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2:38

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大数据的应用,到云平台的搭建,从3D打印的推广,再到VR、AR技术的应用探索,放眼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已经日趋明显。这表明</p><p>A. 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p><p>B. 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p><p>C.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发展</p><p>D. 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今社会变革发展的先导</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已经日趋明显”,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发展,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排除;B说法不全面,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排除;D说法错误,真理标准的讨论和思想路线的确立,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比较注重谦虚,并把它看作是一种美德。在受到别人赞美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示谦虚有礼。而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这表明(    )</p><p>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p><p>②文化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p><p>③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不同</p><p>④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受到赞扬时表现不同,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正确;文化影响但不决定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②不选;中国人和西方人价值观念不同,故而在受到赞扬时采取的方式不同,③正确;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说明教育(    )</p><p>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p><p>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强调教育的作用,符合要求的有选项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选项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和选项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选A。选项④观点错误,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到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因为教育作为文化只能给予社会和人的发展以巨大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1日,在上海嘉禾2017春拍会上,徐悲鸿的《采芝图》终以1610万元成交。徐悲鸿是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他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特有的感染力</p><p>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徐悲鸿的绘画使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得到美国人民的认同,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性,同时也说明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独特的感染力,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与题意无关,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表明(    )</p><p>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团结起来,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③符合题意。③中的鲜明的民族性,题干没有体现。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视网不断丰富《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深受网友喜爱。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p><p>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p><p>③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优秀传统文化,说明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文化资源,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不同文化的交流,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过去优秀的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25日,“山水·心境——中国传统文化生活艺术演展”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集中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的传承与发展。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p><p>①吸收他国优秀文明成果</p><p>②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p><p>③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p><p>④引领主导世界文化潮流</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山水•心境——中国传统文化生活艺术演展”在斯德哥尔摩举行,集中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的传承与发展,这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此次活动属于中华文化“走出去”,而不是“引进来”,应排除①;④说法错误,错在“主导”;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挖掘、延续和传承工匠精神,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国工匠》栏目,讲述了8个工匠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我们应让“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工匠精神(    )</p><p>①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要作为一项宝贵的财富 </p><p>②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进行丰富发展 </p><p>③应得以弘扬,这是不断增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p><p>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工匠精神并不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①不选;工匠精神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进行丰富发展,②正确;工匠精神应得以弘扬,这是不断增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正确;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重要配套活动,金砖国家文化节于2017年9月15日起在厦门亮相,本次金砖文化节以“文明相融、民心相通”为主题,目的在于促进民心相通、夯实民意基础,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奠定人文基础。可见(    )</p><p>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有促进的一面</p><p>③文化已是经济、政治的基础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次金砖文化节为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交流和其他各方面的合作奠定人文基础,可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也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有促进的一面,①②正确;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基础,③不选;文化并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却生生不息;苦难深重,却绵延不绝。回首往昔,世所罕见的洪水、地震,未曾让我们绝望;侵略者的铁蹄肆虐,不能让我们屈服;军阀割据各自为政、连年混战,难以阻挡中国人统一的夙愿。是什么造就了华夏子孙的生生不息?是什么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她是华夏儿女薪火相传、血脉相承的精神依归;她是中国精神的源头,是中国精神的根! </p><p>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p><p>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p><p>③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p>④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p><p>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p><p>⑥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p><p>【解析】本题以民族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考生可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p><p>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洋。”</p><p>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出后,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p><p>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和对外交流提出合理化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p><p>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p><p>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p><p>【解析】本题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海洋战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和对外交流,我们要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我们要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p><p>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p><p>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p><p>③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以某校开展的“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p><p>【点晴】利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回答问题时常用的知识点有: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四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