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专题2.1感受文化影响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读书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我们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说法正确的是</p><p>A.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p><p>B. 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p>D. 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其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 A项错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项正确;优秀文化才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C项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天灾人祸依然存在,给人们或家庭造成痛苦。当人们面对疾病等重大变故的时候,人们或者看医生,或者找巫婆、神汉。之所以会有如此差异,是因为</p><p>A. 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形式,也具有多彩的内容</p><p>B. 文化对经济、政治等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p><p>C. 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p><p>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们在现实中的不同行为往往是受不同文化影响的结果,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所以材料中人们的选择出现了差异,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原因。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传统的“礼仪”由古人的祭祖仪式发展而来,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反复改铸,终至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与礼仪程序,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操、是非观念及生活行为。由此可见</p><p>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p><p>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p><p>③文化礼仪一旦形成,对人们的影响就总是积极的</p><p>④礼仪修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我国传统的“礼仪”由古人的祭祖仪式发展而来,经孔子、孟子、董仲舒等反复改铸,终至形成完整的哲学体系与礼仪程序,规范着人们的心理情操、是非观念及生活行为。这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同时体现了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①②适合题意;文化礼仪一旦形成,它对人们的影响不容易改变,但不一定总是积极的,③是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修养的核心和标志,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说明( )</p><p>A.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p><p>B. 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p><p>C. 人们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起来</p><p>D. 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出自《周易》,这说明《周易》等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表明</p><p>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p><p>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p><p>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p><p>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材料讲的是人们参观,游览长城的感受和影响,“油然而生”一词充分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强制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故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文化对人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本身错误,故排除。选项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重度污染,夏季出现北涝南旱的极端天气,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环境和发展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中小学应该把环保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常抓不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重视环保行动。</p><p>结合材料,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知识,探讨和论证在中小学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中小学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有利于营造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p><p>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保教育工作有助于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保护环境。</p><p>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环保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落实环保行动。</p><p>【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原理范围固定,指向性较为明确,就是考查学生对感受文化影响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体现、特点等角度回答,要注意和对中小学生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相结合,分别论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几个方面知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学生会萌生进一步触摸传统文艺、提高自身 、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p><p>A. 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p><p>B. 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p><p>C. 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p><p>D. 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接受的过程,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譬如,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p><p>①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亘古不变 </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p><p>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说,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④符合题意;文化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①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但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不是不变的,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新闻时段,连续报道了“最美乡村医生”群体,广大乡村医生是8亿农民的健康守护神,多年来,他们一直都在十分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为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宣传乡村医生是因为( )</p><p>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p><p>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p><p>③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p><p>④先进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中宣传乡村医生是一种正能量,是一种积极的文化现象,之所以宣传乡村医生,是因为这种文化和精神对社会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①②正确;③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排除;④表述错误,先进文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并不是决定,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表: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 </p><p>①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p><p>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 </p><p>③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 </p><p>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特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体现了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体现了德国姓氏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选D;①与材料无关;②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不选。<br />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剩宴”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中国式浪费”的背后是国人自古以来讲面子的文化心理。有的人并不愿意浪费,但在讲面子、讲排场等文化环境中,浪费也逐渐成了习惯。铺张浪费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中央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禁止铺张浪费。</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的知识分析产生中国式浪费现象的原因。</p><p>(2)请运用“文化与社会”有关知识,就如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铺张浪费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文化”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是“中国式浪费”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中国式浪费”现象的产生与“面子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p><p>(2)①开展鼓励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相关主题教育宣传活动。</p><p>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文化素养。(其它合理建议亦可给分)</p><p>【解析】试题分析:</p><p>(1)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产生中国式浪费现象的原因。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p>(2)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厉行勤俭节约,减少铺张浪费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然后从上述方面,结合材料提出细化做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p><p>A.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p><p>B. 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p><p>C. 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p><p>D.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描述了作家的文化创作反映了乡土民情,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描述文化作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融合,C排除;材料没有描述民族精神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