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3:44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是</p><p>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p><p>B.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p><p>C.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p><p>D.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表明泰勒斯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派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他们所理解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已经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了,他们已经给“水”赋予了普遍性和抽象性的意义。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因此,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p><p>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p><p>②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p><p>③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p><p>④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该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以及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相同。①选项属于唯物主义。④选项属于辩证法思想。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 </p><p>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p><p>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p><p>③水往低处流 </p><p>④存在即被感知 </p><p>⑤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p><p>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④⑤</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故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存在即被感知以及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都是世界观的范畴。故①④⑤入选。②选项属于哲学方法论,③选项属规律现象。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世界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说明</p><p>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p><p>②世界观决定着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  </p><p>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p><p>④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强调了世界观的含义,材料强调了世界观的作用,不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因为世界观决定着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影响着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②③正确,④错误,只有正确的世界才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p><p>①新陈代谢 ②水往低处流 ③商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故新陈代谢以及商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均属于规律。故①③入选。②④选项属于规律的具体表现。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依据这个信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p><p>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②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有机统一</p><p>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以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故①③④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排除。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的分歧</p><p>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p><p>B.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p><p>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p><p>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该观点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该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这两种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二者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D选项均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改革实践的指导方针。改革实践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因为</p><p>①科学发展观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p><p>②科学发展观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p><p>③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物质力量 </p><p>④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①②是科学发展观的积极作用,当选;科学发展观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但其本身并非物质力量,③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④排除。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鼠兔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在青海三江源地区广泛分布。在鼠兔最为猖獗的时期,鼠害面积占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17%。从2005年开始,该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鼠战”,虽然消灭了很多鼠兔,但由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生物链的断裂。而今,我们对鼠兔不再“赶尽杀绝”,而是有了科学的控制,以保证三江源地区生物链的完整。这表明</p><p>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p><p>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p><p>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创造规律的前提 </p><p>④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一开始该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人鼠战”,虽然消灭了很多鼠兔,但由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生物链的断裂,这说明了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今,我们对鼠兔不再“赶尽杀绝”,而是有了科学的控制,以保证三江源地区生物链的完整。这表明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故②④选项入选。①选项错误,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便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选项错误,人不能创造规律。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近海污染的加剧,浒苔继续侵袭青岛沿岸。在月亮湾沙滩,数百米的近海海面上堆积了厚厚的浒苔。但是经过人工清理和设置拦截网,浒苔对近海影响已经基本消除。这表明</p><p>①浒苔不能被消灭但能被有效遏制   </p><p>②浒苔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遏制 </p><p>③人类总有一天能消灭浒苔   </p><p>④浒苔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由于近海污染的加剧,浒苔继续侵袭青岛沿岸,但是经过人工清理和设置拦截网,浒苔对近海影响已经基本消除。这表明海苔不能被消灭但能被有效遏制,海苔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故①④选项入选。②③选项表述错误,海苔不能被消灭。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p><p>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p><p>B.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p><p>C.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p><p>D. 是否承认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没有景物,何来感情”认为先有景后有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没有感情,何来景物”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均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过:“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下列选项中与此哲学思想一致的是</p><p>A.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p><p>B.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p><p>C. 存在就是被感知</p><p>D.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过:“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该观点将理作为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B选项体现的哲理与题意一致。A、D选项属于辩证法的观点。C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228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代表人</p><p>物及其</p><p>观点</p></td><td style="width:173.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p><p>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p><p>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p><p>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p><p>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p><p>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p><p>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p><p>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p><p>④上帝创造世界</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4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p><p>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p>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p><p>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p><p>④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要求选出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的选项。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均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关系,故①②入选。③选项阐述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选项表述本身错误。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谈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时,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语“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它告诉我们</p><p>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B. 哲学源自于人们对人生的追问与反思</p><p>C. 哲学是对自然、人生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p><p>D. 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与意义的智慧之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阐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说明了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与意义的智慧之学。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B、C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学大师季羡林指出,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每当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总是首先在思想领域找到航标。这是因为</p><p>①真正的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②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任务和要求</p><p>③思想家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p><p>④真正的哲学能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每当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时总是首先在思想领域找到航标”,是因为真正的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哲学不能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④错误。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地农民在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的柿子。农民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喜鹊冬天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这个实例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人们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的指导 </p><p>②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为人类造福 </p><p>③要善于利用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 </p><p>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农民利用柿子吸引喜鹊来捕捉果树上的虫子,是人们善于利用事物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的体现,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也说明人们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的指导,故①②③入选;④表述错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表明</p><p>①物质具有可知性     <br />②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p><p>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r />④感觉是物质存在的基础</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表明物质具有可知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④选项属于唯心主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p><p>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p><p>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p><p>C. 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p><p>D. 具体科学可以取代哲学</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故B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D选项表述均错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科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研究对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个世界</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国思想家歌德曾说,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思考的重要性在于</p><p>①学会思考就能成为哲学家    </p><p>②思考有利于我们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p><p>③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活动     </p><p>④思考是形成哲学思想的重要方式</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表述错误,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题目中,要想使真正的智慧成为自己的一定要经过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思考的重要性在于思考有利于我们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思考是形成哲学思想的重要方式。故②④选项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p><p>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p><p>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p><p>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华严经》中的观点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心灵决定一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④都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与材料观点属于同一哲学派别;“阴阳”二气是世界的本原,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不选;“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涝排涝减灾能力。这一做法</p><p>A. 改变了物质的根本属性</p><p>B. 把握了事物的绝对静止</p><p>C. 创造了事物的固有联系</p><p>D. 遵循了事物发展的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为人类造福。材料中“努力将城市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的做法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这种观点</p><p>A.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p><p>B. 否定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蕴含辩证法的思想</p><p>C.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D. 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这种观点将气作为世界的本源,只是一种猜想,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排除。C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选项表述错误,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和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的转变。 </p><p>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正确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稳”不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要发展,更不是因循守旧、消极被动、无所作为,而是要打牢发展的基础,为今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积蓄力量、增添动力、激发活力。稳中求进,“稳”是基础、是前提,“进”是提升、是目标。“稳”是为了更好地进,更有质量地进,更加规范地进,可持续地进。“稳”和“进”可以互相促进。 </p><p>结合材料运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知识回答,新常态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内涵。</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稳”不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要发展,更不是因循守旧,要为今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积蓄力量、增添动力、激发活力. </p><p>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是基础、是前提. </p><p>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正确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稳”和“进”可以互相促进。</p><p>【解析】本题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正确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运动与静止”的相关知识回答,新常态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内涵。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材料中“稳”不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要发展,更不是因循守旧,要为今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积蓄力量、增添动力、激发活力,考生可以从从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角度说明;材料中,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是基础、是前提,考生可以从相对静止的角度分析;最后,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角度说明要正确把握好“稳”和“进”的关系“稳”和“进”可以互相促进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村一座新盖好的农宅中先后有很多人不明原因地死去,这家住户多次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现象的发生,从此再也无人敢住。村里的人认为此地风水不好,便称之为“凶宅”。此事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并且派出科学考察小组进驻该村。经过认真考查和调研,并且运用先进的设备对建筑材料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祸根就来自于农宅地基中的一种放射性石料。把这种放射性石料清理掉以后,这座农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凶宅”之谜终于真相大白。</p><p>运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凶宅”住户与科学考察小组对“凶宅”的不同做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同的人做事的不同方式体现他对这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②村子里的人和住户认为农宅风水不好,这是有神论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决定住户对待“凶宅”时,采取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的做法,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科学考察小组面对“凶宅”之谜,采取调研和分析的工作方法,最后得出科学结论,是坚持科学、相信科学的表现。</p><p>【解析】本题以“凶宅”之谜终于真相大白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关知识,分析“凶宅”住户与科学考察小组对“凶宅”的不同做法。首先,“凶宅”住户的做法是多次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故从哲学上来讲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住户认为“神”存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科学考察小组面对“凶宅”之谜,经过认真考查和调研,并且运用先进的设备对建筑材料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祸根就来自于农宅地基中的一种放射性石料故,他们采取调研和分析的工作方法,是坚持科学、相信科学的表现。</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p><p>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p><p>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共性是都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p><p>【解析】本题以为理生万物,理主动静背景。考查学生对唯心主义知识的理解。材料一的观</p><p>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共性是都把意识看做是</p><p>世界的本原,都是唯心主义观点</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政治(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