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p><p>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p><p>②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优良品格</p><p>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p><p>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①④选项均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情操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故符合题意入选。②选项表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的精神,与题意不符,③选项强调淡泊名利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p><p>①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独特性,并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p><p>②对于侍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p><p>③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p><p>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p>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试题分析:③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强调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即对于侍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故排除③,②选项入选;“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强调了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独特性,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故①入选。④选项符合题意入选。本题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弘扬“工匠精神”,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坚守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我们要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劝夫。要人无我有,而非千篇一律;要追求质量,而非粗制滥造;要重视质量,打造品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八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打造一流产品,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p><p>有人认为,应当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请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p><p> </p></div></div>
<div><p>【答案】 (12分)这一观点有道理。(2分)①中华民族精神包含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而“工匠精神”也有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要求,他们在本质上具有共同性。②“工匠精神”是新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制造领域的具体表现和时代要求。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培育“工匠精神”就是要凝聚爱国主义的力量,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④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工匠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发展,”工匠精神“的塑造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需要我们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每点2分) </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这个观点,并阐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工匠精神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本观点具有合理性。在分析时需要考生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详尽的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包含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而“工匠精神”在本质上具有共同性。工匠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发展,这种精神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故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诚信,是基础性道德,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支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 中国与西方国家传统诚信思想的异同</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df225404/SYS201801021822496162522187_ST/SYS201801021822496162522187_ST.001.png" width="641"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p><p> </p></div></div>
<div><p>【答案】 (12分)①诚信思想无论在东西方国家都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体现了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同时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方式和实践活动。(3分)②诚信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都是个人道德最重要的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3分)③东西方诚信思想有其各自的特点,但都是作为一种道德责任维系着社会的良性互动,这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3分)①中国和西方诚信思想都产生和发展并服务于各自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体现了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3分)(若学生从其他角度组织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相对较广,因此考生在分析时需要认真、仔细不要遗漏知识点。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针对表格中的中国与西方国家传统诚信思想的异同进行认真解读,不同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为历史渊源、发展基础、价值取向、约束机制方面,此外,共同点一点。材料主要体现出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同时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方式和实践活动,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及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有着共性和普遍规律,诚信思想都产生和发展并服务于各自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文化生活的原理。</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时代呼唤“绝对忠诚”。湖南卫视的栏目创作团队以“绝对忠诚”为题,陆续推出了一批当代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展示他们坚守信念、忠于祖国、乐于奉献、勇攀高峰的可贵精神。为做好“绝对忠诚”系列报道,创作团队与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零距离采访”和“隐藏式拍摄”,记录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和催人泪下的故事,并通过镜头拍摄和音乐、画面的精心选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该栏目还第一时间将节目视频在各大主流网站同步推出,吸引了广大网名积极参与,有效扩大了传播效果。</p><p>材料二 “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后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种可以不再依赖装备昂贵的实验室,只通过简易操作的微控制器和编程系统等就可以实现创新的模式,使得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免费或廉价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各方面“创客运动”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p><p>(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绝对忠诚》节目的成功对文艺创作的启示。</p><p>(2)新的时代呼唤“创客精神”。请你拟两条宣传语,为“创客”们呐喊助威。</p><p> </p></div></div>
<div><p>【答案】(16分)(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要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生活学习,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②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优秀作品。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不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每点4分,共12分)</p><p>(2) 一旦创新成为信仰,一切险阻都将化为坦途!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每条2分,共4分) </p><p>【解析】</p><p>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绝对忠诚》节目的成功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考生解答本题时需要回顾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中,《绝对忠诚》节目的成功的启示主要体现在通过实践创作,使其成功展现出来,体现的原理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再者,材料中,《绝对忠诚》节目创作时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主要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原理。</p><p>(2)本题要求考生拟两条宣传语,为“创客”们呐喊助威。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