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8:21

河南叶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理+1=谬误,谬误-1=真理”该公式形象地说明(      )</p><p>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p><p>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p><p>③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     </p><p>④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1=谬误,谬误一1=真理”,该等式形象地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故①②符合题意;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界限,不能说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故③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数据在政府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大数据建模,可以逼近事物的本质,但我们不能只依赖于它的结果来决定决策。就拿人口预测来说,大数据仅仅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准备,最终的决策还需要决策者从多方面来综合考量。这是因为(  )</p><p>①整体统率局部,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p><p>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17f:为转移</p><p>③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深刻可靠</p><p>④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选项表述错误,整体功能是否大于部分主要是看部分以什么样的顺序组成整体。③选项表述错误,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有可靠之处。大数据仅仅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准备,最终的决策还需要决策者从多方面来综合考量。这是因为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②④表述正确入选。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思想”等有关。哲学用批判的方式、系统化的方法、理性的论证为人们呈现一种信仰、概念和态度。这说明哲学是(  )</p><p>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p><p>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况和总结</p><p>&#xa0;</p></div></div>
<div><p>【答案】C        </p><p>【解析】</p><p>试题分析:A选项表述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表述错误。B选项表述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选项表述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4G网络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具有能够快速传输数据以及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特点。4G传输速率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从哲学角度看,4G通讯的出现(  )</p><p>A.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p><p>B.是人类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的产物</p><p>C.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D.表明创造性思维是科技创新的源泉</p><p>&#xa0;</p></div></div>
<div><p>【答案】B        </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目中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人们根据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进行的创新,是人类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的产物。故B选项表述符合题意入选。A选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不能改造规律。C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选项表述错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实践。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够爬出来了。“螃蟹效应”对团队建设的启示是(    )</p><p>①要促进系统内部有序和结构优化 ②要使部分以合理、有序、最佳状态存在</p><p>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要充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够爬出来了”说明,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③④。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对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难,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p><p>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报产生疑虑?科学家又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p><p>&#xa0;</p></div></div>
<div><p>【答案】 (1)疑虑的原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分)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地震产生的真正原因的准确全面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分)</p><p>(2)持乐观态度的原因:①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类可以通过努力发现和把握地震运动规律。(3分)②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先进的科技工具和手段,是可以认识和把握地壳运动的规律的。(3分)③实践决定认识,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找到一种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3分)       </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报产生疑虑,并且阐明科学家又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的理由。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人们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报产生疑虑主要原因在于人的认识的特点即反复性和无限性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人的意识的作用、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凸显社会“正能量’’的网络募捐、微慈善等民间公益慈善迅速发展。对此,网友一认为:借助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互动性、高效性,网络募捐可以使受功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摆脱困境,感受到爱心的温暖和慈善的力量。网友二认为虚拟的网络世界无法保障募捐信息的真实性而屡屡出现诈捐、骗捐事件,并且,因缺乏对善款使用和余款流向的监管,让人们对慈善募捐的公信力产生质疑。</p><p>你认同哪一个网友的观点?请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加以说明你的理由。  </p><p>&#xa0;</p></div></div>
<div><p>【答案】答案一赞同网友一观点。</p><p>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其主流是好的,不应以负面现象否定网络募捐的正能量意义。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要只看到曲折性而对网络募捐的未来发展丧失信心。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可忽视,要敢于同诈捐、骗捐行为做斗争。(每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p><p>答案二赞同网友二观点。</p><p>①部分影响整体,一部分的骗捐、诈捐的失信行为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社会对募捐的信任。②量变引起质变,如果不良行为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让整个社会不再信任,彼此冷漠。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表达爱心可以有多种方法,不必局限于网络。(每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网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考生可以认同网友的观点,也可以不认同。考生选择其一进行组织答案并说明理由即可。比如,要认同网友的观点,主要可以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及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 01 6年的地方CDP增速目标纷纷“出炉”,有二十几个省份相较2015年GDP增速目标下调了今年的目标,下调幅度最多达2个百分点,还有8个省份维持去年目标,只有一个省上调了目标。GDP增速目标引发广泛关注。经济降速的同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全国各省区市“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字里行间,勾勒出中国“十三五”  时期发展的价值取向。未来五年之内,全国各地必须“精准施治’’弥补各自发展的最大短板,这决定了五年之后全国层面能否如期兑现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p><p>请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简要说明如何实施“精准施治”?</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精准施治”最重要的是要“准”,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各地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将工作做好。</p><p>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根据当地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积极弥补各自的短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3分)</p><p>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精准施治”一定要按规律办事,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要杜绝盲目蛮干。(3分)</p><p>【解析】学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审读设问,确定答题范围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问题指向是简要说明如何实施“精准施治”。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关键句,联系教材知识。最后组织答案,注意理论联系材料。可以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意志主义者,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叶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