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5G系列的手机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上市,在各种新功能的衬托下,市场上的手机售价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手机的售价</p><p>①是价值的货币表现</p><p>②既要反映供求,也要反映价值</p><p>③是由手机的新功能决定的</p><p>④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体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价格的含义、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供求与价格的关系。①:手机的售价是手机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①正确。</p><p>②: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因此价格既要反映供求,也要反映价值,②正确。</p><p>③:手机的新功能属于手机的使用价值,价值决定价格,③错误。</p><p>④:价格不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体现,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在消费某商品时,并没有改变该商品的所有权,仅仅是花钱买断了该商品一个月内的使用权。下列对小明的消费行为解读正确的是</p><p>①小明采用的是租赁消费方式</p><p>②小明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p><p>③小明可能对该商品使用次数有限而不想购买</p><p>④小明实现了最基本的生存资料消费</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③:租赁消费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消费者获得该商品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适用于使用次数有限,为暂时使用而购买不划算的商品。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小明采用的是租赁消费方式,对该商品使用次数有限而不想购买,①③符合题意。</p><p>②:“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指的是贷款消费,本题考查租赁消费,②不合题意。</p><p>④:花钱买断该商品一个月内的使用权,这不能看出实现了最基本的生存资料消费,④排除。</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的整个经济体系中,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由此可见</p><p>①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p>②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p><p>③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p><p>④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①②:材料中民营经济的“56789”现象反映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了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p><p>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③错误。</p><p>④: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淋浴设施将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互动性,这样的市场需求正在成为推动厨卫产品智能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这说明</p><p>①消费对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p><p>②产品智能化程度受需求的决定性影响</p><p>③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动力</p><p>④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p><p>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这样的市场需求正在成为推动厨卫产品智能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说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对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生产发展的动力,①③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不能说需求决定生产,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消费的反作用,没有涉及生产的决定作用,④不合题意。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因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p><p>①适合我国较高的生产力水平</p><p>②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p><p>③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p><p>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p><p>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国有经济适合我国较高的生产力水平,①不合题意;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②不合题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因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p><p>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p><p>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p><p>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p><p>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p><p>②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②③正确。</p><p>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①错误,排除。</p><p>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④错误,排除。</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62年前,一群胸怀大局的知识分子毅然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62年过去了,虽然岁月变迁,但西迁人用理想和青春铸就的“西迁精神”却在一代一代延续着。对“西迁精神”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传承西迁精神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生活</p><p>②西迁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p><p>③西迁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④弘扬西迁精神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西迁人用理想和青春铸就的“西迁精神”却在一代一代延续着,传承西迁精神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生活。②符合题意,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说法错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故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①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p><p>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充分吸收国外思想文化的一切成果</p><p>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④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选项“一切成果”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根据题目的表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③选项正确。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时代楷模”王继才感人事迹将登上大银幕电影《两个人的海岛》。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这种精神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今天的真实写照,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p><p>①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p><p>②时代精神注入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p><p>③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p><p>④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夯实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p><p>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二者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②错误;④正确但不是设问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8月11日,人民日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共西安市联合主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通过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故事,串起整个中国故事的大叙事,意在发掘展示“丝绸之路”所积淀的中华文明,唱响“一带一路”文化乐章。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p><p>①能够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p><p>②可以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p>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p><p>④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文化由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对经济其促进作用,故①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③错误;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串起整个中国故事的大叙事,意在发掘展示“丝绸之路”所积淀的中华文明,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下半年,为助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门头沟区在全区党员干部家庭开展“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积极营造“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的良好氛围。此活动 </p><p>①能够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p><p>②能够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p><p>③能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④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文化。开展“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积极营造“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能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B;②④强调了科学文化修养,不选。</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8年10月24日,中国备受瞩目的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千米,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p><p>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大桥建设者们整整花了4年时间,创造了“一年十管”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妥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一项项震撼人心的世界纪录。</p><p>港珠澳大桥的奇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其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多年心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此庞大的工程得以顺利完成,背后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全体建设者的默默付出。可以说,全体参与设计和建设的人员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汗水,攻克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港珠澳大桥所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全体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紧密相连,正是这些可爱的人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p><p>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粤港澳三地能够成功共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粤港澳三地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p><p>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走在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前列。</p><p>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桥从设计到建设,在其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多年心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p><p>④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p><p>【解析】</p><p>本题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粤港澳三地能够成功共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p><p>解答本题,首先要审好设问的知识范围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然后,要注意理解材料信息,把握其中的关键语句,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两个角度分析作答。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粤港澳三地能够成功共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和平崛起,需要务实外交、互利外交、实力外交,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 交”的进程,作为外交政策,中国把东南亚、中亚国家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 的对象,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高铁外交”作为国家新 名片,它是技术集成、产业配套、重大装备、国际融资、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协调等的综合能 力的表现,标志中国外交开始走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发展道路。目前,中 国已经和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总合同额为 260 亿美元。受中国高 铁不断取得成功的带动,目前全球都涌动着一股高铁热,世界各国纷纷拟定了高铁发展规划, 全世界正在进入“高铁时代”。 </p><p>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开展“高铁外交”?</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有利于加强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优势互补,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④国家性质与国家利益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积极开展高铁外交,是中国推动区域合作,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营造有利于我国的良好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积极开展“高铁外交”。属于依据类解答题。格式为:理论依据+对应材料+对应意义。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 是“当代国际社会”,因此可以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角度说明有利于维护共同利益;也可从时代主题角度 分析有利于促和平与发展;还可从国际竟争实质分析出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最后可从外交政策角度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好国际环境。</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我们的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传统礼仪动作有十: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其中拱手礼和一拜礼是常规礼仪动作,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J省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将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出“八礼四仪”(“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四仪”指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八礼”中的“言谈之礼”“待人之礼”都能从古礼中找到影子,“四仪”中的入学仪式与成人仅式从古代的拜师礼、冠礼中可以找到渊源。</p><p>(1)结合材料,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不学礼,无以立”的理解。</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的知识,谈谈你对J省“八礼四仪”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学礼是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来影响人,提高人的文明素养。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学礼有利于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学礼是人们主动接受礼仪文化熏陶的过程,有利于人们在无形中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交往礼仪,使自己终身受益。</p><p>(2)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J省的“八礼四仪”继承了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精神,又增加了“四仪”等新的内容。②对于传统礼仪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从J省的“八礼四仪”中可以看到传统礼仪的影子,这是对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是古为今用的体现。</p><p>【解析】</p><p>本题以J省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将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感受文化影响”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谈谈你对“不学礼,无以立”的理解。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不学礼,无以立”细化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结合。</p><p>(2)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性的知识,设问指向谈谈你对J省“八礼四仪”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思考分析。“八礼四仪”属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对于传统礼仪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