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想定势。一位著名哲学家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 )</p><p>A. 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解释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p><p>B. 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p>C. 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p><p>D. 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强调哲学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即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排除;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强在学习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之后,做适应性练习时,遇到一道题,感觉有点难度,要求选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的联系的选项。你能否帮助他选出下列四个选项中的正确选项</p><p>A.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的学说</p><p>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巅峰</p><p>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德国古典哲学是其直接理论来源</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哲学的联系。所有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A说法不科学;B观点虽然正确,但没有体现出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C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不能认为是巅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p><p>①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 </p><p>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p><p>③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p><p>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p><p>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②③④均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p><p>A.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p><p>B.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p><p>C. 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p><p>D.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A适合题意。B夸大了哲学的作用,排除;C中的达到顶峰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消灾》的哲学寓意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c20da887/SYS201801021837495432552423_ST/SYS201801021837495432552423_ST.001.png" width="196"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科学 </p><p>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p><p>③不能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取得成功 </p><p>④“破财消灾”的做法产生了唯心主义世界观</p><p>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漫画中的《消灾》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②③适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一定是科学,①是错误的;“破财消灾”的做法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影响的,但不是产生了唯心主义世界观,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世界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有学者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的哲学”,这里“发展的哲学”说明</p><p>A. 哲学是一种智慧,是我们寻找新的价值取向的向导</p><p>B. 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最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p><p>C. 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产生于我们对自然界的实践</p><p>D. 哲学与实践息息相关,来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我们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这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项适合题意; 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是所有哲学都是“价值取向的向导”,A项错误;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B是不科学的;C缩小了世界的范围,不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p><p>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p><p>B. 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p><p>C. 哲学是人们主观情绪变化的结果</p><p>D. 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说明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符合题意;BD强调哲学的指导作用,不符合题意; C本身明显错误;故本题应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约纳特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生命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者。两名获奖者在各自漫长旅途上寻获“金钥匙”,成功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的“最后一块碎片”。这说明( )</p><p>A.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p><p>B.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p><p>C. 物质决定意识</p><p>D. 唯心主义是非科学的</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美国专家成功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的“最后一块碎片”。这说明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适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是错误的;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艘轮船在航行中突然遇到暴风雨,船长大声喊道:“谁会祈祷?”船上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缺少一个救生圈!”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p><p>A. 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p><p>B. 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p><p>C. 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p><p>D. 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暗讽</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题中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缺少一个救生圈!” ,这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暗讽,D项适合题意。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这种方法属于</p><p>A. 辩证唯物主义</p><p>B. 客观唯心主义</p><p>C. 主观唯心主义</p><p>D. 机械唯物主义</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既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属于辩证唯物主义,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都有局限性,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p><p>A. 存在决定思维</p><p>B. 思维影响存在</p><p>C. 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p><p>D. 思维与存在同为世界本原</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A适合题意;B材料没有体现;存在可以脱离思维而存在,C错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漫画中反映的问题,专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困扰消费者的问题是能够被逐渐发现的。专家的观点属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c20da887/SYS201801021837515902916579_ST/SYS201801021837515902916579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1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怀疑论 B. 可知论 C. 不可知论 D. 唯心主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专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困扰消费者的问题是能够被逐渐发现的,这说明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属于可知论,B适合题意,排除C;A、D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看法中,属于世界观的有①人是命,天注定②摩擦生热③水往低处流④存在即被感知⑤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p><p>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④⑤</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通过世界观的含义和特点可以发现,①④⑤属于世界观;②③研究的领域不是整个世界,故不属于世界观,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p><p>A.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 “形 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p><p>C.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 “物是观念的集合”</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AD观点与题意不符;B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正确反映了该问题;C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也没有正确反映,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段话表明</p><p>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p><p>B.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p><p>C.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p><p>D.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A是错误的;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B适合题意;哲学从各种特殊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一般规律,哲学不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C、D项错误。</p><p>考点:哲学的含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p><p>A.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p><p>B. “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p><p>C. “天地合而万物生”与“理生万物”</p><p>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的本原。A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B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D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适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p><p>A.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p><p>B.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p><p>C.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p><p>D.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材料正确的揭示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C适合题意;AB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是错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p><p>A.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B. 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p><p>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D. 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的体现,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适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A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而哲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B说法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世纪里最新最重大的理论成果。这告诉我们</p><p>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p><p>②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质 </p><p>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③适合题意;②不符合现实;④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同的一组是</p><p>①气者,理之依也 </p><p>②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p><p>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p><p>④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①③符合题意;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适合题意;故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纽约市立大学的校长马修戈德斯坦在大学本科时读的是数学与统计学。但他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如果我重读本科的话,我会选择哲学专业。因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对“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理解正确的是</p><p>A. 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知识的总和</p><p>B. 哲学是一切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源泉</p><p>C. 哲学是对各种具体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p><p>D. 哲学能够取代具体科学知识</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核心”反映了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和指导,故C正确;ABD表述错误,排除。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没有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是</p><p>A.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p><p>B. 资源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p><p>C. 医生处方与病人病情之间的关系</p><p>D. 设计蓝图与建筑实践之间的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C、D均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不符合题意;B都是存在,没有涉及到意识,适合题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甲同学说:“我喜欢理工科,从没想过当哲学家,考大学又不考哲学。所以,没有必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p><p>乙同学说:“哲学对我们很重要,哲学是一种方法论,学好哲学不但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工科的知识。”</p><p>结合所学哲学知识,试分析并评论上述两位同学对哲学的看法。</p><p> </p></div></div>
<div><p>【答案】(1)甲同学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学习哲学,不仅仅是哲学家的事情,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学好哲学尤其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理解具体科学知识,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无论是学文科还是学理工科,当不当哲学家,都要了解和学习哲学。</p><p>(2)乙同学认为哲学是一种方法论,他看到了哲学对具体科学和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其正确的一面。但是,他错误地认为哲学仅是一种方法论,而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乙同学的看法是不全面的。</p><p>【解析】本题借助甲乙同学的观点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p><p>甲同学的观点,没有看到学习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乙同学认为哲学是方法论有道理,但忽视了哲学同时也是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乙同学的观点不全面。</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知道。”费尔巴哈反驳贝克莱:“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p><p>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p><p>(2)谈谈你受到的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贝克莱认为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知道,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费尔巴哈则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才能被人所感知,这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p><p>(2)①哲学上存在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实践已充分证明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2分)②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当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p><p>【解析】本题借助哲学家的观点考查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时要深刻领会哲学寓意,明确哲学道理。</p><p>(1)本题考查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和费尔巴哈观点的对立,实际是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然后结合贝克莱和费尔巴哈的观点细化分析。</p><p>(2)本题要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面对哲学上存在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明确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得出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结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