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39:58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专题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胡适曾说,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凭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这一主张要求文化创新应(  )</p><p>A. 摒弃中国传统文化    B. 交流借鉴以至趋同</p><p>C. 积极接纳外来文化    D. 面向世界、批判继承</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凭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体现了了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D项符合题意;胡适的主张是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完全摒弃,A项说法错误;B项“趋同”说法错误;胡适主张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说明不是接纳任何外来文化,而是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儒家学说经典的《论语》《礼记》等被译成西方文字,传入西方,启示和鼓舞了西方启蒙思想家。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说明文化创新应</p><p>A.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B.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C.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D.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强调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说明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符合题意;B、C、D强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齐白石的一位朋友曾给他写信说:“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这一观点启示我们</p><p>①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p>②艺术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③要充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④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文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游历中求进境”启示我们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并没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没有涉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③观点与题意不符,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0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不同文化相遇时,“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据此回答题。</p><p>【1】【1】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p><p>A. 用其他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p><p>B. 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p><p>C.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p><p>D. 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p><p>【2】【2】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p><p>A. 外来文化是脱离实际的</p><p>B. 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文化,与资本主义的文化是无法融合的</p><p>C. 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先进</p><p>D. 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p></div></div>
<div><p>【答案】</p><p>【1】【1】D</p><p>【2】【2】D</p><p>【解析】文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p><p>(1)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p><p>(2)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本题以中国文化2000多年来在文化交流中始终崇尚“见贤思齐”为背景材料,考查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它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要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p><p>【1】【1】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D项符合题意;对待本民族的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特色,AB项说法错误;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强调的是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文化成果,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p>【2】【2】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只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华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提升竞争力,D项符合题意;外来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都是脱离实际的,A项说法错误;中国文化既有传统的文化,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B项说法错误;中国文化中既有落后的文化,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的神奇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研究,中国每年也有大量留学生到世界各地求学,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这说明                               (        )</p><p>A.文化是仅属于本民族的</p><p>B.在文化方面应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p><p>C.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p><p>D.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外国人学习中华文化,中国留学生也学习外国先进文化,说明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C正确;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错误;B“毫无保留”过于绝对,错误;D历史虚位主义是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的,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困难的也许不是把农村转变为城市、把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而是把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有的城市目标是现代化大都市,但在文化上却依然像个“大村庄”。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势力太强大,随时都可能回潮,很容易就怀念起“康乾盛世”或汉武大帝,以至于现在“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中国的希望在于既保持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又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创新。</p><p>(1)在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的进程中,为什么说“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p><p>(2)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搞好文化创新?</p></div></div>
<div><p>【答案】(1)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新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②小农文化中渗透着的较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严重影响了现代文明的过程,必须加以剔除。因此,在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过程中,“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p><p>(2)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发展与继承的关系,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剔除其糟粕,发展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先进文化。③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汲取世界多民族文化的长处,大胆借鉴外国工业化进程中文化创新的有益成果。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 </p><p>【解析】第(1)问,在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的进程中,之所以要“反封建”,一是由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的客观事实决定的,二是因为这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可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p><p>第(2)问,审题时要注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提示,着重回答如何正确处理几对关系。可从立足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正确处理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典动画片、热播电视剧以及娱乐和体育竞技类节目一直是寒暑假期间占据电视荧屏的重要内容。而这两年兴起的两档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却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随着赛程的推进,节目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甚至由此催生出一种“汉字热”的文化现象。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   )</p><p>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p><p>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p><p>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属于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继承传统汉字知识竞赛类节目成功的同时进行创新,赋予时代精神,具备较高的文化品质,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故①②选项表述正确;③④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歌曲《小苹果》因其极具特色的复古曲风、动感韵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风靡全球。与之同时,源于韩国授权的《奔跑吧,兄弟》也火爆荧屏。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p><p>①兼收并蓄,去异趋同</p><p>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③立足传统,全面继承</p><p>④古为今用,推陈出新</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②④符合题意;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积极借鉴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去异趋同说法不妥,故①错误;文化建设要立足实践,对传统文化不是全面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兼容中西、个性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下图是吴冠中的作品《家》,岸上白墙黑瓦的民居,用黑色错落地点出,强调了一派和谐而静谧的江南景象。整幅画将东方审美的内涵、韵致与西方的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中国画的特有意境。这说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7/881ef616/SYS201801021756453498704239_ST/SYS201801021756453498704239_ST.001.png" width="215"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p><p>B. 画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p><p>C.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p><p>D. 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他的作品兼容中西、个性突出,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整幅画将东方审美的内涵、韵致与西方的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中国画的特有意境。这说明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C正确且适合题意;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B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D说法不准确且与题意不适合;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创意改变生活,设计创造未来。2016年5月30曰,江苏省淮安市发布了“智创淮安”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的通知。部署安排了欠赛各项赛事活动,为大赛的顺利举办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大赛为纽带,汇聚创意设计资源,提升创意设计水平,促进创意成果转化,推动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融合发展,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让百姓亲近艺术,努力提高淮安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p><p>    大赛设计了以下参赛原则:突出文化导向,注重中华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创意设计;突出时代特征,注重新产品新业态新糢式的研发;突出成果转化,推动创意设计与企业需求对接、与消费需求对接,促进大赛成果落地转化。</p><p>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江苏省淮安市设计上述参赛原则的依据 。</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因此创意设计要突出文化导向,注重中华文化与地方特色的融合。(4分)         </p><p>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因此创意设计要突出时代特征,注重新产品、新业态的研发。(4分)     </p><p>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因此创意设计要与企业需求对接、与消费需求对接,促进大赛成果落地转化。(4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设问指向设计原则的依据。首先考生要明确相关知识包括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以及文化创新。其次,要在材料中提取设计原则是三个突出。最后把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创意设计要突出文化导向说明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创意设计要突出时代特征说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意设计要突出成果转化说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专题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