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专题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p><p>A. 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B. 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p><p>C. 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p><p>D. 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说明中国传统思想对我们的影响,B项入选;A项说法错误,中国传统思想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C项错误,对传统思想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项说法夸大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作用。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p><p>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p><p>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p><p>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识记和理解,材料内容较明确提到了社会变革。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一大批文人学者,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适合题意;A没体现其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错误;C与题意不符,错误;D颠倒了二者关系,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强调要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p><p>材料二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p><p>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借助政治活动这一文化传播途径,传递我国和平发展观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p><p>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与其他国家交往中既能传播中华民族的和平理念,又能接受他国有益文化成果。我国的和平发展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p><p>④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的和平发展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包容,不断促进世界的繁荣。</p><p>【解析】该题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角度,设问指向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认真解读材料有效信息,可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外来文化的的态度,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回答,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18日,漯河市在许慎文化园举办传统形式的“开笔礼”是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仪式包括正衣冠、明事理,朱砂启智,启蒙描红,知感恩等环节。“开笔礼”的举办体现了</p><p>①传统文化能够顺应时代变迁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③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④对传统文化进行推陈出新</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 </p><p>【解析】题肢③表述错误,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题肢④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漯河市举办传统形式的“开笔礼”是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开笔礼”的举办体现了传统文化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另一方面,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①②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戒骄戒躁,有所为有所不为,珍惜用好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高地上。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p><p>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p><p>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 </p><p>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p><p>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①正确;主张全盘西化的观点是错误的,②不选;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③正确;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糟粕,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习近平强调,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p><p>2016年4月12日,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理解。</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文化。(每点3分,共9分)</p><p>(2)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作为文化遗产的文物,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每点3分,共6分) </p><p>【解析】</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比较明确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要分别从继承与发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继承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其次,发展上要把握好其与继承的关系。</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理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遗产的作用于意义。即先明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然后从文物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研究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