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21:39

统编版:政治必修4第三课 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后习题 巩固提升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p><p>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xa0;B.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p><p>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xa0;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人们无论在哲学还是现实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而且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我国古代的一些观点,无论是“人与社会”还是“人与修心”或者是“人与自然”,其实质都是在讲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适合题意;A、B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合题意;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排除C;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庄子的阐述中主要涉及了</p><p>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xa0;B.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p><p>C.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xa0;D. 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A: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庄子的话不涉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不符合题意。</p><p>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庄子的话没有涉及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p><p>C:庄子认为“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即庄子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C符合题意。</p><p>D:庄子的话没有体现生活与哲学相互关系的问题,D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尼采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一书中如是说:“希腊哲学似乎是从一个荒谬的念头开始的,它始自这个命题——水是万物的本原和母腹。真的有必要认真对待这个命题吗?是的,原因有三,一是这个命题就事物本原问题表达了看法;二是这种表达并非比喻寓言;三是它包含着尽管是萌芽的——‘一切是一’的思想。”尼采的观点认为</p><p>①哲学来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p><p>②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对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p><p>③哲学要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中实现发展</p><p>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在是否承认水是本原</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水是万物的本原和母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材料中,尼采认为古希腊哲学中“水是万物的本原和母腹” 包含着尽管是萌芽的——‘一切是一’的思想,也即是说他承认哲学来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①正确;尼采认为有必要认真研究“水是万物的本原和母腹”这一哲学命题,原因之一在于这个命题就事物本原问题表达了看法,这说明尼采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对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故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尼采认为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见,③④选项都没体现,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世界各地受台风、飓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伤害。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p><p>A.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p><p>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p><p>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p><p>D.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于哲学</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题中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能准确预测台风登陆地点等,这说明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符合题意。</p><p>B:题中强调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而不是强调何者为第一性,排除B。</p><p>C:题中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而不是二者的辩证关系问题,二者的辩证关系还包括二者何者是世界本源的问题,排除C。</p><p>D: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于哲学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朱熹“未成此物,已有此理”的观点具有相同的哲学倾向的是()</p><p>①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p><p>②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的歌声里》)</p><p>③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p><p>④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p><p>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朱熹“未成此物,已有此理”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④项所含哲理与其相同;②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完全相符;③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所含哲理完全对立;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前,部分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督查、考核的一些重点工作,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大搞注水宣传,过度留痕。这种行为</p><p>A.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xa0;B.回避了哲学的基本问题</p><p>C.陷入了不可知论的窠臼&#xa0;D.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当成本原的东西,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搞注水宣传,过度留痕,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故A正确。</p><p>BCD:材料反映搞注水宣传,虚假宣传,是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BC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管子》中记载:“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古代东西方学者都思考世界本原问题并提出相似的观点,原因在于(  )</p><p>①世界本原问题具有统一不变的形式 </p><p>②一物与万物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p><p>③世界本原问题是哲学世界观的根本问题 </p><p>④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p><p>A.①②&#xa0;B.①④</p><p>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决定意识。①:“世界本原问题具有统一不变的形式”的说法太绝对,①错误。</p><p>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②错误。</p><p>③④:古代东西方学者之所以都思考世界本原问题并提出相似的观点,是因为世界本原问题是哲学世界观的根本问题,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③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哲学在探讨理与气的关系上有很多著名的观点,如宋代的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而明代的王夫之则认为“气者,理之依也”。二人的分歧在实质上属于</p><p>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p><p>B.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p><p>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p><p>D.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A:朱熹的“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和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分别反映了客观唯心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A符合题意。</p><p>BCD:材料反映的不是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BCD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B市提出以下口号。其中能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p><p>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p><p>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p><p>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p><p>D.只要有闯劲,一定能成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片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A不合题意。</p><p>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片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认为思维决定存在,B不合题意。</p><p>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认为从实际出发,体现出存在决定思维,C符合题意。</p><p>D:只要有闯劲,一定能成事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排除D。</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适应普法深入发展的要求,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而确立的。下列说法与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有</p><p>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p>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p><p>③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p><p>④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适应普法深入发展的要求,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需要而确立的。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①③项说法与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②项体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所含哲理与题意不同;④项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所含哲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p><p>①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人水和谐</p><p>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p>③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花还需绿叶衬</p><p>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竭泽而渔</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哲学史上的 “两个对子”是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水和谐”体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两个观点都属于唯物主义,故①不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故②正确;“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的是要抓主要矛盾,体现的是辩证法观点,“好花还需绿叶衬”强调的是要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体现的也是辩证法观点,故③不符合题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的是要重视量的积累,体现了辩证法思想,“竭泽而渔”强调是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体现的是形式上学思维,故④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p>请结合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剖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性。</p></div></div>
<div><p>【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p><p>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做法。</p><p>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发展新要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说明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坚持了可知论。</p><p>【解析】</p><p>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结合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剖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回答正确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解答时首先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回答。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看,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需要坚持唯物论的方向,要求从材料中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从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反映时代发展、实践课题的。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看,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需要坚持可知论的方向,要求从材料中找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加强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度,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这些新媒体的报道中,还存在着“吹”的成分,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所谓“吹”,就是在网络宣传中随意夸大所宣传的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编造“新闻”。剔除新闻宣传中“吹”的成分,已成为改进和加强我国网络宣传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新闻的“实”就是客观事实,新闻必须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因此,我们要反对网络报道中的“吹”,坚持网络报道中的“实”。</p><p>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说到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你怎样认识?</p></div></div>
<div><p>【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p><p>②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新闻报道追求“实”体现了网民要坚持存在决定思维;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新闻报道追求“实”体现了网民认为思维会死可以正确反映存在的。</p><p>③网络报道属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是真实报道还是凭空捏造,说到底是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解析】</p><p>本题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加强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度,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说到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你怎样认识。解答此题,首先分析材料中的“实”就是客观事实,点明属于客观实在性,属于存在的范畴;然后分析材料中的“吹”就是在网络宣传中随意夸大所宣传的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编造“新闻”,说明属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属于思维的范畴;最后总结二者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统编版:政治必修4第三课 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后习题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