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3:26

甘肃省兰州五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p><p>A. 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p><p>B. 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p><p>C.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p><p>D. 否定了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做这个世界的本源,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的依据。故B选项表述正确。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哲学上物质范畴的是(    )</p><p>A. 中美关系    B. 生产力    C. 真空    D. 邓小平理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BC项均属于哲学上的物质范畴,D项属于意识范畴,与题意要求相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p><p>A. 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B.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以上都对</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这句话主要强调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捉摸不定的,A项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项说法错误; D项“以上都对”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p><p>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 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p><p>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故选项C正确。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对立的两个哲学派别,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故排除;选项BD说法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的存在方式是(    )</p><p>A. 静止    B. 可知性    C. 运动    D. 永恒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在运动中存在。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      )</p><p>A. 物质是运动的动力    B.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p><p>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 物质是运动的属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运动之所以离不开物质,是因为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就会陷入唯心主义泥滩。C项符合题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A项说法错误;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强调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项与题意不符;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者,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p><p>A. 一般与个别    B. 整体与部分    C. 个别与个别    D. 两者无关</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A项说法正确;BC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p><p>A. 运动性    B. 可知性    C. 客观实在性    D. 普遍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A项与题意不符;可知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是唯一特性,B项与题意不符;无论物质世界还是意识世界,都处于普遍性关系之中,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p><p>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r />②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r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②④项符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的根本属性是</p><p>A. 客观实在性        B. 可知性    C. 运动    D. 永恒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根本属性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准确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直选即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众多属性里最根本的属性。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才能去谈其他的属性。由此可见,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B、D均不属于物质的根本属性,排除。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内容角度看的是(    )</p><p>A.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p><p>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项符合题意;A项讲的是意识的形式,与题意不符;B项指意识的产生,与题意不符;C项是指意识的生理机能,与其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告诉我们(     )</p><p>A. 哲学是自发产生的    B.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p><p>C. 人人都是哲学家    D. 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B项符合题意;哲学源于生活,不是自发产生的,故A项说法错误;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起源,D项强调的是哲学的任务,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了人脑不一定有意识。是因为(   )</p><p>A. 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p><p>B. 意识只有部分内容来自人脑</p><p>C. 意识不一定是人脑的产物</p><p>D. 人脑不一定是健全的人脑</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形式的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来源于物质世界,因此人脑只是意识的“加工厂”,把客观的内容加工成主观的意识,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排除;C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产物,离开了人脑就不会产生意识,排除;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管理学家霍金森说:“哲学的任务在于它必须先于行动。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就应成为哲学家。”这一观点强调了(   )</p><p>A.管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p><p>C.真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哲学对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排除;B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可以说科学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或者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排除;C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p><p>A. 物质世界产期发展的产物    B. 社会实践的产物</p><p>C.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 人脑特有的机能</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从本质上说,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项符合题意;A项是从意识的起源上讲的,与题意不符;B项是从意识的产生是讲的,与题意不符;D项是从意识的生理机能上讲的,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属于规律的是(    )</p><p>A. 苹果落地    B. 守株待兔    C. 喜雀报喜    D.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苹果落地属于现象,A项与题意不符;守株待兔是一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B项与题意不符;喜雀报喜属于主观臆断的性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是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D项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哲学家华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古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p><p>A.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p><p>C. 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 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均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项符合题意;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都承认运动,但认为是精神在运动而不是物质在运动,A项与题意不符;观点是离开物质谈运动,不是离开意识谈物质,C项说法错误;观点强调的是运动与精神的关系,不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万有引力规律使得物体在脱离支撑以后会普遍下落,但人可以造出各种飞行器向上运动。这说明(   )</p><p>A.人们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p><p>B.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p><p>C.改造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p><p>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万有引力规律使得物体在脱离支撑以后会普遍下落,但人可以造出各种飞行器向上运动”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改变和创造规律作用的条件,改变规律作用的方式和范围,故答案选A。选项B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句话说明(   )</p><p>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p><p>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句话说明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即: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D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 “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不凭借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不会飞起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p><p>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p><p>C.意识依赖于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表明科学家的研究离不开事实,这正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不是哲学道理,不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意识依赖于物质,故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简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形态是什么</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p><p>(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原本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选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p>【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p><p>(2)唯物主义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行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又分为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主义。</p><p>【解析】简述题直接回答是什么就可,不需要展开。</p><p>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原本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p>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行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又分为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主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论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p><p>止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p><p>(2)运动和静止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p><p>(3)运动和静止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含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p><p>(4)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错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运动观的错误.</p><p>【解析】本题要求论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p>可从运动与静止的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论述二者的关系。</p><p>运动与静止的区别和联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p><p>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可知论)。</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兰州五十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