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同步君》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p><p>A. 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p><p>B. 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p><p>C. 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p><p>D. 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这说明世界起源于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坚持了辩证法思想。列宁评价说“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绝妙的说明。”因为这一观点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D适合题意;A、B、C不符合材料主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些要求蕴涵的哲理有</p><p>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p><p>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p><p>③存在的变化是对思维变化的反映 </p><p>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互不相容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说明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思维的变化是对存在的反映,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事物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客观规律对人类是“限制与自由的统一”,对此观点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p><p>①“限制”意味着人类必须遵循规律并且按客观规律办事 </p><p>②“自由”表明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p><p>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善于排除客观规律这个障碍 </p><p>④“统一”表现在人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规律对人类的限制表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①正确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排除,③观点错误。人类在客观规律面前是自由的,即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④正确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边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2/10/35a5e412/SYS201808221004350313956227_ST/SYS201808221004350313956227_ST.001.png" width="336"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钟表可以回到昨天,却已不是昨天</p><p>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p><p>②运动的主体是物质</p><p>③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p>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表明事物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启示我们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运动的主体,②项与题意不符;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其依据是</p><p>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p><p>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p><p>③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改变的 </p><p>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其依据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故①②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改变的,③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总是统一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重庆璧山区采取 “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到2020年将生产天敌昆虫5千万至1亿只,可辐射10万亩设施农业。“以虫克虫”的办法</p><p>①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p><p>②充分利用了害虫和其天敌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p><p>③是人类创造害虫和其天敌之间的规律以造福人类</p><p>④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p><p>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害虫和其天敌昆虫之间存在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以虫克虫”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了这种联系为人类造福,①②正确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类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③观点错误。“以虫克虫”的办法是人类利用规律的表现,但其本身并不规律,④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p><p>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p><p>②城市布局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p><p>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p><p>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与自然的和谐凸显了对物质世界的尊重,故②正确。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故①正确。③没有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旨。④本身错误。</p></div>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p><p>发展“循环经济”是如何体现人和规律关系的 </p><p> </p></div></div>
<div><p>【答案】13.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p><p>【解析】本题是一个体现类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描述和阐释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可根据材料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取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些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点对点的描述和阐释。</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遗忘很快,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1/bd8d46e7/SYS201801022123442449410615_ST/SYS201801022123442449410615_ST.001.png" width="422" height="2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④“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根据遗忘的发展规律,在学习后的1~24小时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p><p>⑤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⑥“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规律,据此把握复习的最佳时间” 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p><p>【解析】本题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根据材料的表述,在人的记忆领域里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即考生可以从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出来的这种记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把握复习的最佳时间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