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40:51

广东省深圳市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专题检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酌社会主义文化。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唯有如此,才能</p><p>①使我们的文化更好地反映民族精神</p><p>②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p><p>③使中华文化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p><p>④让世界各国人民接受中国传统文化</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能使我们的文化更好地反映民族精神,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①②符合题意;③使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说法错误;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与世界各国人民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p>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宝藏浩瀚精深。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的被洋派俘虏、绑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p><p>①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p><p>②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p><p>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p><p>④加强文化交流借鉴,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架”,说明必须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坚决反对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②③符合题意。“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和题干意思相悖,和文化交流借鉴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宣部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该通知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p><p>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p><p>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p><p>C.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p><p>D.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材料中“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说明了该地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C项符合题意;我们抵制的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而不是农村通俗文化,A项表述错误;农村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地继承,B项表述错误;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文化产业的相关知识,D项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一论断表明</p><p>A.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败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p><p>B. 指导思想,是判别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p><p>C. 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p><p>D.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之本</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B、D两项尽管材料有所体现,但不是“主要”的,只有A项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败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最符合题干要求,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紧紧围绕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这个目标,瞄准学术发展前沿,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加快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学科理论体系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创新实践的学术话语体系,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有利于:(    )</p><p>①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p><p>②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p><p>③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    </p><p>④立足当前实际不断进行文化创造</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①②适合题意;③的主体是公民个人,不适合题意;④是具体做法,不是意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中国政府正着力丰富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政府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在基层兴建文化站和图书馆等;改善文化投入结构,文化事业费用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上述做法</p><p>①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文化差距,实现文化成功全民共享</p><p>②抓住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这一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p><p>③有效改善了文化民生,促进了文化权益均等化</p><p>④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政府鼓励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在基层兴建文化站和图书馆等,文化事业费用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的措施,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文化差距,实现文化成功全民共享,能有效改善文化民生,促进文化权益均等化,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不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④中我国建立起了的说法太绝对。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重视科技事业发展是因为</p><p>①中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p><p>②科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p><p>③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p><p>④中国科技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肢①表述错误,应该是在古代,中国的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应该是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题肢③④中的说法是我国重视科技事业的原因所在,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城市人口密度大和公共文化空间不足、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北京市各级政府通过挤、挪、改、买等方式,建设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借助有线电视等科技手段,推送公共文化服务“菜单”,使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和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上述做法</p><p>①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形式</p><p>②体现了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p><p>③是政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生动表现</p><p>④能够有效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能够有效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故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材料中的做法是政府而不是群众的创建活动,排除;③说法错误,</p><p>北京市各级政府的做法是在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在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是发展文化产业,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是</p><p>①福建开展生态治水,计划5年建成万里安全生态水系统</p><p>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p><p>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完全免费向社会开放服务</p><p>④开展全城寻找“最美家庭”活动</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福建开展生态治水,计划 5年建成万里安全生态水系统属于是经济建设,①适合题意;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②混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排除;③④的做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继续把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同时把教育问题作为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重视发展教育是因为教育</p><p>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p><p>②可以直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p><p>③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p><p>④是现阶段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国家重视发展教育是因为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是国家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基础,其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说法错误,教育并不能直接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排除;④说法错误,现阶段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排除,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p><p>材料一  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模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p><p>材料二&#xa0;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p><p>根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p><p>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p><p>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对的榜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答出3点即可。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第四单元,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设问指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属于措施类试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主要从倡导大众文化、奏响主旋律、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高公民道德修养等角度进行概括和总结。</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某县政府针对农村精神文化匮乏、干群关系紧张、社会成员管理困难等问题,创造性开展“舞动乡村”文化活动。组织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提供服务、投入资金,推进示范点建设;组织村民现场“讲、评、议”好人好事,发动基层文化志愿者开展“我为老歌填新词”舞动乡村舞曲及主题曲征集活动,将思想道德、尊老敬亲、热爱家乡等内容作为新词,老歌新唱,歌颂生活;跳舞现场每周召开村情通报会,每月召开村民议事会,选派机关干部走进活动现场,讨论村务、评议工作、研究事项、调解矛盾。</p><p>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舞动乡村”文化活动。</p></div></div>
<div><p>【答案】①政府组织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加大投入、提供服务,说明政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p><p>②和谐文化是全体村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通过好人好事评选、老歌新唱、村情通报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p><p>③“舞动乡村”文化活动发挥了村民主体作用,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p><p>【解析】试题分析:审设问可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本质等知识。然后分层解读材料,依据材料关键词调用与材料相符合的原理组织答案。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舞动乡村”文化活动发挥了村民主体作用,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说明政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该村通过好人好事评选、老歌新唱、村情通报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深圳市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专题检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