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1:42

海南省定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领悟到</p><p>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p><p>B. 传统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p><p>C.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全部文化</p><p>D.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C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材料中的这首诗让我们领悟到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适合题意;A、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安徽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积淀,着力实施徽派原创振兴活动。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和知名品牌:“江淮情”大型慰问演出、中国农民歌会、黄山徽文化艺术节、马鞍山国际吟诗节、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铜陵青铜文化艺术节。这表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需要</p><p>①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p><p>②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推陈出新</p><p>③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p><p>④支持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 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材料没有体现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题肢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涉及的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因此题肢④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题肢①②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首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足以傲视天下。但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p><p>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p><p>C. 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缺乏文化上的创新,所以告诉我们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B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排除A、D。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p><p>A. 包容广纳    B. 推陈出新    C. 博大精深    D. 源远流长</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上述材料中的“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可知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故选项D正确。上述材料体现不了博大精深的特征,故排除选项C。选项AB不是中华文化的特征,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公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旧版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这样修改的依据是(    ) </p><p>①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p><p>③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特点、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将抽象的爱国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说明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是对学校教育选择的要求,体现了教育是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说法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我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p><p>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p><p>②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p><p>③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p><p>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我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这句话旨在说明(  )</p><p>A. 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B.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p><p>C. 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D. 文化只是民族的文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文化多样性的作用,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C正确且符合题意;A 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从文化特点的角度看,这两句话反映了(  )</p><p>A. 文化的源远流长    B. 文化的博大精深</p><p>C. 文化的区域特征    D. 文化的包容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并没有反应文化的源远流长,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体现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更具体一些是文化的区域性,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反映文化的区域特征,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与包容性无关,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22日,“那山、那水、那人——广西壮族文化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广西壮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170余件(套),展现了广西壮族数千年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居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这说明(   ) </p><p>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p><p>②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分割、存在差异 </p><p>③壮族对中华文化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p><p>④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融、渐趋一致</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壮族文化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壮族对中华文化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没有看到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共性,说法错误,错在“相互分割”上;④说法错误,错在“渐趋一致”;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p><p>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p><p>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p><p>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p><p>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不能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②说法错误;创新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2日,中国的首个高等学校海外分校——华商澳洲国际商学院在墨尔本正式挂牌。我国大学在海外建立分校(  )</p><p>①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p><p>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p><p>③是一种间接文化传播方式   </p><p>④会使中外文化差异逐渐消失</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中国的首个高等学校海外分校——华商澳洲国际商学院在墨尔本正式挂牌。我国大学在海外建立分校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故①②入选。③选项错误,建立分校是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④选项错误,排除。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27日,体现台湾法蓝瓷“华人的品牌需根植于文化”理念并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创作的新品——“百蝶千福”瓷瓶在台北面世。其设计灵感源于清代知名画师余省的《百蝶图》,瓷瓶不仅展现如原画的精细笔绘,并以独特的立体雕塑,重新诠释经典的现代风貌。这对文化创新的启示是(    ) </p><p>①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    ②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p><p>③要重视现代科技的运用      ④要以社会实践为动力</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百蝶千福”瓷瓶其设计灵感源于清代知名画师余省的《百蝶图》,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创作而成,并以独特的立体雕塑,重新诠释经典的现代风貌,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要重视现代科技的运用,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举办了以“2017· 畅想中国梦” 为主题的全国青少年征文大赛。假如你参加这次活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你认为可以选取的话题有(   ) </p><p>①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p><p>②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p><p>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p><p>④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文化的特点、作用。文化的性质具有双重性,应是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①说法错误;④属于政治生活,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应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百年前,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游历中国、印度和日本之后,认定这三国中,中国必将胜出。他的理由是: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本质。卡内基说的“内在本质”指的是(    ) </p><p>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p><p>②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p><p>③中华文化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p><p>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作用。西方人不能掠夺走中国的内在本质,卡内基说的“内在本质”指的是中华文化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排除②;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应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认真读它们,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 </p><p>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p><p>②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p><p>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p><p>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表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应排除;应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信营销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材料表明</p><p>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p><p>④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①说法不对,新兴媒体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题干中微信营销作为一种网络营销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选择在微信端进行营销,说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对,健康的网络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31日,第七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本届展会共有2 800余家省内外文化企业参展。境外参展也比往届增加,俄罗斯、乌克兰、朝鲜、德国等都有展品或展位参展。展会由招商招展、项目推介、文化活动和高层论坛等四大板块组成,举办论坛7个、文化活动263项。展会期间,山东对外推介文化产业项目1 020个,投资总额6 236.23亿元,融资总额1 885.72亿元;现场签约5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额1 143.24亿元;文化产品现场交易额近35亿元;现场参观人数140万人次。本届文博会还首次推出阿里郎——当代美术作品拍卖会和中国著名书法美术家作品拍卖会,实现拍卖额850万元。同时,本届山东文博会宣传口号“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创意产业成就未来好客山东,创意无限”“承齐鲁文化雅韵,著转型升级华章博览文化创意,拥抱无限商机”等也有力地展示了山东形象。 </p><p>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山东文博会的成功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何启示?</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p><p>(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扬优秀文化。 </p><p>(3)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p><p>(4)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p><p>(5)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重视打造特色品牌。</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探究山东文博会的成功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何启示,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探究山东文博会的成功对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有何启示,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山东文博会的成功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具体可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7年,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繁多,形式多样,大放异彩。2017年4月9日,中国四川省文物局和美国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失落的古文明: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展开幕。2015年4月23~5月30日,第十七届“相约北京”艺术节在北京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表演艺术团体,举办了200多场演出、展览、讲座和交流活动。2017年还是“中英文化交流年”。2017年3月,英国文化季在华拉开帷幕;2017年8月,中国文化季在英举办。此外,我国还同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p><p>(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p><p>(2)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p><p>②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p><p>③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p><p>(2)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促进文化传播。</p><p>④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传播。</p><p>⑤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p>【解析】本题以文化交流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两个小题进行考查。</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我国重视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是因为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p><p>(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教材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组织语言。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应当采取的措施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个性和特点,又要遵循文化共性与普遍规律,搭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p><p>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p><p>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x疆“取竹”, 制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p><p>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p><p>(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两千多年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p>(2)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p><p>②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材料的“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正体现了这一点。</p><p>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积极成分,这体现在“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p><p>④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p><p>【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第一问:首先考生要联系书本知识得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后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一说到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问:中华文化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且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辨析: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和“海纳百川”是矛盾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此话有失偏颇.</p><p>文化创新的途径有</p><p>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p><p>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所以进行文化创新需要这种做法.</p><p>(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守”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和“历史虚无主义”.</p><p>所以,只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进行文化创新,创造新文化.这种想法有失偏颇的,文化创新多种多样,至于共同发扬,才能真正做到文化创新,创造新文化.</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辨析: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和“海纳百川”是矛盾的,本题属于辨析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首先指出二者并不矛盾。然后解释理由:一是回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意义: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二是指出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合作、共处;最后指出二者的关系:只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更好地“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只有 “海纳百川”、 “博采众长”,才能更好地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省定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