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人历来重视宣传的作用,墙壁上、道路旁、交通工具上,到处都有文字在濡染人们的思想,浸润人们的灵魂。人们之所以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因为</p><p>A.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中提高的</p><p>B.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p><p>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p><p>D.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在主动接受中完成的</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很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创造熏陶人们的文化环境,B正确;ACD都不是重视文化氛围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反映了文化对人( )</p><p>A. 潜移默化的影响 B. 深远持久的影响</p><p>C. 精神愉悦的影响 D. 健康向上的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潜移默化”强调空间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深远持久强调时间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效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老”“ 乡音无改”可看出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正确; 文化有先进健康的,也有落后腐朽的,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向上的、愉悦的影响,CD排除。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胳,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三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p><p>①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②政治是基础、文化是政治、经济的集中表现</p><p>③政治离不开经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又给予政治和经济以重大影响 </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并反作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和经济重大影响,③④正确;经济与政治决定文化,因此①错误;经济是基础,因此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来词Family的内涵:将外来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p><p>①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p><p>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一根基</p><p>③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p><p>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p><p>A.①② B.①③C.①④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挖掘外来词汇并通过电视广告形式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说明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②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渗透的行为,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对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p><p>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p><p>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p><p>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鲜明特色</p><p>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p><p>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表明中国诗与西洋诗应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因此钱钟书先生主张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④符合题意;世界上的文化有优劣之分,因此并不都值得我们弘扬,②错误;材料并不是强调文化的民族特色,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戒骄戒躁,有所为有所不为,珍惜用好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存,我们才能告别文化干涸、精神粗鄙、品位低劣的洼地,站在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高地上。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p><p>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摈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p><p>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 </p><p>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p><p>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且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因此①③正确;全盘西化是一种错误的倾向,②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而不能全面继承,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这是因为</p><p>A.在当今世界文化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大小的决定性因素</p><p>B.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p><p>C.文化的斗争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p><p>D.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因为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D正确;文化不起决定作用,A错误;材料描述的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而不是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不是文化的斗争,C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伟大的抗日战争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彪炳史册,而为这一英雄史诗作伴奏的是一大批抗战歌曲。 “九一八”事变后,音乐家聂耳亲自到了义勇军队伍,亲身感受到他们用血肉筑长城的精神和勇气,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着亿万同胞团结一致,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而斗争。 </p><p>《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一经问世就传唱不衰并远播海外。20世纪40年代,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后蜚声世界,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这首歌,后来美国又把它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预定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 </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p><p>(2)某校要组织一次抗战歌曲校园活动,请你为如何开展本次活动提出两点合理建议。</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创作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4分)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4分)③文艺创作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4分)</p><p>(2)组织抗战歌曲歌咏比赛;(2分)利用校园广播时间播放抗战歌曲等。(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本题是对文化创新的知识进行考查,题目要求如何进行文艺创作,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知识来分析说明文艺工作者如何进行文艺创作。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一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等角度来阐述文艺工作者如何进行文化创作。</p><p>(2)只要是有利于宣传抗战歌曲、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即可,如组织抗战歌曲歌咏比赛。</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2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3分)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分)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品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进行考查,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包括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这是原因类主观题,可以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对经济与政治的反作用、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优秀文化对人的促进作用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即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p><p>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p><p>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坚持中医药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认同中医药文化并加以保护开发利用,推动中医药文化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2分)②批判继承中医药传统文化,打牢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根基。(3分)③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借鉴西医的技术手段助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3分)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者,增强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2分)(从其他角度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知识。中医药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角度来阐述如何对待中医药文化。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我们必须批判继承中医药传统文化,打牢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根基;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一是坚持中医药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认同中医药文化并加以保护开发利用,二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借鉴西医的技术手段助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从文化自觉与自信的角度,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者,增强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