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8:23

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哲学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p><p>①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p><p>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p><p>③望梅止渴——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p><p>④饮鸩止渴——反对因循守旧、无所作为</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朝令夕改是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望梅止渴强调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故①③正确;刻舟求剑只承认静止、否定绝对运动,错误;饮鸩止渴,强调之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长远利益,题肢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涉及几百个不同单位,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这说明</p><p>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p><p>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8】B</p><p>【19】D</p><p>【解析】</p><p>【18】材料中“嫦娥五号”将完成探月工程的重大跨越——带回月球样品,说明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同时人也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故①③正确;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题肢②表述错误,排除;认识与实践并不总是一致的,认识有时候超前于实践,有时候滞后于实践,题肢④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p>【19】题中材料“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涉及几百个不同单位,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体现了实践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故D符合题意;客观物质性指的是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题干中没体现客观物质性,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实践的特性以及实践的概念问题,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具体科学的交叉渗透。哲学社会科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p><p>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p><p>②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p><p>③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知识 </p><p>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紧密相连的,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故题肢③④符合题意,入选;题肢①表述错误,哲学并不是科学之科学,排除;题肢②表述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正确的有</p><p>①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是相同的    </p><p>②都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p><p>③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p><p>④都把物质视为世界的本原</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指的是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都认为存在决定思维,故③④正确;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不相同,故①错误;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医生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适当地给病人开一些安慰剂(指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或剂型,外形和真药很像,实际成分不过是蒸馏水、葡萄糖或淀粉之类),稳定了病人的情绪,给病人积极的心理暗示,收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下列选项与“安慰剂效应”体现的哲理最为吻合的是</p><p>A.望梅止渴   B.同病异治   C.讳疾忌医   D.高瞻远瞩</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安慰剂效应”其实就是强调意识对人生理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望梅”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人战胜口渴有一定的意义,A正确,入选;同病异治,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不符合题意,B排除;讳疾忌医,强调逃避矛盾,不符合题意,C排除;高瞻远瞩,强调了联系,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的问题是</p><p>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p><p>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p><p>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p><p>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能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故A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C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排除;D属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说”。克拉底鲁的观点</p><p>A.是正确的,因为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p><p>B.是错误的,属于不可知论</p><p>C.是正确的,因为思维无法反映存在  </p><p>D.是错误的,属于可知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克拉底鲁认为万物瞬息万变,人们对客观事物不能命名,不能准确认识、描述客观事物,其观点夸大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这种观点会导致不可知论,B符合题意;ACD均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p><p>①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p><p>②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p><p>③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p><p>④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阶级基础是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科学前提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题目中要的是直接理论来源,故①③符合题意,AC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过发挥现实优势,转化潜在优势,培育新型优势,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可见,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需要</p><p>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充分发挥能动性 ③改造和利用经济规律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中“通过发挥现实优势,转化潜在优势,培育新型优势,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强调了浙江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发展浙江经济,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题肢③表述错误,排除;题肢④与题干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以巴山秋雨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p><p>A.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p><p>B.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p><p>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p><p>D.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作者以巴山秋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C符合题意;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A错误;意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既有现象的直观的反映,又有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BD是对意识的片面理解,故排除BD。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谁先的问题。下列观点中正确回答了这一问题的是</p><p>A.万物与我为一       </p><p>B.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p><p>C.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   </p><p>D.天地之化,一息不留;疑其速也,然寒暑之变甚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这里的形、物、气,都指的是存在,而神、心、理,都指的是思维,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谁依赖谁、谁在谁先的问题,他们是在思考存在和思维谁是本原的问题。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于水,强调水为世界的本原,符合题意,入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p><p>材料二 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p><p>(1)材料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p><p>(2)从哲学角度看,材料一、二中两种不同观点有何局限性? </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①黑格尔的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分)②张载的说法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分)</p><p>(2)①客观唯心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分)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2分)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3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此题以黑格尔和张载的观点为背景,考查对世界本原问题知识的理解。考查唯心主义的具体形态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设问要求判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结合材料可以看出黑格尔的观点认为“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张载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p>(2)此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认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材料一、二中两种不同观点有何局限性,实际上是要求回答如何正确的看待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各种具体形态。黑格尔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因而是错误的。张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不科学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吉林两省八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