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7:57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医典籍记载青蒿可治疗疟疾,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得到灵感,首次采用乙醚为溶剂进行低温提取,制备出了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提取物。这表明                                       </p><p>①中医典籍是灵感的来源        </p><p>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p><p>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p><p>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灵感属于意识的范畴,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得到灵感,首次采用乙醚为溶剂进行低温提取,制备出了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提取物。这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故②③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我国古代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                                                 </p><p>①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p><p>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p><p>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p><p>④思想运动促进了的文化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目中,嵩阳书院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也说明了教育在文化的传承中的独特的作用。故①②入选。③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涂色书是最近电商圈、朋友网的热词,一本几乎没有文字或全书仅几百字的图书,以黑色勾边,画出花朵、动物、建筑的形状,留白任由读者发挥想象进行涂色。专家表示,将图片从黑白色涂成彩色的过程对抑郁患者是一种正面刺激,涂色行为也可以减缓压力,放松精神,但涂色的减压效果则因人而异。这体现了                                                                          </p><p>①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p><p>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p><p>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p><p>④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人的意识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④选项表述错误,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特点。题目中,涂色书留白任由读者发挥想象进行涂色,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涂色,表明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故②正确。“将图片从黑白色涂成彩色的过程对抑郁患者是一种正面刺激,涂色行为也可以减缓压力,放松精神,”表明了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①正确。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犹如一颗巨大的种子,外部由半透明、会呼吸的“生命之膜”裹起,建筑本身呈现“负阴抱阳”的姿态,参观坡道是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从哲学上看,从DNA螺旋结构中汲取的灵感说明                                                  </p><p>①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  </p><p>②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p><p>③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p><p>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人的实践活动必须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DNA螺旋结构表明了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故①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向孩子们讲述抗战时期的少年儿童英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p><p>A. 有助于青少年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B. 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p><p>C.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D.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C选项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选项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排除法A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p><p>①农民种地 ②科学家进行航空探测实验 ③工人做工  ④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类的实践活动主要有三种类型,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故①③选项属于生产实践。②选项属于科学实验。④选项不属于实践的范畴。故A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大利理工学院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iCub能够思考,并从周边的世界中学习。在过去的几年里,研究人员不仅构建了它识别物品的技巧,让它感知自己的身体,而且给予它自传式记忆,让它开始有了一种“自我”的感觉。机器人iCub的问世说明</p><p>A. 机器人已具有人类的丰富情感</p><p>B. 机器人可具备人类思维器官的某些功能</p><p>C. 机器人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p><p>D. 机器人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机器人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不可能具有人的意识,故也不可能具有人类的情感。C选项表述错误,人具有意识故能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机器人iCub的问世说明机器人可具备人类思维器官的某些功能。故B选项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p><p>A. 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p><p>B.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p><p>C. 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p><p>D. 论语:死生有命,富贵在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霍金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A选项“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选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大的方向上来看仍然属于唯物主义。故入选。C、D选项观点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则寓言这样说道:“井底下的鱼,不可以和它谈大海,因为它被井的狭窄束缚了;夏天的虫儿,不可以和它们谈冬天和冰,因为它们被时令限制了。”后遂用此寓言喻人囿于见闻,见识短浅。从意识的角度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p><p>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p><p>B.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p><p>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p><p>D.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因为井的限制与束缚,井底下的鱼没有见过大海,故不可以和它谈大海,同理因为季节的限制,夏天的虫子没有见过冬天和冰,人们用这个预言喻人囿于见闻,见识短浅,从意识的角度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故A选项正确入选。B选项错误,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c20da887/SYS201801021837149012250646_ST/SYS201801021837149012250646_ST.001.png" width="299"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p><p>B. 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p><p>C. 在实践基础上获得正确认识是我们的目的</p><p>D. 认识都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属于唯物论的相关知识。故排除。题目中,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故B入选。C、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是因为                                           </p><p>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p><p>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p><p>③实践具有能动性          </p><p>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④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指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题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与能动性。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看唐代的中国,就去日本,那里有唐代的建筑和歌舞。要看明代的中国,就去韩国,那里保存了明代的礼乐制度。要看民国时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文化只是一个‘四不像’”。上述评论虽显偏颇,但却警示我们</p><p>A. 继承传统,应注重保留各种传统形式</p><p>B. 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p><p>C.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刻不容缓</p><p>D. 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文化为代价</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题目中,日本保留我国唐朝时期的文化经典,韩国保留了我国明代时期的礼乐制度,台湾保留了民国时期的传统礼仪,在大陆却无法看到真正的传统文化,大陆的文化只是一个‘四不像’”。上述评论虽显偏颇,但却警示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刻不容缓。故C入选。A选项表述本身错误。B、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天体围绕银河系中心不停的旋转,银河系也在不停地自转,同时,它又以214千米/秒的速度做整体运动。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p><p>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xa0;&#xa0;     </p><p>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p><p>③静止是不存在的          </p><p>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A. ①②&#xa0;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选项表述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题目中,银河系天体围绕银河系中心不停的旋转,银河系也在不停地自转,表明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故①②入选。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青年来找苏格拉底,想跟他学哲学。苏格拉底问他:“你究竟想学到什么?学了法律,可以掌握诉讼的技巧;学了木工,可以制作家具;学了商业,可以去赚钱。那么你学哲学,将来能做什么呢?”青年无法回答。在我们今天看来,应该这样回答</p><p>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p>B. 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p><p>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D.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B选项表述错误,认为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C选项表述可以作为青年人的回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袁枚《续诗品•尚识》中有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鹄:箭靶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诗句,激励当代广大青年 </p><p>①通过优秀文化塑造精彩人生      ②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p><p>③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             ④续写中华文化新辉煌</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是在激励广大的青年学生努力学习优秀的文化知识,然后用所学去回报社会,故①②表述与题意相符。③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已呈现高龄少子的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同时,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这些都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挑战。适时修改“一孩”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满足现实需要的必要举措,也是顺应趋势、顺应民意之举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十二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p><p>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必要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满足现实需要的必要举措。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③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适时修改“一孩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尊重了人口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促迸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维护人口安全的需要。④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完善和发展。</p><p>【解析】本题以我国新出台的“全面二孩”政策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唯物论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书本考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必要性。首先,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角度分析出此政策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其次,从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分析此政策起到的作用;第三,从规律的特点角度分析出此政策是尊重了人口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做法;第四,从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此政策的修改的意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