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政治必修4第九课 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课后习题 巩固提升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反复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019年1月17日,他在南开大学考察时指出:“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之所以要坚定理想信念。是因为</p><p>①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制高点</p><p>②理想信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p><p>③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p><p>④理想信念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②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④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反复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之所以要坚定理想信念,是因为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制高点,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①③选项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p><p>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p><p>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p><p>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p><p>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大意是说,诗文创作要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这启示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工作者应立足当代实际,反映时代呼声,①符合题意;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到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说明这些经典著作和千古名篇既是伟大思想家和诗人反映当时时代的思想精华,又流传千年经受住历史检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为后人继承,这启示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工作者应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②符合题意;流行文化从性质上看,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因此“摒弃流行文化”表述绝对化,③错误;材料强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涉及革命文化,④排除。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先天就有的,不是随意就可以得到的,也不会自发地产生。怎样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实践。这启示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p><p>①必须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p><p>②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p><p>③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意志和自觉行动</p><p>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③: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先天就有的,不是随意就可以得到的,也不会自发地产生。怎样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实践。这启示我们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②③符合题意。</p><p>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p><p>④: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余秋雨通过喜马拉雅讲《道德经》《论语》《孟子》,因其内容通俗易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引起听众共鸣,收听者超3千万。这启示我们,传承中国文化要( )</p><p>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p><p>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余秋雨通过喜马拉雅讲《道德经》《论语》《孟子》,因其内容通俗易懂,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引起听众共鸣,收听者超3千万。这启示我们,传承中国文化要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①②符合题意。</p><p>③:不能摒弃流行文化,③说法错误。</p><p>④:材料不涉及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④不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9年10月10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9.7亿元的票房成绩在总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该片在前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加入了流行元素,让所要展现的文化更易于被受众接受。这说明( )</p><p>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p><p>②继承传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p><p>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材料没有涉及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①不合题意。<br />②:在前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表明继承传统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②符合题意。<br />③:题干中并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③不符合题意。</p><p>④:又加入了流行元素,让所要展现的文化更易于被受众接受,这表明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④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p><p>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p><p>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p><p>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p><p>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②符合题意。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对于更好地吸收国外文化精华,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③符合题意。①表述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选项错误,文化创新本质上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而不能说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故本题答案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敦煌文化融通中西、博采众长,是一种崇高唯美、向善守正、开放包容的文化,具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胸襟。她以其国际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品格,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开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友好交流的华丽篇章。材料表明</p><p>①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p><p>②文化发展中要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p><p>③交流促使文化永葆生命力和竞争力</p><p>④敦煌文化的竞争力远远高于外来文化</p><p>A. ①②</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文化上的基本含义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所以①正确,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正确,文化发展中要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③错误,继承和发展可以促使文化永葆生命力和竞争力,但是交流不可以;④错误,敦煌文化的竞争力不能说远远高于外来文化;故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电影《攀登者》根据中国登山队队员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史实改编,讲述中国登山队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顶并实地勘测出属于中国自己测量珠峰的“中国高度”。为了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实,演员们特地去海拔5200多米的岗什卡体验生活。有网友说,观影过程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每一名中国人都要用“攀登精神”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中获得启示是</p><p>①文化创作要注重实践,才能推动文化体制改革</p><p>②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p><p>③先进的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p><p>④作品必须反映真实事实,才会释放恒久的魅力</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②③:电影《攀登者》为了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实,演员们特地去海拔5200多米的岗什卡体验生活。有网友说,观影过程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每一名中国人都要用“攀登精神”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中获得启示是先进的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②③符合题意。</p><p>①:材料不体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①与题意不符。</p><p>④:作品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而不是反映真实事实,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六年来,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沿线各国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发展与共存搭建了新的平台,让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由此可见</p><p>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②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文明可以融通发展</p><p>④通过商业贸易等传播手段,能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一带一路”倡议在五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沿线各国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发展与共存搭建了新的平台,让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说明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文明可以融通发展,②③符合题意;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双向交流,文明互鉴;包容文化多样,促进文化融通;重视市场机制的力量,拉动文化需求。这表明</p><p>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各国共同交流的前提</p><p>②经济的全球化推动着不同文明的趋同化</p><p>③文化交流是政治经济交流的前提和基础</p><p>④当今的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融日益加深</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双向交流,文明互鉴;包容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融通”这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各国共同交流的前提,①正确;不同文明趋同化观点错误,②不选;文化交流是政治经济交流的前提和基础观点错误,③不选;“重视市场机制的力量,拉动文化需求”这表明当今的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融日益加深,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0月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切工作都要聚焦这个目标。这需要我们</p><p>①传承中华传统道德②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p><p>③筑牢理想信念之基④坚持用时尚文化引领社会思潮</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以公民道德建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措施的理解。</p><p>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家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①不符合题意。</p><p>②: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能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加强道德建设,②正确。</p><p>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③正确。</p><p>④:时尚文化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道德建设无关,④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学习强国”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学习平台。2019年1月1日在全国上线,掀起了全国性的学习活动。该平台内容丰富,有助于人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形象地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筑牢理想信念,才能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坚定执着,以无比的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p><p>运用理想信念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克服精神“缺钙”。</p></div></div>
<div><p>【答案】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站牢理想信念的制高点,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解析】</p><p>本题以“学习强国”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通过“学习强国”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理想信念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克服精神“缺钙”。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然后整合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可从旗帜、制高点、主旋律,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远大理想、共同理想,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等角度分析作答,最后落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