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指导当代实践。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知道当代实践,是基于</p><p>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p><p>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p><p>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作用的知识。本题是四选三式的选择题,比较适合用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因为并不是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变革的先导,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故排除。选项①③④ 都是哲学作用的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p>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p><p>B.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p><p>C.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p><p>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选项A错误,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辩证关系问题,故排除。选项BC不够全面,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古代,人们认为哲学是蕴涵着所有知识的母体。到了近代,哲学又成了“科学之科学”。这两种观点</p><p>①认为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p><p>②否认了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③认为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而存在 </p><p>④看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 “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是蕴涵着所有知识的母体即“知识的总汇”, ①④符合题意,应选;上述两种观点并未否认了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②错误,不选;③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故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 </p><p>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p><p>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 是事物存在的根源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孟子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①④项与其所含哲学观点相同;②③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见</p><p>A.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B.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C. 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D. 哲学能够使我们正确对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意强调哲学理念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要求;AB项强调哲学的产生,与题意不符;真正的哲学能够使我们正确对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D项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是()</p><p>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p><p>B. 毛泽东思想</p><p>C. 邓小平理论</p><p>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不合题意,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就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不是与中国相结合而产生的实践成果。B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的。C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D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党的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此题为逆向性选择题。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位著名哲学家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而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这是因为 ( )</p><p>A. 哲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p><p>B. 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p><p>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p><p>D. 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哲学。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是因为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p><p>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p><p>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p><p>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p><p>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p><p>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③选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选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选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D选项正确入选。①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p><p>A. 能动性 B. 革命性 C. 科学性 D. 实践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实践性。故D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排除。B、C选项没有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生活处处有哲学 </p><p>②哲学源于人们在思维中对认识的追问和思考</p><p>③哲学智慧是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p><p>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③正确;②错误,因为哲学源于实践;④错误,因为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在英国留学时就反复阅读了《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等哲学原著,并在这些成果的指导下构建了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石油勘探及建设 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四光的经历说明</p><p>A. 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p><p>B. 哲学研究自然科学、社会发展和工业发展</p><p>C.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p><p>D.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材料表明李四光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等哲学原著指导下构建了自己的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的石油勘探及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A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 应排除;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说法错误;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错误的是()</p><p>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p><p>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主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p><p>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相结合,带有本民族的特点</p><p>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目是逆向选择题,问表述错误的选项。A的表达是正确的,不合题意。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最主要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表述正确,不合题意。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选项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p><p>A. 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p><p>B.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p><p>C.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p><p>D. 桌子、凳子、山、水……具有具体形态的东西都是物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根据物质概念可知,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有本质区别,A、C、D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p><p>A.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p><p>B. 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p><p>C. 社会运动的载体是人类的活动</p><p>D.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尽管打上了人的烙印,但由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因此,人类社会依然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应排除;社会运动的载体是生产方式,C错误;D不能反驳题干中的观点,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台州模拟)我们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要素有( )</p><p>①客观实在 ②生产方式 ③地理环境 ④人口因素</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p><p>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我们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要素有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说:“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再生产。”这句话说明:</p><p>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p><p>B.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生产和再生产</p><p>C.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p><p>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自然界没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C符合题意,B错误。A与题意不符,题中讲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界,D错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简要阐述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解析】</p><p>这道题考查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三个概念直接的联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是世界观和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零碎的、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是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反物质概念是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最早提出的。他在20世纪30年代预言,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科研人员通过欧洲航天局的伽马射线天文观测台,证实了宇宙间反物质的存在。他们对宇宙中央的一个区域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分析,发现这个区域聚集着大量的反物质。这些反物质来源很多,它们不是聚集在某个确定的点周围,而是广布于宇宙空间。</p><p>请结合材料思考回答:</p><p>(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吗?请说明理由。</p><p>(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为什么?[来源</p></div></div>
<div><p>【答案】(1)①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它是指自然科学上所讲的具体的物质形态。</p><p>②哲学上讲的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p><p>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p><p>(2)没有。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反而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p><p>【解析】</p><p>这道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含义、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世界的物质性等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辨别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能够认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p><p>(1)这道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含义、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哲学上讲的物质。理由是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是哲学上的物质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不是某一具体形态。联系是二者是共性和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p><p>(2)这道题考查的是世界的物质性。设问要求先判断,再说明理由。理由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也具有物质的共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所以更是验证了世界的物质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