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29:36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用手机追剧时外放声音,车门关闭后扒门……针对类似现象,交通运输部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为乘客行为立起刚性规矩,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车厢里的文明”的必然之举。“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体现了</p><p>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优秀文化对政治建设有促进作用</p><p>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以制度文明引领良好的文明风尚</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①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和以制度文明引领良好的文明风尚,①④符合题意。</p><p>②:材料中“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体现的是政治对文化的影响,不是文化影响政治,②不符合题意。</p><p>③:制定制度不是物质活动,③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从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到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从抢滩国际市场,到建设百年新油田。“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大庆石油人接续传承“铁人精神”,这一精神(    )</p><p>①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p><p>②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p><p>③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和抵制错误思想的重要武器</p><p>④高扬主旋律,筑牢了人们的理想信念之基</p><p>A.①④&#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③: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大庆石油人接续传承“铁人精神”,这一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和抵制错误思想的重要武器,是激励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②③符合题意。</p><p>①:大庆精神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①错误。</p><p>④:弘扬大庆精神有利于筑牢人们的理想信念之基,并没有筑牢了人们的理想信念之基,④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1979年在北京首演,后又按照舞剧国际标准创排,40年来不断升级换代、常演常新,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2887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成功实现了“送文化”到“卖文化”的转变。这表明(    )</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②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p><p>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走向统一④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p><p>A.③④&#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①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①符合题意。</p><p>②:“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表明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②符合题意。</p><p>③:“走向统一”的说法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③说法错误。</p><p>④: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影响,④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20年春晚小品《机场姐妹花》,道出了服务行业的酸甜苦辣,赞美了敬业精神,同时也传递给观众一份爱与理解的信息;小品《父母爱情》则讲述了老-辈革 命军人家庭真挚朴实的情感故事,一句简单的“我爱你"表达了“传达爱”的重要性。这些优秀文艺作品(     )</p><p>①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融入了艺术灵感    </p><p>②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源泉</p><p>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p><p>④能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优秀文艺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又融入了艺术灵感,①符合题意。</p><p>②:优秀文艺作品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精神食粮,实践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的源泉,②排除。</p><p>③: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③排除。</p><p>④: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优秀文艺作品能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义的“西调”指西北乐曲唱调,在民歌、俗曲、曲艺、戏曲里各有不同的类别、含义与文本。狭义的“西调”指清代前期京、津、直(冀)、鲁、苏、赣等地传唱的一种通俗歌曲,是以晋陕小调与俗曲、其他散曲与戏曲“摘唱”为基础,吸收融汇了文人的创作精华,逐渐发展而成的一-种带有乐器伴奏表演的艺术。“西 调”的形成说明(     )</p><p>①扎根基层的文艺才具有持续的创造力    </p><p>②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构成要素</p><p>③艺术创新可以促进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p><p>④兼收并蓄是我国戏曲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扎根基层的文艺才具有持续的创造力”说法过于绝对化,夸大了扎根基层对文艺创造力的影响,①排除。</p><p>②:试题指向的是传统文艺的形成,“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不符合试题限制性要求,②排除。</p><p>③④:材料通过“西调”的形成说明创新对艺术发展的作用,也说明兼收并蓄是我国戏曲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③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申遗(   )</p><p>①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p><p>②创新了文化传承方式,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③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史</p><p>④拓展了文化传承的载体,有利于更好传承中华文化</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申遗”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①符合题意。</p><p>②: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申遗”,没有涉及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②不符合题意。</p><p>③:材料中良渚古城遗址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申遗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史,③符合题意。</p><p>④: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申遗”,没有涉及文化传承的载体的拓展,④与题意无关。</p><p>故本题应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1月21日,主题为“5C改变世界,SG创造未来”的世界5G大会在北京举行。此前,国内首次利用5G技术进行运动会开幕式和赛事直播,观众体验到了新技术带来的高速率、低时延、全沉浸式的临场感受和舒适感。由此可见</p><p>①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p>②新技术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感受,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p><p>③网络技术进步推动文化产品不断升级</p><p>④科技改变生活,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p><p>A.①④&#xa0;B.①②&#xa0;C.③④&#xa0;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③④:国内首次利用5G技术进行运动会开幕式和赛事直播,观众体验到了新技术带来的高速率、低时延、全沉浸式的临场感受和舒适感。由此可见科技改变生活,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网络技术进步推动文化产品不断升级,③④符合题意。</p><p>①:现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①错误。</p><p>②:新技术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感受,但不一定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②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49年10月1日,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顶着重重压力,在濠江中学升起了第一面五星国旗。今天,在澳门大中小学的校园里,都能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诉说着不变的家国之情、爱国之心,见证着“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这表明</p><p>①家国情怀是澳门文化的独特标识    ②爱国主义是澳门发展的决定力量</p><p>③爱国爱澳成为澳门社会核心价值    ④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澳门因其特殊地理环境与历史原因,造就了其文化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家国情怀是所有民族文化的共性应有之义,①表述不严谨,排除。</p><p>②:爱国主义属于精神范畴,不是澳门发展的决定力量,②错误。</p><p>③:坚持弘扬爱国传统,让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在澳门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心田中深深扎根,今天的澳门校园都能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③符合题意。</p><p>④:“一国两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功实践决定了“爱国主义”精神与回归之前相比,更能够扎根澳门同胞的心田,④正确且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9年“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70年来,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促成了14万余件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展览遴选了典型的文物回归案例,向观众展示了回归文物背后的故事。此次展览有利于(   )</p><p>①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文明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展示文化遗产背后的现代文化成就</p><p>③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④增强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复兴</p><p>A.①②&#xa0;B.①③</p><p>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材料中“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展览遴选了典型的文物回归案例,向观众展示了回归文物背后的故事”说明我国在文物回归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有利于增强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复兴,③④符合题意。</p><p>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所以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文明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说法是错误的,①应排除。</p><p>②: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我国古代文物的回归展览的重要意义,没有涉及展示文化遗产背后的现代文化成就,②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99 年,“一片甲骨惊天下”。如今,甲骨学研究借助前沿科技步入了新阶段,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甲骨也以表情包、书法课等形式,从高冷变得亲近。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的“认出一个甲骨文单字奖励 10 万元”的公告在网上热转。甲骨文研究(    )</p><p>①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有利于促进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甲骨文的传承和发展</p><p>②体现出了甲骨文独特的时代价值,可以在普及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p><p>③需要做好甲骨文在教育领域的提炼、转化和融合工作,发挥甲骨文这一自然元素的育人功能</p><p>④需要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推动研究实现新突破</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是文字的发明,而不是甲骨文的传承和发展,①错误。</p><p>②④:“如今,甲骨学研究借助前沿科技步入了新阶段,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甲骨也以表情包、书法课等形式,从高冷变得亲近”体现出了甲骨文独特的时代价值,可以在普及传播中坚定文化自信,也说明甲骨文研究需要综合运用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推动研究实现新突破,②④符合题意。</p><p>③:甲骨文属于一种文字,一种文化,不是纯自然的元素,③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p><p>A.“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p><p>B.“无家可归”论者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p><p>C.“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p><p>D.“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而不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C错误但符合题意。</p><p>A: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这种观点认识到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A正确但不合题意。</p><p>B:材料中“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这种观点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B正确但不合题意。</p><p>D:许多学科纷纷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新兴的科学,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这种观点正确认识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D正确但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百喻经》有这样一则故事:“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而食之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便熬而种之。永无生理。”材料中的愚人</p><p>①没有正确处理哲学的基本问题</p><p>②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p><p>③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p><p>④未能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p><p>A.①③&#xa0;B.①②&#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中的愚人以主观经验代替客观事实,没有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即没有正确处理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入选; “熬而种之”违背了胡麻的生长规律,“永无生理”就是根本不存在生长的可能,②入选;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材料中的愚人以“熬而食之”之理指导“熬而种之”之实践,体现了错误的理论误导实践,③不选;“熬而食之为美”体现了一种世界观,“熬而种之”是改造世界的表现,材料体现了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用实干笃定前行。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p><p>①要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与发展</p><p>②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作用</p><p>③事物的质变是由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的</p><p>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④: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但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作用,②④符合题意。</p><p>①:材料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不体现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与发展,①与题意不符。</p><p>③: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虚实作为一对相辅相成的范畴,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臂如齐白石的《虾》(如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下列选项中不体现这种虚实相生的有(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4/9244d727/SYS202005251435259342257043_ST/SYS202005251435259342257043_ST.001.png" width="126"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p><p>②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p><p>③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p><p>④古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p><p>A.②③&#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④: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统一,书法和古诗词都体现了虚实相生,①④不符合题意。</p><p>②③:“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体现了虚实矛盾双方的对立,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统一,即不体现虚实相生,②③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念顿悟,可以放下身心,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只会作茧自缚,掀风起浪;念想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当然就会度一切苦厄,当然就能自在了。与这句话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p><p>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p><p>②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p><p>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p><p>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p><p>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题干中“一念顿悟,可以放下身心,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只会作茧自缚,掀风起浪;念想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当然就会度一切苦厄,当然就能自在了”强调了不同的意识,对人的影响不同,即意识对人们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题肢①③均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重要性,正确;②强调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与题意不符;④强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题意不符。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由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p><p>①“狡兔”具有无异于人的居安思危的智慧②“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p><p>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质变④“三窟”行为启示我们应该做到有备无患</p><p>A.②③&#xa0;B.①②&#xa0;C.①④&#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意味着“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②符合题意。</p><p>④:“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启迪我们应做到有备无患,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符合题意。</p><p>①:动物本能和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①说法错误。</p><p>③:材料是强调防止事物向相反方向的质变,而不是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质变,③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数据技术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面对大数据技术革命,哲学及时作出了回应和批判,国内外哲学界已展开了大数据的哲学问题研究,而大数据哲学体系也正在形成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①大数据运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需要哲学加以解答,表明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基础</p><p>②大数据的价值在于通过发现数据之间的具体联系,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③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主体认识活动的反复性和实践活动的有效性</p><p>④大数据的形成是认识过程中量的积累,发现数据中的“秘密”是认识水平质的提升</p><p>A.①③&#xa0;B.③④&#xa0;C.②④&#xa0;D.①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大数据运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需要哲学加以解答,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大数据运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能体现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关系,①错误。</p><p>②: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具体联系,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正确。</p><p>③:大数据技术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主体认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不是提高认识活动的反复性,③错误。</p><p>④:大数据的形成是认识过程中量的积累,发现数据中的“秘密”是认识水平质的提升,④正确。</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百年来,“中医不科学”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实际上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更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二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这一观点说明(     )</p><p>①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p><p>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的 </p><p>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p><p>④人体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①错误。</p><p>②:中医和西医治疗理念不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但二者都能治病救人,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②符合题意。</p><p>③:中医和西医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排除。</p><p>④:人体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体现了人体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又不是党员。”“我是医务工作者。”“你还是孩子的妈,我建议你不要去。”“落棋无悔。”这是2020年2月一位普通医务工作者前往湖北时的微信对话。由此可见,该医务工作者(     )</p><p>①不断丰富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理想 </p><p>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p><p>③用劳动和奉献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p><p>④看到了自我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方面</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材料没有体现职业理想的问题,①排除。</p><p>②③:材料信息表明该医务工作者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用劳动和奉献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②③符合题意。</p><p>④: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价值,而不是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方面,④排除。</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药物只解决疾病的症状,疾病的康复离不开有效的营养支持。中科院郭礼和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改变蛋白质的吸收途径,很好地解决了大分子多肽口服吸收的世界难题,为促进疾病的康复,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与营养支持。这表明(    )</p><p>①科学实验可以改变事物间固有的联系</p><p>②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造福整个人类社会</p><p>③检验已有认识的真理性是科学研究的目的</p><p>④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科学实验并不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排除①。</p><p>②: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治愈病患,造福人类社会,②正确。</p><p>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而不是检验已有认识正确与否,排除③。</p><p>④:通过科学实验,科学家不断的提高了对相关领域的认识,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p><p>①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②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p><p>③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p><p>A.①③&#xa0;B.①②&#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首先要从政治上入手,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略党的其他建设。这一论述体现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①③符合题意。</p><p>②:材料中的“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党建的主要矛盾,而非矛盾的主要方面,②不符合题意。</p><p>④:材料中强调的是主要矛盾,而非“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认识不断发展,从“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再发展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认识的深化</p><p>①是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正确认识</p><p>②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p><p>③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状况</p><p>④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推动社会的发展</p><p>A.①③&#xa0;B.①④&#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认识的深化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②④符合题意。</p><p>①: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认识的深化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特殊性的正确把握,不是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正确认识,①错误。</p><p>③: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认识的深化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变化发展的状况,不属于分析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状况,③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第二曲线理论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S型曲线(即第一曲线),所以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另辟蹊径,一次次跃过那些由成功铺设的“陷阱”,力争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才能实现永续增长,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4/c0cdcab9/SYS202005251430073498966472_ST/SYS202005251430073498966472_ST.001.png" width="303" height="1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在第一曲线实现量变的基础上,第二曲线促成了事物的质变</p><p>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第二曲线理论指导人们避开曲折的过程</p><p>③第二曲线理论符合事物发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p><p>④超越第一曲线,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是一条辩证否定的道路</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第二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超越第一曲线,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是一条辩证否定的道路,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③④符合题意。</p><p>①:第二曲线是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开始的新的量变到质变的飞跃,①错误。</p><p>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们无法避开曲折的过程,②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拥抱不确定的生活》告诫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0/57fbc45f/SYS202007220054380269717702_ST/SYS202007220054380269717702_ST.001.png" width="169"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人在社会发展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②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是难以避免的</p><p>③现实生活是客观的物质性的过程    ④以不变的计划应对不确定的生活</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人在社会发展规律面前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①错误。</p><p>②③:漫画的寓意是现实生活的绝大部分的内容,都不是按部就班的。所以,现实生活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且不可避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里不确定性可以理解为哲学意义上偶然、错误和曲折,②③符合题意。</p><p>④:以不变的计划应对,没有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质是一种不作为的表现,④排除。</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许多人认为城市洒水车晴天作业是正常的,雨天作业则是“浪费资源”,“多此一举”“纯属作秀”。但有环卫部门回应,其实洒水车一直都是晴、雨两用的。晴天,主要是为了降尘、降温,增加空气湿度,提高空气清洁度;雨天,洒水车会利用雨势冲洗掉路面上的顽渍,并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菌的滋生。这说明(     )</p><p>①雨天洒水是否属于浪费取决于人们“信”与“不信”</p><p>②眼见不一定为实,只有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p><p>③人们的认识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p><p>④要善于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雨天洒水是否属于浪费取决于人们“信”与“不信”,这是唯心主义观点。①错误。</p><p>②:人们既可以通过实践获得正确认识,也可以通过读书学习获得正确认识。②错误。</p><p>③:对洒水车雨天作业的不理解,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雨天洒水的作用,说明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③正确。</p><p>④:材料中的事例告诉我们,对一些“违背常理”的做法,要在实践中准确把握,不能从“常理”角度下结论。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杰弗逊说过:“法律和制度务必跟上人类思想进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已经基本成熟,在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国土上,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较完善制度的规范和正确的思想引领。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书本上理论和纸面上的制度”真正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和真实的生活方式”,才能确实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制度的思想引导和制度规范,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答“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亦可);</p><p>②“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p><p>③必须把“书本上理论和纸面上的制度”真正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和真实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解析】</p><p>本题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体系也永无止境为背景材料,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p><p>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等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制度的思想引导和制度规范。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也永无止境,因此把书本上理论和纸面上的制度真正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和真实的生活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p><p>本题要求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p><p>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制度的思想引导和制度规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制度也永无止境,应把书本上理论和纸面上的制度真正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和真实的生活方式。</p><p>可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等方面,分析材料所体现的道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对经济全球化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我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p><p>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的“一带一路”,发展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p><p>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沿线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p><p>如今,中国同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多领域交流合作正如火如荼地深入推进。</p><p>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建设“一带一路”。</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p><p>②建设“一带一路”,既要利用有利条件,又要克服不利条件,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p><p>③建设“一带一路”,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全面地审视和分析当今国内条件和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p><p>④建设“一带一路”,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从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正确的义利观。</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建设“一带一路”。</p><p>做这种题一定要熟悉联系多样性的相关知识。</p><p>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p><p>结合材料对应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建设“一带一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前些年,有些电视文艺节目一味追求投资回报,出现了低级庸俗、品味低下、价值扭曲的倾向,不能满足群众的高品质文化需求,不能对社会生活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为此,国务院制定了《百部重点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选题规划(2016—2020年)》,设立专项资全加大对创新创优节目的扶持力度;广电总局对全国卫视节目和电视剧播出进行结构性管理,提高公益性节目和主旋律题材,电视剧播出比重;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采取措施,鼓励引导文化工作者到人民的真实生活中寻灵感,到基层的实践中出佳作;更多电视文艺节目关注普通群众,让人民成为节目舞台和电视荧屏的主角。一大批优秀各类电视文艺节目涌现,电视文艺节目面貌焕然一新,主旋律强劲,正能量饱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p><p>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处理电视文艺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具有普遍性)。</p><p>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电视文艺节目的经济效益是追求投资回报,而社会效益是坚持正确方向。</p><p>③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主旋律和正能量以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社会效益,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而投资回报的获得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进而有利于社会效益的提高。</p><p>④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电视文艺节目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p><p>⑤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的实际出发,探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合理机制和方法。</p><p>【解析】本题以处理电视文艺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对立统一的观点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分析如何处理电视文艺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内容比较广泛。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化身“网红”,让沉睡在博物院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宫门”,走进百姓生活,让“故宫活了”。</p><p>材料2020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然而,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故宫博物院也于1月25日起闭馆。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决定进行网絡直播,邀请大家一起“云游"安静的故宫,让观众在家就能感受故宫的美。仅4月5日上午的直播,各网络平台合计的播放量已破亿。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文渊阁黑色琉璃瓦顶的寓意......各种典故说头,网友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为这次直播活动点赞,更有海外网友前来打卡,字里行间溢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满满的自豪与骄傲。</p><p>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2020年疫情期间故宫直播的正确性。</p></div></div>
<div><p>【答案】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在疫情的特殊时期,采用直播的方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符合疫情期间社会需要。③“直播”满足了疫情期间人民的文化需求,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共抗疫情。</p><p>【解析】</p><p>本题以2020年疫情期间故宫直播,让沉睡在博物院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宫门”,走进百姓生活,让“故宫活了”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说明2020年疫情期间故宫直播的正确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p><p>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来组织答案:根据材料“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故宫博物院决定进行网络直播,邀请大家一起‘云游’安静的故宫,让观众在家就能感受故宫的美。仅4月5日上午的直播,各网络平台合计的播放量已破亿”涉及答题要素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p><p>根据材料“各种典故说头,网友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为这次直播活动点赞,更有海外网友前来打卡,字里行间溢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满满的自豪与骄傲”说明“直播”满足了疫情期间人民的文化需求,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共抗疫情。</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