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八中度文化生活第七课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论述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p><p>【1】对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p><p>①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红船精神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p><p>③红船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④红船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p><p>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p><p>【2】“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说明( )</p><p>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与建设者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 </p><p>③红船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整体风貌与精神追求 ④红船精神始终是引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精神火炬</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C</p><p>【解析】本题以红船精神为背景,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p><p>【1】②说法正确,但不是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排除;红船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③说法错误;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p><p>【2】材料讲的是“红船精神”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根据“‘红船精神’……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这一信息可以排除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要求我们</p><p>①全面借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以补给文化滋养 </p><p>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凝聚文化共识 </p><p>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推动文化创新</p><p>④主动担当发展历史文化责任,以坚定文化自信</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要求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凝聚文化共识。主动担当发展历史文化责任,以坚定文化自信。②④项符合题意;①项“全面借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说法错误,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材料主要强调不忘初心,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设立公祭日是国际惯有做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设立国家公祭日( )。</p><p>①有利于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②有利于提高民族科学素质</p><p>③有利于增强物质力量 ④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设立国家公祭日有利于让民众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①项符合题意;设立国家公祭日有利于增强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也与民族科学素质无关,提高民族科学素质需要教育和科学文化,②③两项不合题意;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设立公祭日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这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项符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电影《战狼2》上映以来好评如潮,影片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一台词引起了无数华人的共鸣。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好评如潮是因为</p><p>①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观众的精神力量</p><p>②影片蕴含了强大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p>③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影片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p><p>④体现了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p><p>A. ①③ B. ①④</p><p>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一台词引起了无数华人的共鸣。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好评如潮是因为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观众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①④适合题意;该影片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不适合题意;③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下面小题。</p><p>【1】弘扬“工匠精神” 时代价值之在于</p><p>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p><p>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p><p>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p><p>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p><p>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p><p>A. 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p><p>C. 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 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p><p> </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C</p><p>【解析】本题以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1】题目中,《大国工匠》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我们之所以要弘扬“工匠精神” ,其时代价值之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故②④入选。①选项表述错误,其表述不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③选项夸大了其作用,排除。选C。</p><p>【2】根据题目的表述,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故C选项入选。A、B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7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实现时速420千米两车交会及重联运行的目标。中国标准动车组所跑出的“中国速度”,不仅是一项指标和一张名片,还渗透着中国高铁人不甘落后、锐意进取、执着拼搏的精神情结。这种精神情结( )</p><p>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p><p>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高铁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p><p>③蕴含着美好憧憬,激励中国高铁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p><p>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传统文化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①排除;这种精神情结是中国高铁人不断探索的精神支撑,②排除;这种精神情结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涵,③④正确说明了这种精神情结的作用,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民众“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继“抵制肯德基”活动后,淘宝店主拒卖菲律宾芒果干、企业倡议员工换掉iPhone手机,消费者呼吁拒买iPhone7等也不断见诸网络。这些做法( )</p><p>①不正确,公民应当理性地释放爱国情感 </p><p>②正确,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来 </p><p>③是中华儿女对自己的祖国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体现,应加以鼓励 </p><p>④不利于国家的繁荣,与爱国主义精神的要求不吻合,应加以引导</p><p>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爱国主义的知识。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公民释放爱国情感应当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理性表达,①④当选;爱国主义要通过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但只有正确的、符合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的言行才应加以鼓励,②③排除。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中,24位“90后”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性与道德的价值,他们直面灾难、毫不退缩,奋不顾身、舍己救人,他们是坚强的新一代、英雄的新一代、堪当大任的新一代。他们的身上折射出( )</p><p>A. 民族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p>B.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兼收并蓄</p><p>C. 民族精神超越时代,人人践行</p><p>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人心</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依据材料题干中指向为“他们身上折射出”,可以推断是折射民族精神,而不是中华文化,故排除B、D。依据题意可知这种民族精神是世代相传的,而非超越时代,所以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告诉我们</p><p>①文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p><p>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文艺的力量</p><p>③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p><p>④要勇于创新,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说明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8月5日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里约开幕,8月21日,中国女排克服千辛万苦,成功夺冠,点燃了国人的激情。“女排精神”( )</p><p>A.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关联 B.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p><p>C. 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D. 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女排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点燃了国人的爱国激情,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B项说法正确;A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女排精神”精神动力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暑假期间,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先观看了八达岭长城纪录片,后准备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p><p>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之所以将巨幅长城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p><p>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p><p>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p> </p></div></div>
<div><p>【答案】(1) 三精一魂(2)集中体现了…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价值追求,是….精神火炬分。</p><p>(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强基固本。 </p><p>(4) 必要性 :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 社会主义道路 。</p><p>【解析】本题以长城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关于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材已有明确表述,即:(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