p>【解析】本题以毛泽东诗词创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考生可从意识具有能动性,能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优秀诗词能促进人的发展,能助推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说明“诗赋无用”的观点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否定,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等方面对“诗赋无用”的观点加以批驳。</p><p>(2)结合材料,考生可从毛泽东立足社会实践,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营养;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传统诗赋文化,继承传统,革故鼎新;毛泽东为传统诗赋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创新发展传统诗赋文化;毛泽东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了革命与建设热情;毛泽东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创作了具有中国气派的诗词等角度来说明毛泽东是如何成为一位杰出诗人的。</p><p>(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开展暑期乡村行,体味民情;开展采风活动,体味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