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临沭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共有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不同点有</p><p>①前者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后者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 </p><p>②前者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后者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总结 </p><p>③前者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后者揭示的是社会领域的具体规律 </p><p>④前者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普遍的规律,后者揭示的是思维领域的具体规律</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 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 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材料中《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均属于具体科学,选C;①④不选,因为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不是揭示思维领域的具体规律。</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4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65.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 学</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科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研究对象</p></td><td style="width:165.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个世界</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某一特定领域</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p></td><td style="width:165.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65.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48.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屠呦呦科研团队筛选了2000多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在抓住乙醚作为溶剂这个关键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双氢青蒿素。整个过程说明</p><p>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是有限的</p><p>②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p><p>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p><p>④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发展动力</p><p>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①错误,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整个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人类的认识又是无限的;②正确,屠呦呦科研团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双氢青蒿素,表明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③正确,屠呦呦科研团队筛选了2000多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表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p><p>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发展动力,科学实验只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一发现印证了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英国天文物理学大师霍金表示,引力波的发现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一项重大突破,发现它们的能力有可能使天文学起革命性的变化。引力波的发现说明 </p><p>①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客观事物 </p><p>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 </p><p>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p><p>④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和反映者能力与素质的制约</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这一发现印证了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说明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和“发现它们的能力有可能使天文学起革命性的变化”说明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说明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和反映者能力与素质的制约。故②④入选。①错误,人要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意识不能直接创造物质。③错误,排除。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所成。该观点强调了</p><p>①顺应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p><p>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p><p>③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p><p>④人类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①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习近平的观点“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所成”强调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故②③入选。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这表明</p><p>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④哲学为具体学科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p><p>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p><p>试题分析:题目中,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强调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为具体学科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故③④表述与题意相符。①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②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人们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旧的哲学相比</p><p>①它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p><p>②它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旧的哲学不认同</p><p>③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p><p>④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哲学相比,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正确;①②两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p><p>A. 万物在运动,但在概念中运动</p><p>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p><p>C.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p><p>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荀子认为自然界变化的原因,就在自然界内部的作用,即对立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此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故D符合题意。A中所谓概念是指人自身的意识和精神,因此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的意思是宇宙是因为我的意识而存在,我的意识就是宇宙的全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坚持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排除C。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谈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时,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语“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它告诉我们</p><p>A.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B. 哲学源自于人们对人生的追问与反思</p><p>C. 哲学是对自然、人生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p><p>D. 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与意义的智慧之学</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没有哲学,人生是盲目的。阐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说明了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生本质与意义的智慧之学。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B、C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镇化即等同于城市建设”,长期以来,这一思维被很多施政者奉为圭臬,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城镇化目标落实到“人”上面,是对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发展理念的一种纠正;同时强调要带动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说明对城镇化建设的认识 </p><p>①是一个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过程 </p><p>②是一个产生多个真理性认识的过程 </p><p>③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深化的过程 </p><p>④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材料中强调了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城镇化目标落实到“人”上面,是对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发展理念的一种纠正,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③④正确;①不选,因为任何认识都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②不选,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对一个事物的真理性的认识只能有一个。本题选D。</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显示,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排放对PM2.5的“贡献”占22%至34%。国务院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加快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确保汽、柴油第五阶段车用标准实施;加快汽车发动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确定成品油价格,完善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政策;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企业要向社会公开产品质量承诺。</p><p>根据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分析治理大气污染为什么必须加快油品质量升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3分)空气变化有其固有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规律;空气质量恶化与人类不适当的生活方式有关,雾霾天气频繁出现是人类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2分)</p><p>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3分)揭示雾霾天气的成因,认识到机动车排放和大气污染的联系。通过系列措施提高油品质量,净化空气,造福人类。(2分)</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根据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分析治理大气污染为什么必须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设问指向是大气污染为什么必须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本题根据材料的表述,首先从规律的普遍性角度说明油品问题与大气污染有密切的关系,其次,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分析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p><p>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也是中国</p><p>医学界迄今获得的最高奖项、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p><p>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常用的奎宁类抗疟药产生耐药性。为找</p><p>到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圊队,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并从中受</p><p>到启发,依靠简陋设备,通过大量实验,经历了多次失败,最终从青蒿中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开</p><p>创了疟疾治疗的新途径,后又成功开发出抗疟疗效更好、使用方便的还原青蒿素和双氢青蒿</p><p>素。20世纪九十年代,屠呦呦教授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片对红斑狼疮的治疗也有明显效果,</p><p>目前已提出双氢青蒿素片增加适应症的新药申请。</p><p> 屠呦呦在瑞典作了题为《青蒿素——一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讲述了青蒿素的</p><p>发现过程,充分肯定中医药学的价值。她提醒人们,世界一些地区已发现恶性疟原虫对青蒿</p><p>素的抗药性,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p><p>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屠呦呦科研团队的探索经历对我们追求真理有何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回答“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也可)。(3分)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不怕困难,坚定信心,不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2分)</p><p>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分)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分) </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屠呦呦科研团队的探索经历对我们追求真理有何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为什么要这样做。本题中主要从认识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出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且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然后结合所给的材料进行拓展分析即可。</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贪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措施到户、脱贫成效等“6个精准”举措,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们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p><p>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己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p><p> </p></div></div>
<div><p>【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3分)按照扶贫总体规划和目标实施精准扶贫,能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实施精准扶贫,更能够创新扶贫攻坚的新机制,对症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实效。(2分)</p><p>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分)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正确决策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能振奋人心,有利于推动扶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2分)</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意识的作用的知识。中央能够认识到我国当前还存在着贫困问题,主要说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其次,我们不仅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能够拿出具体的措施表明了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