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政治必修4第八课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后习题 巩固提升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5月4~5日,中国民族交响乐原创歌剧《莫高窟》亮相北京天桥剧院。《莫高窟》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通过中国特色民族交响乐器伴奏,在中国戏曲“紧拉慢唱”演唱形式中植入丰富多彩的节奏及和声变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宜叙调艺术。可见,歌剧《莫高窟》在创作中坚持</p><p>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②在多样中求同,在交流中化异</p><p>③古为今用,中西合壁</p><p>④在竞争中合作,在借鉴中创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査文化创新,考査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莫高窟》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通过中国特色民族交响乐器伴奏,在中国戏曲“紧拉慢唱”演唱形式中植入丰富多彩的节奏及和声变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宣叙调艺术,坚持古为今用、中西合璧,做到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化异”的说法是错误的,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竞争,排除④。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p><p>A. 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p><p>B.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p><p>C. 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p>D. 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体现了文化创造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体现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选B;A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C不选,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不选,为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任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就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p><p>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p><p>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p><p>C.认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p><p>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B:本题要求选出“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AB明显与题意不符。</p><p>CD:二者的共同点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D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改造传统中医、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中医现代</p><p>①需要中西医药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②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③需要体现时代精神④要全盘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p><p>A.①③ B.①②</p><p>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②:要实现“中医现代化”,需要中西医药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①②正确。</p><p>③:“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排除。</p><p>④:“全盘接受”的说法错误,④排除。</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胡适曾说,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凭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这一主张要求文化创新应( )</p><p>A. 摒弃中国传统文化 B. 交流借鉴以至趋同</p><p>C. 积极接纳外来文化 D. 面向世界、批判继承</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说明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凭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体现了了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D项符合题意;胡适的主张是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完全摒弃,A项说法错误;B项“趋同”说法错误;胡适主张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说明不是接纳任何外来文化,而是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总理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从哲学与文化角度看,这启示我们</p><p>①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p><p>③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要求同存异,重视文化多样性</p><p>A.①③ B.①④</p><p>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①说法错误。</p><p>②③:材料中“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体现了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③正确。</p><p>④:严复引赫胥黎所言启示我们要重视实践,④与题意不符,排除。</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认为,中医走出去的方向是立足国学、走向科学。中医一方面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能故步自封,要努力与现代科学相融合,积极借鉴西医的有益成分。这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p><p>①全面继承,推陈出新②西学为体,中学为用</p><p>③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p><p>A.①② B.②④</p><p>C.③④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③④: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④观点正确。</p><p>①:错在“全面继承”上,①排除。</p><p>②:我国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②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上述材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需要 </p><p>①摒弃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 ②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传统文化</p><p>③抵制外来文化,突出民族特色 ④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①“摒弃传统文化”表述错误,排除;③“抵制外来文化”表述错误,排除;题干中,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需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传统文化,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故②④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歌剧《木兰诗篇》以“情景交响音乐会”的呈现方式,巧妙地将戏曲音调和交响乐有机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戏曲风格咏叹调”。它吸纳和融汇了歌剧、音乐剧、戏剧、清唱剧、情景剧等适合情景表演的元素,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演唱,使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一经问世便引起西方主流歌剧界的关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文化创新应该尊重文化多样性,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p><p>②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并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p><p>③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借鉴</p><p>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在形式上积极创新就能占领市场</p><p>A.①③ B.①④</p><p>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巧妙地将戏曲音调和交响乐有机融合,吸纳和融汇了歌剧、音乐剧、戏剧、清唱剧、情景剧等适合情景表演的元素”,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应该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多样性,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①③符合题意。</p><p>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错误。</p><p>④: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创新,④说法片面,不选。</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应()</p><p>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p><p>②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p>③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p><p>④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了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知识。“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意思是:有差别的和协就像做肉羹,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调配味道,使各种味道恰到好处;“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意思是说,如果用清水来给清水增加味道,谁能喝得下去?如果只是一琴或一瑟,谁能听得下去?从文化生活来看,上述材料重点强调了坚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应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要面向世界,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故题肢①③正确;②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重视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推动文化创新、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①必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②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p><p>③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④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p><p>A.①③ B.①④</p><p>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④:“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句话强调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不能否定传统文化,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②④符合题意。</p><p>①:材料强调的是不能否定传统文化,①强调的是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题意不符,①排除。</p><p>③:“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强调的是对待外来文化,与题意不符,③排除。</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现代化进程最困难的也许不是把农村转变为城市、把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而是把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有的城市目标是现代化大都市,但在文化上却依然像个“大村庄”。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势力太强大,随时都可能回潮,很容易就怀念起“康乾盛世”或汉武大帝,以至于现在“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中国的希望在于既保持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又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创新。</p><p>(1)在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的进程中,为什么说“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p><p>(2)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搞好文化创新?</p></div></div>
<div><p>【答案】(1)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新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②小农文化中渗透着的较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严重影响了现代文明的过程,必须加以剔除。因此,在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过程中,“反封建”仍然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任务。</p><p>(2)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②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发展与继承的关系,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剔除其糟粕,发展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先进文化。③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汲取世界多民族文化的长处,大胆借鉴外国工业化进程中文化创新的有益成果。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 </p><p>【解析】第(1)问,在小农文化转变为城市文明的进程中,之所以要“反封建”,一是由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的客观事实决定的,二是因为这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可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p><p>第(2)问,审题时要注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提示,着重回答如何正确处理几对关系。可从立足社会实践,正确处理创新与继承、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正确处理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