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深入挖掘和展示惠东渔歌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广东省惠东县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联合向社会征集惠东渔歌。流传于民间的渔歌,是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音乐艺术形式。这说明()</p><p>①音乐艺术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p><p>②歌谣为人所创造和为人所特有</p><p>③民间渔歌属于物质文化遗产</p><p>④歌谣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的知识。流传于民间的渔歌,是渔民根据渔业生产的特殊性和流动性,逐步积累和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音乐艺术形式,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所创造和为人所特有,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观点绝对化,故排除;民间渔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故排除③。故本题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美影片《速度与激情7》在我国内地上映,创下了内地最高票房纪录。这启示我们()</p><p>①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p><p>②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p><p>③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正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我们要抵制西方文化</p><p>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启示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入选;②③选项的观点与题意不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不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面对霸权主义国家对我国文化的渗透,要抵制文化渗透,而不是抵制西方文化,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记忆什么都不要带走。”“地球资源有限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 ”等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些环保标语:</p><p>①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③促进了人们的全面发展 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②不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故③不符合题意;环保标语处处可见,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故①④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尤其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即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及对创新成果的理念和追求。这是因为“工匠精神”</p><p>①对劳动者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p><p>②对提升国家的创造力有着决定性作用 </p><p>③是解决我国当前创新不足问题的主导力量 </p><p>④有利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选项③中“主导力量”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迪生说:“我这一生行将结束。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在世的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这段话表明()</p><p>A. 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p><p>B. 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p><p>C. 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p><p>D. 人的发展就是要会发明创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爱迪生的话中“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并以此为人类造福。” 说明爱迪生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主要体现了个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错误,人的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继承着古代丝绸之路承载沿途多种文化交流传播、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功能。这表明()</p><p>①商业贸易的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p><p>②商业贸易是一个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p><p>③中华文化影响世界文化发展走向</p><p>④古代中华文化曾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继承着古代丝绸之路承载沿途多种文化交流传播、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功能,这表明商业贸易是一个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国古代文化曾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商业贸易的目的是进行经济活动,而非促进文化交流,排除;③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的欢迎晚宴并致辞。习主席表示,中国和英国是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一直相互影响。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表明()</p><p>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②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p><p>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经济发展。</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中英文明交流互鉴不仅丰富了各自文明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也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表明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p><p>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p><p>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p><p>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p><p>④保护好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保护好古村落的原因在于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入选。①选项观点错误,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④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化”的阶段,城市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如果你以此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可用到的论据最合适的一项是( )</p><p>A.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城市文化</p><p>B. 文化对城市发展具有核心决定作用</p><p>C. 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p><p>D. 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化”的阶段,城市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竞争,呈现出“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新格局,这里表明了文化是影响城市综合实力的长期战略性因素;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B、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烟台市牵手中国社科院共同建设烟台生态文明示范区,计划于2012年到2015年,重点培植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着力打造以生态农业区、生态涵养区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示范基地,这将使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这表明( )</p><p>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决定经济发展</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p>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既说明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故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不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发展,故②说法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谓正能量,是一切给与人向上,给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当今之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正能量,恪尽职守的好司机吴斌,舍身救学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女童的“托举哥”周冲,舍己救人的李博亚。种种感动人物,为我们树立道德标杆和价值方向,为社会的正能量鼓与呼。提升个人素质、建筑精神高地,寻找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学习我们身边的好人一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流。</p><p>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的依据。(12分)</p><p> </p></div></div>
<div><p>【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寻找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3分)</p><p>(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寻求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4分)</p><p>(3)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有利于人们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升个人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p><p>(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正能量” 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p>【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积极意义。“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可理解为发展优秀文化的影响,依据可从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各个方面来组织答案。</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p><p>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p><p>“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p><p>(1)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p><p>(2)请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要求每条宣传语不得超过20字,言简意赅、主题鲜明、朗朗上口。</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p><p>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p><p>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p><p>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p><p>(2)如:①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城市同行。</p><p>②书声刺激听觉神经,文字带来视觉盛宴。</p><p>③文字,是我的生命;书籍,是我的灵魂。</p><p>④人类因读书而高尚,生活因有书而精彩。</p><p>【解析】</p><p>本题以读书为话题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p><p>第(1)问要求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的是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作答。解答本题考生应首先熟悉理解文化的作用,然后与材料有机结合。针对材料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考生可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角度去分析读书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针对材料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考生可从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考生可从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文化影响人的特点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读书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考生可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角度去分析读书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p><p>第(2)问,请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字数,要主题鲜明,言之有理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