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2:15

山东泰安知行学校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人文论坛”上李小五教授指出: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我国社会的先驱。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p><p>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p><p>②作用于社会制度,直接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p><p>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p><p>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①③适合题意;哲学本身并不直接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②是错误的;④中的政治保证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同学在复习《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时,绘制了右侧这幅图,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唯物主义”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f6efd7e6/SYS201801022052399014860653_ST/SYS201801022052399014860653_ST.001.png" width="397" height="2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它第一次实现了</p><p>①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p><p>②思维与存在的统一</p><p>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p><p>④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表现在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故①④入选。②选项错误,排除。③选项与题意不符,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恶化……这一系列困境使得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严重障碍。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提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这表明</p><p>A.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p><p>B. 哲学思想蕴含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p><p>C. 哲学源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p><p>D.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提出了人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这表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意识不都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B选项与题意不符。C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p><p>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p><p>B.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p><p>C.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p><p>D.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英国宪章运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8日,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可见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更加谨慎,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p><p>A. 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灾难的思考    B. 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p><p>C. 真正的哲学就是实践生活本身    D.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更加谨慎,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适合题意;A、B是错误的;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是“智慧之学”。在古汉语里,知识的“知”字通假“智”,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p><p>A. 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p><p>B. 不断揭示具体科学领域的规律与奥秘</p><p>C. 用哲学学习代替具体科学的学习</p><p>D. 脱离具体科学,深入思考人生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哲学是“智慧之学”,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故A选项入选。B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C选项错误,二者不能相互取代。D选项中“脱离具体科学”的表述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p><p>①哲学是使人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的灵丹妙药</p><p>②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哲学深入独到的研究</p><p>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的成长过程</p><p>④我们要学好哲学从而使我们生活得更加美好</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揭示了哲学对人的生活的影响,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③④正确符合题意。①夸大了哲学的作用,②表述绝对化,观点均不科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p><p>①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p><p>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p><p>③把哲学卜的物质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p><p>④虽然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本质上是错误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该观点把哲学的物质概念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②③正确;①不选, 因为机械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④不选,因为该观点本质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是正确的。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p><p>①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②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③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④人们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①④是本题的原因,适合题意;②③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不是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个唯物主义自身的历史演变来看,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完成了由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各种形态的唯物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p><p>A. 正确认识了世界的本质</p><p>B. 反对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p><p>C.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p><p>D. 承认意识有重要的反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反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机械唯物主义把自然科学上的原子作为世界本质,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认识了世界的本质,A说法错误;各种形态的唯物主义都把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反对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B正确且符合题意;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是可知论,而不是唯物主义的共同之处,应排除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意识有重要的反作用,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                      </p><p>①存在决定思维                         </p><p>②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p><p>③思维决定存在                         </p><p>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目中,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的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④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③选项错误,该观点属于唯心主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一组是</p><p>A. “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p><p>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天象星座”</p><p>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p><p>D. “我思故我在”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均是唯物主义,A不适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天象星座”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B适合题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均是辩证法思想,C不适合题意;“我思故我在”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均是唯心主义,D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蕴含的哲理与漫画《塑造》所要批判的哲学思想相似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a73f4cff/SYS201801022054001547528971_ST/SYS201801022054001547528971_ST.001.png" width="282" height="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人们总是按自身意愿认识世界改造世界</p><p>B. 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p><p>C. 如果牛有宗教,那么它们的神也会是牛</p><p>D. 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塑造》体现了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批判人们总是按自身意愿认识世界改造世界,A适合题意;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是唯物主义观点,B不适合题意;如果牛有宗教,那么它们的神也会是牛,这揭示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不适合题意;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明确: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取得伟大胜利。</p><p>材料二: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并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p><p>(1)结合“时代精神的精华”相关知识,谈谈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新时代产生新理论,新理论引导新时代的。</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的内容源于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决胜阶段提出的新的指导思想。②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这个伟大时代的思想精华。③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这一思想体系的建立让人们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起点,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④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取得伟大胜利。(分)</p><p>(2)①物质决定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修正。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修正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新形势,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③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高度的建设热情紧密结合。</p><p>【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时代精神的精华”相关知识,谈谈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新时代产生新理论,新理论引导新时代的。</p><p>这类题可套用“知识+材料”答题模式。可运用哲学与的关系、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及其表现等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这个伟大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材料一:“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古代宋国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的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了,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p><p>材料二:明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王守仁认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p><p>(1)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p><p>(2)评析两个材料并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p><p>&#xa0;</p></div></div>
<div><p>【答案】(1)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p><p>(2)①材料一体现了生活中的唯心主义,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思想,它们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②主观唯心主义者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学习上总认为自己实力不行,无法提高成绩,考大学没有希望;生活中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一些问题,总看着某个人不顺眼,总认为某个人和自己作对,从而厌恶人家等等。</p><p>【解析】本题以古代谚语“疑邻偷斧”和王守仁的观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设问指向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p><p>(2)本题设问指向评析两个材料并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材料一体现了生活中的唯心主义,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思想,它们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主观唯心主义者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可以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分析回答。</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截止2017年6月28日,全国19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982.1千公顷,受灾人口1490.17万人,紧急转移133.37万人,倒塌房屋1.8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229.33亿元,因灾死亡47人,失踪10人。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灾害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p><p>(1)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p><p>(2)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1) ①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②第二种人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③第三种人的认识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p><p>(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②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p>【解析】本题以面对自然灾害人们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p><p>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上述三种人的观点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该观点认为“天”是世界的本源,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材料中,第二种人说,灾害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该观点认识到“灾害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观点:天灾不可避免,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该观点认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故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说明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需要从其分歧方面进行表述,即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展开,然后说明如果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则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则就是唯心主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方有个寓言,说某个小村庄下了一场大雨,洪水开始淹没村落。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大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了,此时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救他。神父说:“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一会儿洪水淹过他的胸口了,又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会来救我的。”在洪水吞没教堂,他最后攀上屋顶的十字架时,尽管又有直升机飞来,可神父还是不愿上来,而坚信上帝会救他。神父最后淹死在洪水中。</p><p>(1)材料中的神父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其基本观点是什么?</p><p>(2)上述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中的神父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2)启示: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世界观,对己对人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p><p>【解析】本题以一则西方寓言小故事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1)材料中的神父相信“上帝”的存在,认为上帝能拯救一切,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其基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它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2)上述寓言启示我们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世界观,对己对人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泰安知行学校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