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39:35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专题1.1体味文化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以载道”在中国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下列对于“文”与“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p><p>①“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道”是“文”的精神内涵</p><p>②“文”与“道”的关系反映了文化与物质的关系</p><p>③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p><p>④“文”属于文化的范畴,“道”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文”与“道”体现了物质和文化的关系,“文”是“道”的载体,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即“文”是“道”的物质载体,透过“文”可以悟“道”,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故答案①③正确,故选A。“文”是物质范畴,“道”是意识的范畴,②选项说反了,④选项表述是错误的。本题正确答案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读漫画《失德》,图中旅游者的行为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里的“文化”是指</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2/06/10/18930ef0/SYS201812061003157867891799_ST/SYS201812061003157867891799_ST.001.png" width="258"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失德</p><p>A. 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p><p>B. 人的一种文化素养,与“文明”“礼貌”相近</p><p>C. 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社会意识形态</p><p>D.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内涵。旅游者在景区随处乱丢垃圾,此行为被斥为“没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人的一种素养,与“文明”“礼貌”相近,B项符合题意;A项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项语言文字等非物质意识形态, D项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均不是材料所指的文化。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数量众多的无锡文化景观遗产,与无锡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根据不同文化景观呈现的不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环湖文化景观带、惠山古镇景观带等七种类型。这表明</p><p>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p><p>B. 各地的文化都是相同的</p><p>C.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p><p>D. 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体味文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呈现出各自特有的文化现象,A正确,B错误;材料旨在强调地域不同,文化不同,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p><p>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 80 至 100 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p><p>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B. 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p><p>C.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p><p>D.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说明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B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康德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p><p>A.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B.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p><p>C.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p>D. 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把人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强调的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C项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强调的不是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问题,而是艺术作品与自然作品的区分问题,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观点强调的是文化的特征而不是文化的作用,B项与题意不符;D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p><p>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p><p>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泰山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之首”的盛名称誉古今。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下列泰山景观中属于文化景观的是</p><p>A. 旭日东升    B. 孔子登临处</p><p>C. 天烛峰    D. 云海玉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属于文化。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旭日、云海、天烛峰是自然现象不能体现泰山文化,故ACD错误;“孔子登临处”属于精神产品能够体现泰山文化,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北宋词人柳永吟咏杭州的佳句。柳永曾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他游历杭州山水名胜,感受杭州风土人情,深深爱上了这座风光旖旎的城市。创作了腔炙人口的《望海潮》。这说明</p><p>①文化来源于实践      ②文化反映社会</p><p>③文化由文人创造      ④文化引领生活</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描述了词人在杭州生活一段时间,感受了风土人情,从而创作了佳作,这体现了文化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文化是对社会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文化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③错误;材料没有描述文化的作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的流行语,浓缩了我国政策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它们或转瞬即逝,或经久流传,或潜入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成为社会发展的“体征”。上述材料说明</p><p>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p><p>②文化如实地反映所处时代的特征</p><p>③文化影响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p><p>④文化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这说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时代生活在物质上的反映,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①④适合题意;文化反映所处时代的特征,但不一定是如实反映,②错误;③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 </p><p>考点: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书法家说过,读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不记得作品的文词,不记得每一笔画如何书写,留在脑海里印象最深的是作品的“情性”,寓于“形质”的“情性”是书写者心声的最深刻的表露。由此可见(  )</p><p>①“情性”可以剥离文词、笔画等“形质”而存在    </p><p>②“情性”可以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来表现</p><p>③作者应避免用“形质”来影响读者把握“情性”    </p><p>④读者可以通过一定“形质”来品味作品的“情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精神活动、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并且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实现的,因此,书画家需要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来表达其“形质”,同时,读者通过对”形质“的把握,从而品味书画家的“情性”,了解书写者的心声。②④最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p><p>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③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此题要求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设问要求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属于说明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①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属于先进文化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的科技创新体现了时代精神。③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我国尖端的科技领域,也体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国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在社会各个方面突出创新,实现整个国家的发展。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专题1.1体味文化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