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21:19

统编版:政治必修4第八课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后习题 巩固提升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告诉我们</p><p>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p><p>③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④不同文明虽有优劣之分,但应加强交流</p><p>A.①③&#xa0;B.①②</p><p>C.①④&#xa0;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既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我们不仅要认同本民族文化,还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正确。</p><p>②:当今世界有6000多种语言,说明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正确。</p><p>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p><p>④:认为不同文明有优劣之分,违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p><p>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p><p>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p><p>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p><p>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p><p>A.①②&#xa0;B.①④&#xa0;C.②③&#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②③符合题意。</p><p>①:两国的红色文化有利于推动两国文化发展,但不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①错误;</p><p>④:④夸大了两国的红色文化的作用,说法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部分年轻人对于过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感冒,反而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认为这样才够“时代”,才显“新潮”。对于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p><p>A. 时代变化了,祖先留下的东西也应该随时代变化而变化</p><p>B. 拒绝过洋节,过洋节的人不爱国</p><p>C.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该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p><p>D.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外文化已经融为一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过洋节”而不过自己民族节日的现象是不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所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该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C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对不珍惜本民族文化传统现象的认识,不涉及传统文化发展的问题,A项不合题意;洋节包含积极的文化因素,所以一味“拒绝过洋节”的做法犯了“封闭主义”的错误,B项观点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都应保持特色,而不是融为一体,D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p><p>A.相互尊重、推陈出新</p><p>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p><p>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p><p>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形象地说明了不同文化往来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C符合题意。</p><p>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海南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临高峰会”上,来自10多个国家的中外诗人学者,结合各自的文化背景,就如何传承和发展海洋文明、突显海洋诗歌的价值和魅力,展开对话。这一活动有利于</p><p>①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p><p>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③理解和认同对方文化</p><p>④消除不同文化的差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中,来自10多个国家的中外诗人学者,结合各自的文化背景,就如何传承和发展海洋文明、突显海洋诗歌的价值和魅力,展开对话,可见,这一活动有利于加强文化间的交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故①②正确;要理解对方文化,但不一定要认同对方文化,故③错误;消除不同文化的差异的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故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各国民众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年,如:韩国的穿草鞋登山、敲新年钟,英国的传统新年巡游活动,欧洲的冬泳,葡萄牙的斗牛比赛……透过世界各国不一样的跨年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p><p>①不同民族文化特有的韵味</p><p>②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p><p>③不同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p><p>④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透过世界各国不一样的跨年习俗,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特有的韵昧,体会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都未涉及,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近代文人李叔同创作的《送别》里的歌词,其实《送别》的曲调适自美国作者奥德威所作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上述材料表明</p><p>A.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趋同</p><p>B.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p><p>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p><p>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送别》的曲调选自美国作者奥德威所作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表明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C符合题意。</p><p>A:不同民族的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各具特色,而不是“趋同”,A错误。</p><p>BD:材料未体现“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B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就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主要表明</p><p>A.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p><p>B.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界限</p><p>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p><p>D.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又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小题考查的是世界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说明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又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D正确。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有区别,AB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但不是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前提,C的说法不科学。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目前,已有245个汉语词汇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从哲学与文化角度看,这</p><p>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p><p>②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p><p>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①④&#xa0;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汉语词汇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①②符合题意。</p><p>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错误。</p><p>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不可能完全融合,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就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表达了</p><p>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p><p>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p><p>③文化传播使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 </p><p>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材料阐明了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形成世界文化的百花园,①②符合题意;③强调的是文化的传播,④强调的是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p><p>A.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p><p>B.文化的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p><p>C.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p><p>D.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正确的选项</p><p>ACD不合题意,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表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这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目的要求;</p><p>B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得以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并不是文化的多样性,而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该项理解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旅游法》对“文明旅游”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必须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一规定(    )</p><p>①体现了尊重及维护文化多样性的要求</p><p>②促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实现对当地文化的认同</p><p>③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p><p>④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A.①③&#xa0;B.①④</p><p>C.②③&#xa0;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规定“文明旅游”必须尊重当地文化,这既体现了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也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进而塑造良好的公民和国家形象,故①③符合题意。</p><p>②:“对当地文化的认同”的说法不恰当,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②错误。</p><p>④:该选项不是该规定的作用,④不选。</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p><p>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p></div></div>
<div><p>【答案】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p><p>【解析】</p><p>本题以国际文化关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我国对国际文化关系的态度为材料,从《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知识材料整合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当莎翁遇上孔夫子——有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也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中英两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亦曾在互联互通中推进着彼此前行的步伐。在白金汉宫晚宴上,习近平主席引经据典,把中英文化交往中的辩证法,阐释得通俗易懂。</p><p>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与生活的知识,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说明,你是如何理解中英文化“有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也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的?</p></div></div>
<div><p>【答案】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表明中英文化存在着差异。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中英文化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在中英文化交流中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解析】</p><p>本题以当莎翁遇上孔夫子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英两国文明为材料,从《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与生活的知识,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说明,你是如何理解中英文化“有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也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统编版:政治必修4第八课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课后习题 巩固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