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28:10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文)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生活 相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 ,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①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p><p>②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公开亮相</p><p>③2019年7月1日起,香港澳门纸质通行证暂停使用</p><p>④2019年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播,广受好评</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属于政治现象,①与题意不符。</p><p>③:2019年7月1日起,香港澳门纸质通行证暂停使用属于经济现象,③与题意不符。</p><p>②④: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公开亮相和2019年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播,广受好评属于文化现象,②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20日,“书桌上的紫禁城——故宫文具品牌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敬胜斋举行。会上,故宫文具共发布了包含学生文具、办公文具、商务文具、礼盒文具和益智类文具的全线百余款文创产品,产品品类涵盖了本册、笔、包袋、学习灯具、桌面收纳、套装文具等140多个品种。这说明:</p><p>①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xa0;&#xa0;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p><p>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载体、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③:故宫文具共发布了文创产品,产品品类涵盖了本册、笔、包袋、学习灯具、桌面收纳、套装文具等140多个品种,这说明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也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③符合题意。</p><p>②:材料未涉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②不符合题意。</p><p>④:其一,优秀文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其二,文化不能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临夏市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举办“金色草花节”,在丰富人们消费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p><p>A.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xa0;B.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p><p>C.一定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xa0;D.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举办“金色草花节”,在丰富人们消费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A符合题意。</p><p>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B观点错误。</p><p>C:材料没有体现一定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A与题意不符。</p><p>D: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D观点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为加强非遗的传承保护,2019年10月16日临夏市对杨星国等17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公示,此举</p><p>①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  ②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p><p>③凸显了地域文化差异  ④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临夏市对杨星国等17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公示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①②符合题意。</p><p>③:材料中临夏市的做法不会凸显地域文化差,③与题意不符。</p><p>④:观点:“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把材料中临夏市的做法的作用夸大,④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中国兴起了一股“拉美文化热”,跳拉丁舞、吃拉美烤肉等渐渐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中国的绘画、美食、针灸和武术等在拉美国家广为传播,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中拉文化交流掀起新热潮,基于</p><p>A. 中拉有相同的文化发展历程</p><p>B. 中拉两地人民对彼此的文化认同</p><p>C. 中拉在文化交流中达到融合统一</p><p>D. 中拉在社会实践中拥有的文化共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中拉文化交流掀起新热潮,是基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拉在社会实践中拥有的文化共性,D项符合题意;中拉基于不同的社会实践,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不相同,A项说法错误;中拉两地人民对彼此的文化相互尊重而不是认同,B项说法错误;中拉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吸收借鉴,并保持着各自特色,而不能达到融合统一,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曾是远隔两地的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如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运用手机短信、微信、QQ等进行日常沟通交流,而书信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文化传播方式的这种变化表明</p><p>①科技对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p><p>②现代传媒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p><p>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传统传媒的消失</p><p>④文化传播手段的不同导致人们文化需求的差异</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书信曾是远隔两地的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如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运用手机短信、微信、QQ等进行日常沟通交流,而书信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文化传播方式的这种变化表明科技进步对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现代传媒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①②符合题意。</p><p>③: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③错误。</p><p>④:文化传播手段的不同影响人们的文化需求,但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益广告面向社会公众,通过声、像、字幕、音响等电视手段,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通过短小轻便的形式,激起公众的欣赏兴趣,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以求产生最好社会效益。这说明公益广告:(  )</p><p>①能启迪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xa0;&#xa0;&#xa0;②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③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影响&#xa0;&#xa0;&#xa0;④将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A.①③&#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该选项夸大了公益广告的作用,揭示世界本质是哲学的任务,排除①。</p><p>②③:公益广告能够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达到警世和教化的目的,这说明公益广告能够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能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②③选项正确。</p><p>④: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商业贸易</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口迁徙</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教育</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大众传媒</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意义</p></td><td style="width:8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p></td><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colspan="3" style="width:229.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p></td><td style="width:11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4"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传播途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9月13日,背靠热情巍峨的火山,临近波澜壮阔的大海,意大利历史悠久的陶尔米纳小镇近期迎来了首家中餐厅。以弘扬中国传统美食与文化为宗旨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正式拉开了帷幕,该小镇将成为中国游客新的旅游目的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p><p>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p>②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p><p>③优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p><p>④制造业产品依赖于“工匠精神”</p><p>A.①②&#xa0;B.①③&#xa0;C.②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③:以弘扬中国传统美食与文化为宗旨的综艺节目《中餐厅》第三季的正式播出,陶尔米纳小镇将成为中国游客新的旅游目的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①③符合题意。</p><p>②: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错误。</p><p>④:材料阐释的服务业,不是阐释制造业,④排除。</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言一行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2019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六下团组,与代表委员亲切交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特别推出原创微视频《习近平的两会足迹》,回顾习近平下团组中的暖心瞬间,感受他对人民的拳拳赤子之情。《习近平的两会足迹》微视频的推出表明</p><p>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p><p>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p><p>③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④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微视频的推出说明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材料未涉及世界性,③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以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全国城乡联合主办“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全国百姓宣讲团先后赴9个省份开展巡回宣讲,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示范带动各级开展各类百姓宣讲活动41万场次,超过8500万人次现场聆听,亿万网友参与网上宣讲,在全国上下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由此可以看出</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p><p>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p><p>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p><p>④弘扬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今年以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全国城乡联合主办“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活动。亿万网友参与网上宣讲,在全国上下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弘扬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凝心聚力,①④符合题意。</p><p>②:材料不体现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②与题意不符。</p><p>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对人的发展不具有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             </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中秋节,各地的庆典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月饼、包子、春卷等中国特色小吃摊前排起了长队,舞龙表演更是吸引了不少群众,孩子们骑在大人的肩膀上,兴高采烈地观看着表演。这说明</p><p>A.民族节日是全面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p><p>B.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p><p>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D.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民族节日。A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不是全面展示,A错误,C正确。</p><p>B:其一,经济决定文化,经济生活决定传统文化,其二,材料阐释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是阐释经济对文化的作用,B排除。</p><p>D: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23日,《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在江西南昌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13日,《墨荷图》《双鹰图》等6件八大山人画作将展出。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具有独特作用</p><p>②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p><p>③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p><p>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唤醒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③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唤醒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③④符合题意。</p><p>①: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①错误。</p><p>②: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不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②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获得了由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改革先锋称号。她扎根大漠逾五十年从未褪色的热忱与活力,用自己的行动讲了一个中国人保护敦煌文化的故事,也讲了一个全世界保护文化遗产的故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p><p>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xa0;B.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p><p>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xa0;D.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排除。</p><p>B: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排除。</p><p>C:“用自己的行动讲了一个中国人保护敦煌文化的故事,也讲了一个全世界保护文化遗产的故事。”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符合题意。</p><p>D: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排除。</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24日“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日前在山西博物院开展。古代秘鲁和中国文化有许多相同点:比如都使用结绳记事;都崇拜鸟类、虎豹等;都喜欢用羽毛制品和草编制品;都善于作壁画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p><p>①人类社会实践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p><p>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③世界不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p><p>④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得到认同</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①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③:古代秘鲁和中国文化有许多相同点,这表明文化具有世界性,人类社会实践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①符合题意;“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日前在山西博物院开展,这表明世界不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发展,③符合题意。</p><p>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②错误。</p><p>④: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和英国野马制作公司联合拍摄制作的系列纪录片《中国的宝藏》将于2019年10月初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新闻频道中播出。该片通过介绍中国文物,让世界认识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使各国民众更加深刻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领悟中国,这对推动中英文化贸易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之所以要重视文化贸易,是因为</p><p>①能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p><p>②文化贸易中的商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p>③有利于实现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p><p>④文化贸易中的知识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p><p>A.①②&#xa0;B.③④&#xa0;C.②④&#xa0;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的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文化贸易能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①②符合题意。</p><p>③:实现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是重视文化贸易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③。</p><p>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当代中国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已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全人类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日益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互联网发展的意义在于</p><p>①为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提供载体 ②增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特有功能</p><p>③让全世界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 ④让文化不再受制于经济和政治成为可能</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③适合题意;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排除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荫余堂”是一座中国清代的徽派建筑,1997年整体搬迁到美国赛勒姆小镇。当人们走进这座宅院时,仿佛真切地穿行在安徽的村落间。岁月的气息和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美感,使每个参观者都忍不住惊叹。这体现了</p><p>①中华文化得到了美国民众的认同</p><p>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p><p>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将中国清代的徽派建筑整体搬迁到美国赛勒姆小镇,让人们感受到岁月的气息和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美感,使每个参观者都忍不住惊叹。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中华文化得到了美国民众的尊重而不是认同,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特点,不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9年9月21日法国迎来欧洲文化遗产日,各地的博物馆、剧院、城堡、部分政府部门、学校、私人花园等,都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一活动旨在:</p><p>①增加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xa0;&#xa0;</p><p>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p><p>③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xa0;&#xa0;</p><p>④全面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p><p>A.①②&#xa0;B.②③</p><p>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传统文化形式于过去,保留于今天,其内涵非今天的实践所可增加,①不选。</p><p>②③:欧洲文化遗产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各地的博物馆、剧院、城堡、部分政府部门、学校、私人花园,从主体角度,可以用传统优秀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从客体角度,可以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②③入选。</p><p>④:历史文化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必须摒弃历史文化的糟粕,④错误。</p><p>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p><p>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p><p>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p><p>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p><p>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p><p>A.①②&#xa0;B.②③</p><p>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一味“回归”,①说法错误。</p><p>②:《南山南》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这表明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入选。</p><p>③:《南山南》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表明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入选。</p><p>④: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④错误。</p><p>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同胞的心田。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主要是因为(  )</p><p>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p><p>C.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一个忘记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D正确。材料的主旨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多样性,A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民族的关系,未涉及历史继承性,C不合题意。本题选D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p><p>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p><p>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④摒弃传统、大胆创新</p><p>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习近平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洋为中用是对待外来文化,故不选②;④错误,错在“摒弃传统”。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文化在继承中得以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是</p><p>A.思想运动 </p><p>B. 重大发现和发明的发展</p><p>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p>D. 教育的发展和进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从而促进文化的进步。所以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性因素,C正确;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但不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排除A;重大发现和发明的发展会影响文化发展,但不是根本因素,B不选;教育不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排除D。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民谣歌手宋冬野演唱的《安河桥》中国风分外动人,加入了马头琴和中国大鼓,同时张扬着现代时尚风格,堪称佳作。表明文化创新需要:</p><p>A.批判传统,海纳百川&#xa0;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C.正本清源,独树一帜&#xa0;D.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材料没有表明文化创新需要批判传统,海纳百川,A与题意不符。</p><p>B:材料没有表明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与题意不符。</p><p>C:材料没有表明文化创新需要正本清源,独树一帜,C与题意不符。</p><p>D:《安河桥》加入了马头琴和中国大鼓说明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安河桥》张扬着现代时尚风格表明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既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理解。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p><p>①《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汇</p><p>②岭南文化同异质文化嫁接形成独特流派</p><p>③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p><p>④“孔子学院”、“鲁班工坊"掀起中国文化热</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①②项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③项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项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①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p><p>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充分吸收国外思想文化的一切成果</p><p>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④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选项“一切成果”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根据题目的表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③选项正确。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古村落都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的美好愿望.如今古村落在快速消失之中,依附于其上的文化也在迅速瓦解。有人对此“痛心疾首”,感叹“依依墟里烟”、老牛耕作的景象不再;也有人认为人类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明再到现代的信息社会,原有的粗放农业生产方式必然被淘汰,村落作为村民居住的载体也会自己消失,对待传统村落文化应该顺势而动,最好还是让村民选择他们的居住地、他们的生活。</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阐述对待传统村落文化的态度。</p></div></div>
<div><p>【答案】①对待传统村落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传统村落文化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以及其寄托的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的美好愿望这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反映传统粗放农业生产方式的要自觉加以改造。③对待传统村落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待传统村落文化要顺势而动,不断革除陈旧、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村落新文化。</p><p>【解析】</p><p>本题以传统村落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阐述对待传统村落文化的态度。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考生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学生在回答时主要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类纪录片《传承·中华文化》系列将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艺锁进光彩,将历史文化镌刻脑海,揭开历史文化的面纱,展现华夏文明的内涵,内容涉及文学、技艺、历史、地理、服饰、科技等方面,“薪旺万代家业隆,火留子孙沐春风”,传统文化需要薪火相传,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去传承,让子孙后代了解和继承中华文明,让世界体会到古老华夏大地上炎黄文化的魅力,使其在世界文化之河中不断发展。</p><p>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简要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p></div></div>
<div><p>【答案】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它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p><p>【解析】</p><p>此题以大型文化类纪录片《传承·中华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简要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设置有两个问题,即“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简要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分别属于反映类试题和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中华文化”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对于第一个问题,根据材料信息“将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艺”“内容涉及文学、技艺、历史、地理、服饰、科技等方面”可概括出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85岁作家王蒙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王蒙的文学创作与新中国的行进脚步紧紧相连。从上世纪的《青春万岁》到改革开放的《活动变人形》等,到进入新世纪后的《这边风景》及“季节系列长篇”,王蒙始终关注现实,反映现实。他的作品清晰描绘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生活变迁,剖析了人们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大多显示出他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和思考,在选材和立意上充满新意和勇气。此外,王蒙在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一方面学习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大胆探索,熟练运用西方意识流的手法。他的作品,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创作,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他说,“人民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他希望青年作家摆脱畅销书市场的诱惑,克服不良思想影响,为国家和民族创造新时代的经典。</p><p>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王蒙文学创作成就给我们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王蒙的文学创作始终紧跟新中国发展步伐。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王蒙的作品显示出他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充满新意和勇气。③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推动作用,王蒙的作品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④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他的作品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创作。⑤分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王蒙学习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进行文学创作。⑥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王蒙借鉴吸收外西方创作手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⑦人民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体现了他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用优秀作品满足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⑧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反方向,克服畅销书市场的诱惑和不良思想的影响。</p><p>【解析】</p><p>本题以王蒙的文学创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王蒙文学创作成就给我们的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创新的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学生在回答本题时主要围绕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探月梦想征程中的里程碑。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研发过程中,设备测试遇到诸多问题,一大批老专家和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讨论和分析症结所在,夜以继日地测试、修改,直至彻底解决;针对“嫦娥四号”着陆器落月的地形崎岖、着陆困难的情形,航天工作人员没有采用美国、苏联早期的“盲降”着陆方式,而是自主研发,在月球着陆器上首次应用避障技术……经过上万人的协同努力,耗时四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智能“避障”式安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p><p>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p><p> (2)某高中准备在校园宣传航天精神,请为该校撰写两条宣传标语。</p></div></div>
<div><p>【答案】⑴①航天工作者心怀探月梦,不懈追求,实现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诠释了伟大的梦想精神;</p><p>②面对难题,航天工作者夜以继日地反复测试,直至彻底解决,诠释了伟大的奋斗精神;</p><p>③自主研发避障技术,诠释了伟大的创造精神;</p><p>④在探月梦想征程中,上万人协同努力,诠释了伟大的团结精神⑤为实现国人探月梦不懈努力,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p><p>⑵答案示例: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②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p><p>【解析】</p><p>本题以时政热点“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为背景,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既有收敛性试题又有试题,对考生要求较高,考生认真研读材料,结合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实际到理论,从材料到观点,回答相关问题。</p><p>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知识限定在设问指向中,即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设问主体为航天工作者,试题背景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着陆。考生可先回顾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等,然后对照材料信息,筛选能用的知识要点。根据材料与试题设问,可以发现本题主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角度思考作答。因此应该是四点,即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把这四点精神与材料一一对应,即可明确答案。</p><p>第(2)问,要求考生校园宣传航天精神撰写两条宣传标语。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考生只要围绕主题,结合航天精神撰写即可。但要注意学科性、科学性、时政性、精炼性、可读性、不能啰嗦,因为是标语,还要注意宣传性,激励性。</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