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8:18

湖南衡阳第二十六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儒家主张的“仁”,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禅宗推崇的“即心即佛”,有利于人的内心和谐……这些国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p><p>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p><p>B.国学思想应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p><p>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p><p>D.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被全部传承</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这些国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故A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故B错误;材料强调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鲜明的民族性,故C不符合题意;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是全部传承,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交流的途径由很多,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是(  )</p><p>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p><p>②走亲访友</p><p>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  </p><p>④与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p><p>A.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此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辨别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紧扣选项信息,进行针对性选择。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多样,“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走亲访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流动,与其他国家互办文化年”,都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B符合题意,故排除ACD。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家吃饭》栏目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厨房里的美食哲学,描摹出我们的民族性格,熏染着我们的文化品位,无论怎样的烹调和饮食,只要我们细细咀嚼,总能体味出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  )</p><p>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p><p>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p><p>③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p><p>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能体味其中中华文化与人生的况味,这主要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也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享用文化,故②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饮食文化,不是传统习俗,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嫦娥飞天奔月,玉兔信步虹湾,国人千年圆梦。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文化</p><p>A.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p><p>B.为进行科技探索的方向指导和思想保证</p><p>C.对科技探索活动起着积极的决定作用 </p><p>D.为科技探索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题中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A符合题意;C说法不科学,优秀的民族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BD强调的不是民族文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央电视台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标志(见右图)由含义偏旁部首组合而成,彰显汉字的文化魅力。汉字(  )</p><p>A.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B.书写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C.是字体始终如一的“方块字”    D.是形美大于意美的文化符号</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不合符题意,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不是汉字,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入选。C选项观点错误,汉字在发展历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不是字体始终如一,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汉字形美意也美,而不是形美大于意美,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经•小雅•鹤鸣》说“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告诉我们(  )</p><p>A.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p><p>B.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p><p>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p><p>D. “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诗经中的话原意是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主要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C项正确;ABD与题干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p><p>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p><p>②民族精神的力量是通过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出来的 </p><p>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中心环节和发展方向 </p><p>④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①④正确; 中华文化的力量是通过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出来的,故②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文化的中心环节和发展方向,不是中华民族精神,故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5月,3D 版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剧院上映,让人“脑洞大开”,借助3D技术,演员表演的战斗场面更加炫目,兵器抛出屏幕的视觉效果,更是激发了观众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人看到京剧狂拽炫酷的一面。这表明</p><p>A.文化的发展就在于与科学技术相融合</p><p>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办的重要保证</p><p>C.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p><p>D.戏曲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了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了观众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人看到京剧狂拽炫酷的一面”,有利于促进京剧的发展,体现了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选B;A错误, 因为文化的发展在于文化创新;C不选, 因为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是一生情。”不论你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您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勾起你对故土和亲人的无尽思念。由此可见</p><p>①乡愁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乡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积淀 </p><p>③乡愁是仅为中国人所拥有    ④乡愁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习俗 </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乡愁是各国人共有的,非仅为中国人所拥有,故③错误;乡愁不属于传统习俗,故④错误;“乡愁是一生情,不论你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你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会勾起你对故土和亲人的无尽思念”,材料表明乡愁是一生情,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积淀,故①②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风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p><p>①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p><p>@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建径,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工匠文化的魅力  </p><p>③工匠糟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棱心侨值观的要隶  </p><p>④工匠精神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p><p>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表述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p><p>②表述错误,现代传媒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而是重要手段; ③符合题意,“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④符合题意,“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蕴含着浓郁的爱国情怀。故本题答案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业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p><p>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全盘吸收各种文化</p><p>C.相互尊重、推陈出新    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说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启示我们应该要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故A符合题意;“全盘吸收各种文化”,该观点过于绝对化,故B错误;“相互尊重、推陈出新,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观点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要求文化企业应紧握社会效益这一重要生命线,在文化传播中展现出足够的精气神。然而现实缺是,面对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少文化企业所创作的文化产品却难以取得理想的经济、文化与社会效益,更不用说走出国门了。究其原因大多在于对历史的过度娱乐化、同质化以及一味抄袭国外产品而缺乏创新,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去甚远。反观众多的结合本土文化元素与外国文化元素的好莱坞大片却能引领潮流,风靡全球,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为文化企业打造文化精品提出合理化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3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该题原理指向性明确,题型是措施类,文化企业要打造文化精品,需要搞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文化创新的途径上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具体从以下角度进行回答: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两条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其“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p><p>屠呦呦获奖后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屠呦呦同时也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屠呦呦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屠呦呦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3分)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屠呦呦团队广泛收集《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实现创新。(3分)③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在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屠呦呦团队运用西医炼药技法,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实现创新。(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途径,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将设问、材料、课本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设问看,答题范围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答题方向是原因,分析对象是屠呦呦团队取得成功。应结合屠呦呦团队成功找到制取青蒿素之法,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两个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现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进行分析,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作用等角度对接材料,逐步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衡阳第二十六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