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3:18

广东省培正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段考试卷 政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0c0dca98/SYS201801022046217455620252_ST/SYS201801022046217455620252_ST.001.png" width="187" height="2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p><p>B.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p><p>C.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p><p>D. 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和创造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中,四十年代的时候林场树木较多,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林场变成了采木厂,大肆砍伐树木,到了九十年代树木都被砍伐殆尽,就变成了根雕厂,直到今天造成了土地荒漠化,变成了采沙场,这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B选项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选项错误,人不能改变和创造规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p><p>A.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p><p>B.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p><p>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p><p>D. 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说明了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A选项入选。B选项表述本身错误。C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久以来,人类有一条关于生命存在的“铁的法则”:生命只能存活于有水的环境中。但之后人们从第五次登月活动——阿波罗15号采集的月球矿物中发现了前几次登陆月球后被宇航员带到月球的地球微生物在数年后仍然存活。从唯物论看,这一事实</p><p>A. 证明了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p><p>B. 证明了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p><p>C. 说明关于生命的观点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更新</p><p>D. 说明人们关于生命的观点应根据生命形式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生命只能存活于有水的环境中,但是人们从第五次登月活动中采集的月球矿物中发现了前几次登陆月球后被宇航员带到月球的地球微生物在数年后仍然存活。从唯物论看,这一事实证明了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故B选项入选。A、C、D选项是从认识论的角度阐述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大,对它的处理方式一般是捕捉后封存。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的研究,利用它与氢气反应,产生甲醇,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乙烯,从而为工业提供原材料,使二氧化碳转变为廉价而充裕的可再生能源。这一研究思路体现了科学家力图通过科技创新</p><p>①生产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 </p><p>②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p><p>③解决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高耗能问题 </p><p>④探索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可行路径</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要求“通过科技创新”,然后具体分析各题肢,①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错误。②正确,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合,题中解决的是高排放问题不是高耗能问题。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相信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这个观点(     )    </p><p>A.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独立存在的</p><p>C.承认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D.主张科学研究应该脱离知觉主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中材料“相信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强调了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不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________命题。                                     </p><p>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说明做事情要立足于客观实际,每个人的长相都各有其特点,这正是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所在,所以材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表现,所以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该观点</p><p>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r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p><p>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br />④把相对静止绝对化</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该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认为飞行着的箭在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该观点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把相对静止绝对化,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故①③④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该观点只承认相对静止。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为它(  )</p><p>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p><p>②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p><p>③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p><p>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p><p>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为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故①②入选。③选项错误,三个代表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④选项错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p><p>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p><p>B.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p><p>C. 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p><p>D. 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故A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均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学者指出,人是有智能的,如果能认识天道、顺应天道,改破坏平衡为维护平衡,寻求循环永久之法,也许就能真的实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说明(  )</p><p>A. “道”对个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p><p>B.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C. 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D. 世界观是人们自觉研讨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人如果能认识天道、顺应天道,改破坏平衡为维护平衡,就能真的实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说明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即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故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道”不能起决定作用。B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拥有哲学思维的人看问题、想问题能站在宏观角度上,脱离具体问题的形式困扰,化繁为简,直达问题的本质。所有具体学科的发展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哲学的王国中。这是因为(   )</p><p>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B. 哲学能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p><p>C. 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功能</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所有具体学科的发展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哲学的王国中,这是因为哲学能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B正确且符合题意;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C说法错误;A D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从哲学角度看,“心远地自偏”属于(    )</p><p>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p><p>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是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心远地自偏”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适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上述观点</p><p>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p><p>②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p><p>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有局限性</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本题的观点认为天地是世界的本源,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故①符合题意;但它把物质归结为木等具体的物质形态,故④符合题意;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故③错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被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把原子、分子等当成世界的本源,故②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变异。“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客观物质前提是</p><p>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             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p><p>C.人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         D.有意识地改造事物的规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工诱变”是自然物人工化。承认自然物的客观物质性是人类有意识的改造自然的前提,故选B。AC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但不能被改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所揭示和总结的一系列重要规律和观点,为研究和解决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新问题提供了启示和思路。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p><p>A. 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    B.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C. 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D.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共产党宣言》它所揭示和总结的一系列重要规律和观点,为研究和解决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新问题提供了启示和思路。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能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故C选项入选。A、B、D选项表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之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  )</p><p>①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②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p><p>③是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④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之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故②④入选。①选项错误,不能起决定作用。③选项不是题目的原因。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属于物质的是</p><p>①影子 ②抗震救灾精神 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故①③选项均属于物质的范畴。②④选项属于意识的范畴。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45.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的物质形态</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性</p></td><td style="width:145.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存在状态</p></td><td style="width:145.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生不灭、永恒存在</p></td><td style="width:20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生有灭</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p><p>①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br />②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p><p>③朴素辩证法思想<br />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该观点人为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属于朴素辩证法思想;同时该观点认为光、声等均是气的表现,故体现了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故①②③④选项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布鲁诺因传播“日心说”而被处死的时候,熊熊烈火中的他仍不停地高呼:“就在这一刻,地球还在转动啊!”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    )  </p><p>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r />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p><p>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r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p><p>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地球还在转动,这说明地球的转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自然界有其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故①②④入选。③选项强调人类社会与题意无关。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第一篇里就强调指挥作战,“不可不察”的五件事是“天、地、道、将、法”。从唯物论角度看,他之所以强调“查此五事”,原因是</p><p>A. 这五件事是战争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p><p>B. 这五件事是多变的,具有无序性</p><p>C. 这五件事是构成战争的主要因素,决定了战争的进程</p><p>D. 这五件事共同构成了战争这个整体,了解了“五事”就把握了整个战争</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孙武在《孙子兵法》强调指挥作战,“不可不察”的五件事是“天、地、道、将、法”。从唯物论角度看,他之所以强调“查此五事”,原因是这五件事是战争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故A选项入选。B选项中“具有无序性”的表述错误。C选项中“决定了战争的进程”的表述错误。D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修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说明</p><p>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变害为利</p><p>B. 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预测</p><p>C. 自然规律是人们行动的向导</p><p>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修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说明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变害为利;故A选项入选。B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C选项表述错误,且与题意无关。D选项错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星际航行是人类的梦想,但是首要的大难题就是超远空间中的续航燃料问题。为此,人们在寻找了化学、核动力等能源之后,又有了关于太阳帆、粒子脉冲、中子对抗推进等设想,其中有些设想已经付诸实施。材料说明</p><p>A. 梦想都可以引领人类的科学探索</p><p>B. 只有成功之后,太阳帆等设想才具有合理性</p><p>C. 对规律把握得越深,科学幻想的合理性才更大</p><p>D. 以科学幻想为开始的科学探索才能事半功倍</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夸大了梦想的作用。C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对规律的把握。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为了解决超远空间中的续航燃料问题,人们寻找了化学、核动力等能源之后,又有了关于太阳帆、粒子脉冲、中子对抗推进等设想,其中有些设想已经付诸实施。这说明了只有成功之后,太阳帆等设想才具有合理性;故B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哲学角度看,下图这幅漫画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0c0dca98/SYS201801022046234644664456_ST/SYS201801022046234644664456_ST.001.png" width="382" height="2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B. 一切从实际出发</p><p>C. 承认矛盾的客观性</p><p>D. 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该漫画中,此人身旁放着一把斧头与一把铁锹,但是只是站在碗里静静等待,而不是用斧头与铁锹去创造财富,即贫穷不是理由,故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A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十年发展成就展上,展示了摘黄瓜、码垛机器人,无人驾驶喷药飞机,太空育种花卉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就(  )</p><p>A. 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p><p>B. 对哲学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p><p>C. 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哲学的发展</p><p>D. 能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我国在农业科技十年发展成就展上,展示了摘黄瓜、码垛机器人,无人驾驶喷药飞机,太空育种花卉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哲学的发展;故C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B选项中“指导作用”的表述错误。D选项颠倒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科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研究对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个世界</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理小说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理是如此贴切地表述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精神家园……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  )</p><p>A. 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p><p>B. 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p><p>C.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p><p>D. 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选项表述语题意无关。B选项表述错误,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C选项表述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题目中说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理是如此贴切地表述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精神家园,说明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材料一:青岛地区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海洋养殖业,特别是滥用无机化肥和有毒农药,致使近海水质恶化,浒苔再度爆发,截止2010年6月26日,已发现浒苔覆盖面积约380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12900平方公里,并将陆续登陆城区近岸。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浒苔入侵内海。</p><p>材料二:2010年6月30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麋鹿放养区10公里海堤公路上的警示牌、减速带、警示灯全部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这标志着野生麋鹿“绿色通道”体系工程建设拉开序幕。自从1986年8月引种39头麋鹿到保护区,经过20年的努力,麋鹿种群发展到1618头。</p><p>运用所学的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8分)</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4分)</p><p>②由于人们的活动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浒苔入侵内海”事件的发生;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麋鹿放养区麋鹿种群的扩大正是人们尊重了客观规律的结果。(4分)</p><p>【解析】略</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远古时代,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水平所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上,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p><p>(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p><p>(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p><p>材料中对地震产生的科学认识,以及对地震的科学预测,都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材料中认为地震是“天意”的认识则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p><p>(2)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都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思考,即到底是思维第一性还是存在第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地认识存在。</p><p>在哲学上,我们把这个问题叫做哲学的基本问题。</p><p>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p><p>【解析】本题以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震源、震级等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基本观点。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中所阐述的观点进行分析,抓住其关键性的表述加以说明即可。材料中对地震产生的科学认识,以及对地震的科学预测,都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材料中认为地震是“天意”的认识则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分析,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以及说明其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并说明它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故考生说明这两个基本观点的共同点是都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思考,在哲学上,我们把这个问题叫做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为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p><p>请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分析说明。</p><p>&#xa0;</p></div></div>
<div><p>【答案】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p><p>①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世情、国情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因此,要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也需要调整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p><p>②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经济政策的思路等的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p><p>③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做好今后五年工作,要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p><p>【解析】本题以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为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说明。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故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以及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培正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段考试卷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