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下列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p><p>A.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p><p>B. 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C. 过犹不及,要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p><p>D. 事物始终处于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干未体现新事物和事物发展的度,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故选项D错误;在人生行走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累,体现了道路是曲折的;但同时,坚持走下去就会达到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体现了前途是光明的,这充分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的温度实际上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原子不断运动、互相碰撞产生的。如果给物体持续降温,则原子运动不断减弱直至停止。温度也就不会再下降,这就是原子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极限,我们成为绝对零度(-273. 15℃),材料表明</p><p>A.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p><p>B.绝对零度是一切物质性质变化的临界点</p><p>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D.绝对零度是物质运动的临界点</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如果给物体持续降温,则原子运动不断减弱直至停止,温度也就不会再下降,这就是原子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极限,我们称为绝对零度(-273.15℃),表明事物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符合题意;温度不下降,并不等于物质不运动,“绝对零度是物质运动的临界点”表述错误,排除D;不能把绝对零度看成是一切质变的临界点,B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A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p><p>A.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p><p>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p><p>C.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p><p>D. 理坐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王夫之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那么我们只要判断四个选项中哪个是唯物主义观点即可。“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阴阳二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符合题意;“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不符合题意;“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没有历史唯物主义,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体现了</p><p>A.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p><p>B. 人的世界观决定其方法论</p><p>C. 客观世界依赖于主观世界存在</p><p>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芝术</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是人们实践的产物,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反映,故A错误;材料描述人们可以在事先预言的指导下,采取措施去实现这个预言,预言是世界观范畴,采取措施是方法论范畴,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B符合题意;主观世界的存在依赖于客观世界,C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才刚刚起步,但由于它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切入点,因此,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事物终将被人们所青睐。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它</p><p>①符合人们的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 </p><p>②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p><p>③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p><p>④作为新出现的事物形式新</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事物终将被人们所青睐,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②③正确;①不是从哲学角度看问题,不合题意;④不是判断新事物的标准,表述错误。正确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本用来对抗苹果,提振三星移动业务的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Note 7,竟然变成三星给自己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由于Note 7电池存在发热自燃爆炸问题,让这家长期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宝座的韩国厂商,正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发展危机。从哲学角度看</p><p>A.自在事物的联系能够为人们认识</p><p>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事物的发展</p><p>C.只要认真分析事物的各项条件就能获取成功</p><p>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产生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干中“由于Note 7电池存在发热自燃爆炸问题,让这家长期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宝座的韩国厂商,正遭遇有史以来最大发展危机”,因为一个电池的问题,导致整个手机生产的危机,可见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对整体产生影响,故D正确;AB与题意不符,排除;C表述错误,“只要”“就”绝对化了,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从1 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p><p>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 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p><p>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 01 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p><p> 2017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p><p>(1)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p>(2)《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真理和认识过程的哪些特征?</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 (2分)</p><p>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总体上坚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分)</p><p>③我国高考制度不断调整与完善,坚持稳中求变,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分)</p><p>(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3分)</p><p>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分)</p><p>【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知识限定和答题方向都很明确,解答的难度不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即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真理和认识过程的哪些特征,属于体现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首先梳理真理和认识过程的特征,其后结合材料整理如下几个方面:①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