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p><p>A. 现实性</p><p>B. 客观物质性</p><p>C. 能动性</p><p>D. 历史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活动会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的制约,所以实践活动必须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能主观臆断,按照主观内在的本性去进行,因此材料中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这一特点,B符合题意;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可以将人的观念存在变成客观的现实存在,A不符合题意;实践的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能动活动,C不符合题意;实践的历史性是指实践活动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美国,每年近80%的奶牛的角要被移除,以保护操作工人和其他奶牛。不过,这一做法既痛苦又昂贵,因此受到动物权益保护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科学或许能施以援手:科学家利用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DNA编辑技术,将一种同不长角存在美联的天然等位基因引入奶牛胚胎,这样的胚胎发育出的奶牛是不长角的。这一科学研究表明</p><p>①人可以依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p><p>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变事物特性的前提</p><p>③事物的特性随着人们的需要不同而不同 </p><p>④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美国科学家通过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规律,研发出不长角的奶牛,这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①符合题意;事物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把握事物间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研发出不同的奶牛体现了这一点,④符合题意;改变事物特性的前提是尊重规律,②错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迪生说:“我这一生行将结束,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在世的这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p><p>①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 ②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p><p>③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要通过牺牲自我价值来实现社会价值</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爱迪生的人生哲学强调不断工作,揭示大自然奥秘,为人类造福,说明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必须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利用社会条件去实现人生价值,①不符合题意;实现社会价值并不一定要牺牲自我价值,④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克强总理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时表示,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之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因为</p><p>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p>③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社会制度</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社会主义改革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因此中国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所以①②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基本矛盾,③观点错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④观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代诗人元稹在诗《蚁》中写道:“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下列与诗句寓意相似的是</p><p>A.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势而制</p><p>B.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p><p>C. 以行而求之,因知以进行</p><p>D.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该诗句描述蚁子的力气虽然很小,但是年复一年的啃噬也会形成祸患,其力量可以贯通江河海洋使其漏水,慢慢的吞食蛟龙鲸鱼使其陷入死亡的困境,这体现了要注重量的积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也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符合题意;A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符合题意;B体现了要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5月18日凌晨,云南大理发生多次地震,其中三级以上5次,最大5.0级。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的哲理是</p><p>①任何物质形态都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 </p><p>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p><p>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p><p>④就具体存在方式来说,物质是静止的</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④选项表述错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专家指出:“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的哲理是任何物质形态都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故A入选。</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运动</p></td><td style="width:187.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静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2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p></td><td style="width:18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征</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p></td><td style="width:18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完成小题。</p><p>【1】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一论断的依据是</p><p>A. 哲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p><p>B. 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p><p>C. 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p><p>D. 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p>【2】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就耍承认</p><p>A. 物质决定意识,有了物质就有了意识</p><p>B. 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p><p>C. 物质依赖于意识,有意识才有物质</p><p>D. 物质存在于意识之中,意识先于物质</p><p>【3】习近平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坚持了</p><p>A. 实践的观点 B. 革命的观点 C. 阶级的观点 D. 历史的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p><p>【1】D</p><p>【2】B</p><p>【3】A</p><p>【解析】</p><p>【1】试题分析:这一论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哲学的重大作用,其依据是哲学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符合题意;AB都不是哲学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哲学有错误的也有正确的,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为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因此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p>【2】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上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再有意识,因此B符合题意;意识是物质世界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意识,只有有了人类社会才产生意识,因此A认为有了物质就有了意识的观点是错误的;CD皆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相反的,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B。</p><p>【3】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的并不断得到实践的检验,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坚持实践的观点,A正确;BCD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特点,但不是其科学性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技部部长万钢说,从实践中看。手机逐步代替固话,促进了电信机构的改革;微信冲击短信,促进了运营商转换经营模式;网购带动物流和零售业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倒逼电力体制改革。材料表明创新</p><p>①能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②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p><p>③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能推动上层建筑的改革</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科技革新推动了机构改革、经营模式的变革、行业转型、体制改革等,这说明创新可以促进生产关系和上册建筑的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因此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描述科技革新对思维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③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的规划过程,大约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前期调研、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以及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最终成文公布。这一过程表明</p><p>①受诸多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过程是一个推翻原有认识获得新的认识的过程</p><p>③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④编制流程的完整性能够验证并保障认识的准确性</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题意,五年规划的编制,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前期调研、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以及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方能最终提交至全国人大审议,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原有认识基础上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并不是推翻原有认识,故②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编制流程即过程的完整性不是检验并保障认识正确性的标准,故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当前,“三农”间题、贫困问题、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刨新能力不足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薄弱环节。补上这些短板。加强这些薄弱环节,能提高我国经济“木桶容量”,提升产业层次。“补短板”就是要</p><p>①解决好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②用关键部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p><p>③通过量的积累实现经济发展新飞跃 ④抓住主流认清经济社会发展总趋势</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木桶原理”是指木桶的容量是由其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体现了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关键部分,抓住主要矛盾,补好“短板”,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主要问题和不足,补好“短板”,搞好关键,推动整体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注重量的积累,③不选;材料体现的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而不是主要方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6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亚历山大。冈察洛夫(AlexandreF.GontCharov)研究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并结合脉冲激光加热技术,直观呈现了地球内部极端高温高压条件下铁的热力学行为,从而解释了地球磁场稳定存在的原因。该成果具有解释地球磁场由来和解读地球温度演化的双重意义。这表明</p><p>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类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p><p>③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④人能够认识和创造规律</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该研究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地球磁场稳定存在的原因,这说明人可以正确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符合题意,这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结果,说明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③符合题意;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人的认识是无限的,随着客观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故②观点是错误的;规律不能被创造,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这表明哲学</p><p>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p><p>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p><p>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p><p>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主观反映,意味着哲学是来源客观存在,来源于时代,因此可以说哲学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符合题意;哲学思想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A错误;哲学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因此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丽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虚拟现实设备作为一个新事物</p><p>①是在全部推翻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克服了旧事物中的一切弱点和缺陷</p><p>③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内容 ④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但不是对旧事物的全部推翻。②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虚拟现实设备作为一个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内容,他是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的内容。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东汉思想家王充认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下列观点与王充主张相同的是</p><p>A.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阳明</p><p>B.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p><p>C. “形有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p><p>D. “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王充的观点是指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其实是强调物质的具体形态决定思想精神,典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中认为形态决定神态,也是典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符合题意;A认为视觉决定物的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B认为绝对理念决定世界,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D认为观念决定物,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21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依据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取的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出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国护盘”“我妈是我妈”等当选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从这些流行语中可以窥见当年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p><p>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p><p>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当前网络流行语是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的反映,而网络流行语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热点事件和焦点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因此这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符合题意;网络流行语来源于社会生活,说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描述网络流行语的作用,即并没有阐述社会意识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描述社会发展的客观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身边人每天跟我们说很多话,有我们愿意听的,也有觉得烦的。我们的思维有时像一个漏斗,倾向于接受那些比较符合自己观点的语言,而对很多不想接受的、想回避的,无意中就把它们忽略了。这体现了</p><p>①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p><p>③意识活动具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指并不是世界有什么,人的意识就会反映什么,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选择性反映,材料中描述人们对身边的人说的话进行选择性接受,正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这一特点,②符合题意;意识的自觉性特点恰恰是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的表现,①符合题意;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意识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而且可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材料中并未体现意识这一特点,③排除;意识可以调节人的生理活动是指意识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心态,材料并未体现这一点,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使命。为此,要坚持“九二共识”、厦对“台独”这一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不应该让彼此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成为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的因素。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事物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 </p><p>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p><p>④正确处理矛盾双方对立统—关系能促进事物的发展</p><p>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描述了两岸关系这一矛盾体既有对立的关系又有统一的关系,因此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不能让对立的属性阻碍两岸关系的发展,这说明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须处理好矛盾双方的关系以及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才能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因此③④符合题意;矛盾既有对立的关系又有统一的关系,因此必须协调好矛盾双方的关系,①认为矛盾不能调和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是在描述矛盾双方既具有斗争性也具有同一性的关系,而②观点只描述了同一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家库恩说:“特别在公认的危机时期,科学家们必须转向哲学分析,作为揭开他们领域中的谜的工具。”此观点表明</p><p>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p><p>C.哲学是具体科学发展的基础 D.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观点认为哲学能够帮助科学家解决他们研究领域遇到的难题,这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能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符合题意;A不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不符合题意;B说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而材料描述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才是哲学的基础,C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既定目标,也是我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庄严承诺。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在充分肯定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着力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丈生态工程要向这些地区倾斜;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谈谈如何搞好扶贫工作。</p><p> </p></div></div>
<div><p>【答案】要承认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既要看到扶贫工作的成绩,又要看到扶贫工作的任务依然繁重,还有更大的困难需要克服。(4分)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着力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问题。(4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为贫困人口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道路。(4分)</p><p>【解析】试题分析:题设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提建议,而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观。矛盾观主要包括以下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的观点。材料中“在充分肯定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繁重”,这说明搞好扶贫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承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必须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解决矛盾;材料中“要着力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说明扶贫工作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材料中“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帮助贫困人口“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说明扶贫工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都会为媒体产业带来颠覆性改变。印刷术的发明,让报纸、杂志成为读者获取资讯的形式,并流传至夸。PC的普及和王联网的流行,让大家习惯用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目前还是大家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流行,进一步降低了内容制造和内容传播的门槛,信息接触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门户推送到搜索提取再到自媒体的跟随。自媒体的流行也将对原来的报纸杂志、甚至门户网站等传统媒体产生冲击。现实面前,传统媒体要生存甚至壮大只有一条捷径可走——与新媒体融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一定会有部分传统媒体被淘汰,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传统媒体变得更强大。</p><p>自媒体既丰富了大众的表达渠道,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哗众取宠,消费名人,挑逗大众情绪.迷恋尖叫效应,甚至造谣传谣、恶意诽谤……有评论指出,自媒体不是自留地,你可以挥拳,须止于别人鼻尖。</p><p>(1)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依据。</p><p>(2)正确利用自媒体,需要加强公民道德自律。请从唯物论角度对网友提出一条方法论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1)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新兴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辩证否定,是媒体形式的发展。(4分)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新兴媒体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又在传播手段上进行了发展。(4分)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其实质是“扬弃”,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特色和优势,要形成互补,融合发展。(4分)</p><p>(2)示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网络中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树立正确的意识,用正确意识指导网络行为等。(答案符合题意即可,2分)</p><p>【解析】试题分析:</p><p>(1)题设要求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问题,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包括:辩证否的含义,辩证否的的特点,辩证否的实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新媒体在继承传统媒体中合理的成分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体现了辩证否的的含义,即自己否的自己,自己肯定自己;同时还体现了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这一特点,旧事物中合理的成分是新事物发展的基础,新媒体恰恰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媒体的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p><p>(2)唯物论的方法论主要有做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意识等等,结合问题提出一条建议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1967年,在“523办公室”领导下,中国启动了抗疟项目。屠呦呦担任疟痍研究小组组长。她带领团队研究了超过21000种的中药,发现了其中的640种可能有抗疟效果,又用小鼠模型评估了从大约200种中药里获得的380种提取物,最后将研究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素。然而,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在1971年10月,他们获得了中性无毒的提取物,这个结果标志着青蒿素发现上的突破。之后,屠呦呦和同事们勇敢地承担了青蒿素的第一批志愿受试者,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篙素高十倍,但复发率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氲青蒿素。这一成果,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获奖之后,屠呦呦表示,青篙素一旦产生耐药性,就需要再花十年时间研究新药。</p><p>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青蒿素研发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青蒿素的研发成果是屠呦呦及其团队在长期实验和临床中获得的。(3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与疟疾的斗争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对青蒿素的认识不断深化。(3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屠呦呦及其团队在实验和临床中验证了青蒿素的抗疟性能。(3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青蒿素的研发是为了挽救数亿饱受疟疾折磨的患者。(3分)</p><p>【解析】试题分析:实践的相关知识包括以下几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由材料可知,关于青蒿素的认识是屠呦呦团队在长期的研究、实验和临床中获得的,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中描述在团队不断实践,人类与疟疾不断斗争中不断深化了对青蒿素的认识,最终研制出能够治愈疟疾的新药,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描述了对青蒿素的药性不断进行试验,说明实践是检验认知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描述了“这一成果,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青蒿素的研发是为了挽救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面对火药整形这一世界难题,徐立平一次次“亮剑”,经过近30年的锻造,将一件件大国利器送入太空,也让自己从一介普通职工成长为大国工匠。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徐立平说:“下刀的力道,完全要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工作要求0.5毫米或0.2毫米,我们这一刀铲下去,铲不到要求的厚度的话,就可能造成产品报废。”“要做到心手合一并不容易,只能通过用心苦练。”如今,徐立平已经练就了仅用手摸一下就能雕刻的本领。</p><p>请从事物的发展状态角度谈谈大国工匠徐立平事迹给你的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我们要在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中推动发展,在永无止境中不断砥砺自我、超越自我。(4分)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在点滴小事中促进自己的成长与成熟。(4分)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善于把握人生中的每一次机会,赢得成功。(2分)应反对形而上学的“激变论”,不投机取巧,忌急于求成,在每一天的专注和坚守中铸就成才之路。(2分)</p><p>【解析】试题分析:题设要求从事物发展状态角度分析材料,事物发展状态包括了量变与质变两种,其内容包括: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飞跃;要求我们反对形而上学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作答时,必须首先阐述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工匠徐立平的事迹结合方法论谈启示即可:徐立平经过上万次的苦练才形成精湛的技艺这说明必须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徐立平的成功也是把握了每一次机遇的结果,说明必须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徐立平的成功是用心苦练的结果,因此启发我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激变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