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第一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p><p>①在科学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p><p>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p><p>③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p><p>④是对具体科学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哲学是对具体科学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故①④不符合题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②③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3日,我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从唯物论的思考角度看,举办国家公祭仪式的原因在于</p><p>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意识,促进和平大业</p><p>②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催人向上、奋进</p><p>③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p><p>④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历史</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项,物质决定意识,通过举办国家公祭仪式将南京大屠杀这一客观存在以特定的形式在人脑中得以反映,有利于人们树立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热爱和平的意识可以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故正确;②项,意识对于人类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举办国家公祭仪式可以使人们不忘国耻,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故正确;③项,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故错误;④项,选项说法正确,但这不属于哲学范畴,故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诗句与右图漫画所蕴涵的核心寓意相接近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41f8793f/SYS201801021824044317236532_ST/SYS201801021824044317236532_ST.001.png" width="223" height="2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p><p>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p><p>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p><p>④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漫画中毛驴听到蝉唱歌好听后,便想学习唱歌,而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考虑自己能否也唱出动听的旋律,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①说明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故正确;②明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③说明要重视实践的作用,选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④说明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故正确。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6年,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展现共同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警示世人勿忘历史,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p><p>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世界范围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活动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有利于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正确评价历史,坚持与时俱进,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p><p>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真理,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p><p>③有利于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铭记历史,珍惜和平。</p><p>【解析】此题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背景,从哲学角度考查举行反法西斯纪念活动的意义,要求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进行回答。解答时要注意这一限定要求。通过举行纪念活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形成反对战争,爱好和平、促进发展的共识,这是纪念活动的价值所在;可以让人们对法西斯战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法西斯战争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法西斯战争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纪念活动有利于人们正确理解价值判断的标准;通过活动,在和平与战争中,让人们学会选择是要战争还是要和平,凝聚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进一步维护世界和平。</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三五规划”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p><p>“十二五”期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仍存在收入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不少“短板”要补。党和国家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时将作出更有效的制度性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p><p>运用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全体人民的要求。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④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了正确的价值标准。</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本题考查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为什么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问题。</p><p>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许多同学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的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帐”,不同意见能争个你死我活的,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p><p>据此,有人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与规律的正确反映。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真理不会因热议而变成谬误。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通过实践的发展和网络热议,真理将得到检验和发展。</p><p>【解析】本题是评析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本题是对“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这一观点进行评析。首先明确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再指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然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可得出“真理不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 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