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政治必修4第七课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习题 巩固提升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p><p>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p><p>②先继承后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p><p>③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p><p>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项“先继承后发展”说法错误,不选;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表述错误,应该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③不选;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山东烟台1861创意产业园区,从外部看并无特别之处。可走进园区,立刻从都市的钢筋水泥来到了非遗的世界,制陶、木艺、剪纸、绒绣、雕刻等各种工坊星罗棋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p><p>①继承传统,注重保留非遗的具体形式</p><p>②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p><p>③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p><p>④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实现非遗创新性发展</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对于非遗的内容和具体形式都要保护,故①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可见,我们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实现非遗创新性发展,故②④正确;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故③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指出,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要求我们( )</p><p>①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努力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p><p>③大力改造创新传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 ④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p><p>A.①② B.②③</p><p>C.①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要求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努力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①②符合题意。</p><p>③:“拒绝外来文化”说法错误,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和有益成分,排除③。</p><p>④: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排除④。</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子》说:“自胜者强。”《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上述名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p><p>A.创造精神 B.奋斗精神</p><p>C.团结精神 D.梦想精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材料中的名言没有体现创造精神,A不合题意。</p><p>B:材料中的名言强调凡事要依靠自己,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奋斗精神,B项符合题意。</p><p>C:材料中的名言没有体现团结精神 ,C不合题意。</p><p>D:本题考查奋斗精神,不是梦想精神,D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经据典,如“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等。这些古语体现了( )</p><p>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p><p>C.伟大团结精神 D.伟大梦想精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引用的名言没有体现创造精神,A不合题意。</p><p>B: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引用的古语主要体现了伟大奋斗精神,B项符合题意。</p><p>C: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引用的名言没有体现团结精神,C不合题意。</p><p>D:本题考查奋斗精神,不是梦想精神,D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与中国人自古就推崇“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力断金”等团结思想相一致的是( )</p><p>①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②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p><p>③居安思危,改易更化 ④同舟共济,齐心协力</p><p>A.①② B.②③</p><p>C.①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④:中国人自古就推崇“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力断金”等团结思想。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均体现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②④符合题意。</p><p>①: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意为和平相处,①不合题意。</p><p>③:居安思危,改易更化意为要有危机意识,与团结不符,排除③。</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神话是华夏民族童年的历史,其所塑造的神话形象及蕴含的精神品质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中起着引领和凝聚作用。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下列表述中,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对应正确的是</p><p>①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燧人取火、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 </p><p>②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伏羲画卦结网、有巢造屋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奋斗精神 </p><p>③盘古化物、神农尝草、鲧禹治水、夸父手杖化邓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 </p><p>④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p><p>A.①③ B.②④</p><p>C.①④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④: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燧人取火、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①④符合题意。</p><p>②:伏羲画卦结网、有巢造屋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②错误。</p><p>③:奉献精神不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p><p>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p><p>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p><p>A.①② B.①④</p><p>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④:家国情怀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均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①④符合题意。</p><p>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②不合题意。</p><p>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强调了认识的无限性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③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袁隆平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多一点粮食不怕,若少一点粮食,你试试看……”这种情怀是激励他孜孜不倦、忘我探索的不竭动力。这说明( )</p><p>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p><p>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爱国主义是鼓舞人民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p><p>A.②④ B.①③</p><p>C.②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②④:“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是袁隆平对国家深厚感情的具体体现, 说明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②符合题意;这种情怀是激励袁隆平忘我探索的不竭动力,说明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④符合题意。</p><p>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p><p>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p><p>A.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p><p>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p><p>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p><p>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爱国主义,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p><p>B: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体现的是战友间的深情厚谊,B不合题意。</p><p>C:寸草春晖体现的是无私的母爱,C不合题意。</p><p>D:童叟无欺体现的是诚实守信,与爱国主义无关,排除D。</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p><p>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p><p>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具有先进性的特点,①错误。</p><p>②③:“中国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③正确。</p><p>④: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变化发展,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的出现,皆得益于“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现阶段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p>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div></div>
<div><p>【答案】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或答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法治”思想要加以批判继承,并为传统“法治”思想注入时代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或答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解析】</p><p>本题以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与文化》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把握关键信息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调动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对“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高度凝练与清晰阐释。</p><p>所谓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涵括“四种伟大精神”,亦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已然化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提供着并必将继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人民伟大,是因为人民靠奋斗创造了伟大历史;民族伟大,是因为伟大民族靠奋斗改变了寥廓命运;民族精神伟大,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p><p>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的理解。</p></div></div>
<div><p>【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引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p><p>【解析】</p><p>本题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对“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高度凝练与清晰阐释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与文化》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的理解,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然后分析文化的意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再次,具体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