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同步君》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 5.1 意识的本质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洞穴鱼类中有些鱼一生都不离开黑暗无光的溶洞,因为对洞穴生活的高度适应,它们作为摆设的眼睛已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它们也被称作“盲鱼”。洞穴鱼的这一现象表明</p><p>A. 自然规律是可以改变的</p><p>B. 鱼类的意识具有主动选择性</p><p>C. 生命物质具有感应的特性</p><p>D. 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洞穴鱼的变化体现了一切生物都具有反应形式,动物具有感应的特性,C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A错误;只有人类才有意识,B错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D表述不科学,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 </p><p>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p><p>②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p><p>③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p><p>④时空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观念的作用再大,对物质也不起决定作用,②观点错误。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农舍相关,体现了③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17年8月在天津市举行,其会徽一一“奔向未来”主体形象由“津”、“十三”、“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组合构成“火炬”的造型,体现“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奔向未来”的设计表明了</p><p>①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存在 </p><p>②艺术设计源自于创作者的灵感</p><p>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p><p>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艺术设计源自于人们的实践活动。题目中,全运会会徽主体形象由“津”、“十三”、“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组合构成“火炬”的造型,体现“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主要表明了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存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故①③④选项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结合社会现实,一些新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无理取闹,必有所图”“当裤子失去皮带,才懂得什么叫作依赖”“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继续往前走”等成为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p><p>A. 意识是本原的</p><p>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p><p>D. 物质并不总是决定意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A表述错误,物质是世界的本源;B符合题意,网上流行的流行语,属于意识范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表述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唱歌不着调,又称“失歌症”,是失语症的症状之一。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和欣赏乐曲等能力。这表明( )</p><p>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p><p>②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p><p>③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 </p><p>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失歌症由大脑病变造成,说明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故题肢①③符合题意。上述材料没有体现意识的反作用,也没有探讨意识是怎么产生的问题,故排除题肢②④。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打乒乓球时,球来往如梭,眼睛看准了球的方位,视神经以每秒120米的速度把情况报告给大脑,大脑迅速在千分之一秒内作出反应、判断,又通过运动神经把命令传达给胳膊、手和腿,于是球被准确地打了回去。这表明</p><p>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②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p><p>③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p><p>④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说明了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人脑中对乒乓球位置的判断是对现实世界中乒乓球运动的反映,说明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②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从意识的起源这一角度说明意识的产生,①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录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髦词汇,如“八卦”、“宅男”、“宅女”、“闪婚”等,尤其是“搞掂”、“无厘头”等粤语词汇也被收录。这些词汇</p><p>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p><p>②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和生理基础 </p><p>③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的结果 </p><p>④说明了意识是对物质的真实反映</p><p>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髦词汇被《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这些词汇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同时也是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的结果,故①③入选。②选项错误,词汇属于主观性的不能成为物质基础。④选项错误,意识不全是对物质的真实的反映。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钱文忠在《让汉字高兴一会儿》中写道:“囧,我很囧。这个字非常有意思,真的奇思妙想,它的本义是光明的……这个字早就退出历史舞台,没人用了。”古字新用,像当下“囧”字这样的奇思妙想</p><p>A. 使得意识不再根植于物质世界</p><p>B. 让意识天马行空,无可约束</p><p>C. 仍没有打破物质决定意识的铁律</p><p>D. 为人们实践再造了一个新的客观物质对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植根于物质世界,故A表述错误;“囧的本义是光明的……这个字早就退出历史舞台,没人用了”,古字新用,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故C符合题意;意识依赖于物质,不可能无可约束,故B表述错误;认识通过实践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能直接为人们的实践创造新的物质对象,故D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我们说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因为</p><p>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p><p>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③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p><p>④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物,①②符合题意;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③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④说法错误。故选A。</p></div>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若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据此,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14.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然界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人和人脑,为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费尔巴哈的观点充分肯定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忽略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③意识同时由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脑如果脱离社会实践,是无法产生意识的。认为“有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的观点认识到了人脑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忽视了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属于辨析类非选择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本题材料提供了两个观点,一个是费尔巴哈的观点,一个是根据费尔巴哈的观点推理出来的某个人的观点。这两个观点涉及的都是关于意识的内涵的认识。所以学生可以调动和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从意识的产生、意识与人脑的关系等角度,对题中观点进行论证和探讨。论证和探讨时既要看到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又要指出其中的不足,做到全面辩证地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进入2017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雾霾天气。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李克强总理表示,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应如何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实现有所作为。</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或者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治理空气污染出发点是人民的身体健康,政府应明确目标和宗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实现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空气污染问题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探究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治理工作的开展。③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政府应该从分析国情出发,认识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制约因素是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并着力打破这一瓶颈。</p><p>【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规律的原理方法论以及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审清题目限定“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唯物论知识基本上分成三部分,物质、意识、规律,然后结合材料逐一对应看体现了哪些知识,治理空气污染,必须深入探究它的成因和本质体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以及方法论,同时也体现了要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从分析国情出发,认识到治理空气污染的制约因素是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并着力打破这一瓶颈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