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当你无所事事时,时间过得很慢;当你专心做事时,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这说明</p><p>A. 时间会因自己的感觉发生变化</p><p>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p><p>C. 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p><p>D. 意识是认识主体的纯主观感受</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对于“时间”这一客观存在,不同情况下感觉不同,这就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时间是客观的,不会因自己的感觉而发生变化,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选项说法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高性能的电子计算机能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因此,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否认了</p><p>A.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p><p>B. 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p><p>C. 意识对人脑的依赖</p><p>D.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认为计算机是有意识的,否定了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不科学,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而不是大脑的机能,排除;B、D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以及世界的可知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所示漫画《腾不出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99ba8a93/SYS201801021842224917153529_ST/SYS201801021842224917153529_ST.001.png" width="203"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B. 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p><p>C.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D.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漫画《腾不出手》的主人公只顾搬雨伞,没有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取避雨措施,说明他没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漫画中的主人公没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B、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气者,理之依也”与“物是观念的集合”的分歧是</p><p>A. 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p><p>B.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p><p>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p><p>D. 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由此可见,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p><p>A.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p><p>B.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p><p>C.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p><p>D.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的大体意思是说,天的运行有其规律,不会因为尧是圣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灭亡;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放弃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阔而放弃广大。由此可见,荀子的观点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社会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排除;D选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历尽坎坷垫底出线,淘汰赛疯狂逆袭,决赛中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冠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排精神。下列关于“女排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有</p><p>①“女排精神”属于意识范畴,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p><p>② 女排夺冠既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又是意识决定论的表现</p><p>③ 只要拥有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p><p>④“女排精神”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意义</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女排精神”属于意识范畴,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意义,故选项①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我们既要坚持物质决定论,又要坚持意识的反作用论,排除;选项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古代哲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往往又同朴素唯物论相结合。下列体现二者有机结合的是</p><p>A.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p><p>B.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p><p>C.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p><p>D.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不符合题意,“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B选项符合题意,“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体现二者有机结合,应选;C选项不符合题意,“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虽然属于辩证法,但未涉及朴素唯物主义,排除;D选项不符合题意,“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中学生群体中相信“星座和命运有关”的占70%。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p><p>A. 朴素唯物主义 B. 教条主义 C. 唯心主义 D. 马克思主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中,中学生相信星座和命运有关,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中的客观唯心主义,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而不是朴素唯物主义,排除;B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相信星座和命运不属于教条主义,排除;D选项不符合材料,相信星座和命运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联系。</p><p>① 固有的 </p><p>②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p><p>③ 现象的 </p><p>④ 本质的</p><p>⑤ 必然的 </p><p>⑥ 偶然的 </p><p>⑦ 稳定的 </p><p>⑧多变的</p><p>A. ①③⑤⑧ B. ①④⑤⑦ C. ②③⑥⑧ D. ②④⑤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规律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固有”是指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是人为强加给事物的联系,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人们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本质”是指规律表现着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而不是外部联系和表面现象。“必然”是相对于偶然来说的,它是指在事物运动和发展过程中一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稳定”是相对于暂时而言的,是指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反复发生作用,而不是暂时的。由此可见,选项①④⑤⑦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规律是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排除;选项⑥说法错误,规律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北京同仁堂药店内有一副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着这份承诺,使同仁堂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成为国药第一品牌。这表明</p><p>A.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p><p>B. 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p><p>C. 精神不是万能的</p><p>D.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正是靠着这份承诺,使同仁堂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成为国药第一品牌”说明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排除;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但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又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这一现象体现的哲理是</p><p>A.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决定</p><p>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p><p>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p><p>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但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又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说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由此可见,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物质与意识不能相互决定,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排除;D选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真理就是人与人之间达成的共识”这句话否认了真理的</p><p>A. 特殊性 B. 相对性 C. 客观性 D. 绝对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为“真理就是人与人之间达成的共识”没有看到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不是真理的特征,排除;B、D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客观性,而不是相对性和绝对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量力而行”即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对于这句话的哲学分析,下列认识正确的是</p><p>①“量力而行”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p><p>②“量力而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p><p>③“量力而行”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p><p>④“量力而行”否认了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量力而行”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量力而行”并没有否认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两种观点都认为</p><p>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p><p>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p><p>C.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p><p>D. 世界是静止不变的</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气者,理之依也”和“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该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而不是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排除;C、D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并没有涉及运动、静止,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p><p>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p><p>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p><p>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p><p>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错误,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是错误的;③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但并不是离开哲学具体科学就不会进展;材料中“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②④正确,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td colspan="2" style="width:4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r /> </p></td><td style="width:165.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 学<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科学<br /> </p></td></tr><tr><td rowspan="3" style="width: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br /> </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研究对象<br /> </p></td><td style="width:165.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个世界<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某一特定领域<br /> </p></td></tr><tr><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br /> </p></td><td style="width:165.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br /> </p></td></tr><tr><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br /> </p></td><td style="width:165.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br /> </p></td><td style="width:184.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br /> </p></td></tr><tr><td colspan="2" style="width:48.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br /> </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0.4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r /> </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古诗文给人以深刻的哲学思考。“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涵的哲理是</p><p>A. 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p><p>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p><p>C.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未变</p><p>D. 事物的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古诗的大意是说,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这说明发展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 C、D选项说法错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由想到登”的过程,但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还是直观、形象、浅层次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清晰。这是因为</p><p>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限制</p><p>②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都有一个过程</p><p>③任何认识运动都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p><p>④错误总是伴随着人们对真理探索的全过程</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过程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限制,复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都有一个过程,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认识运动是波浪式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排除;选项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是</p><p>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p><p>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他们所理解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已经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了,他们已经给“水”赋予了普遍性和抽象性的意义。因此,作为世界本原的“水”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故选项①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④说法错误,不能将其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p><p>A. 人与人的关系</p><p>B.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p><p>C.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p><p>D. 人与世界的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p><p>A. 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p><p>B. 它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p>C.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p><p>D. 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根本的原因在于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D选项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B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实的发展还会给我们提出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p><p>①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p><p>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p><p>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p><p>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p><p>A. ①②③</p><p>B. ②③④</p><p>C. ①③④</p><p>D. ①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不断发展。由此可见,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④说法错误,认为一切行为和认识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述为标准是一种教条主义,是对认识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误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p><p>①.科学基础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p><p>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p><p>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p><p>④.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A. ①②③</p><p>B. ①③④</p><p>C. ②③④</p><p>D. ①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这些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由此可见,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向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p><p>A.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p><p>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p>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p><p>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材料中的预言属于世界观范畴,采取的措施属于方法论范畴,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D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属于主观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C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不同</p></td><td style="width:16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p></td><td style="width:185.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二者的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6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p></td></tr></table><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一直从未停止:</p><p>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回溯37年间高考制度演变,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p><p>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回溯这轮高考改革,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p><p>2017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订工作再次开展,方案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p><p>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p><p>(1)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p>(2)《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p><p>(3)如何确定高考改革方案,引发各方关注。请结合省情,为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确定提出一个看法,并说明其辩证唯物论的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⑴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p><p>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总体上坚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p><p>③我国高考制度不断调整与完善,坚持稳中求变,说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⑵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p><p>②认识和真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 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几易其稿,最终“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明确被提出。</p><p>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新的高考制度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⑶示例一:</p><p>看法:江苏高考改革,应考虑江苏人口多、教学水平较高的实际。</p><p>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p><p>示例二:</p><p>看法:江苏高考改革应遵循教育规律,不可盲目冒进。</p><p>依据: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按规律办事。</p><p>【解析】本题以高考改革为材料设置情景,考查运动和静止、认识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阐释、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考查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然后结合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进行分析,回答时注意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p>(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6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形成了16个专题、共计80万字的专题报告”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经过了数轮讨论,几易其稿,多方征求意见”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不同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制度”,是真理具体性、条件性的体现。</p><p>(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省情,为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确定提出一个看法,并说明其辩证唯物论的依据,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唯物论的内容包括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知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选取相关理论进行说明即可,难度不大。</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切从实际出发</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别</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位</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依据</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物质决定意识原理</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矛盾特殊性原理</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辩证法领域的体现。二者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p></td></tr></table><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材料一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p><p>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p><p>(1)材料一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p><p>(2)材料二中的哲学家属于哪种哲学派别?谈一谈该哲学派别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p><p>(3)请谈一谈上述材料观点的分属什么派别?根本分歧是什么?</p><p> </p></div></div>
<div><p>【答案】(1)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2)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p><p>(3)分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根本分歧是 物质和意思何者为世界本源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源,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源。</p><p>【解析】本题以历史人物对哲学的相关论述为材料设置情景,考查哲学基本派别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一中的哲学家的派别及主要观点,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认为“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p><p>(2)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二中的哲学家的派别、主要观点及局限,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根据“气”进行判断,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本原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该观点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p><p>(3)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上述材料观点的派别及其根本分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联系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一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它们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其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了13 亿中国人。“为了金山银山,毁了绿水青山”的情况屡见不鲜,“咬定绿色发展、刷新国家颜值”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p><p>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且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取得新进展。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报告》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将这一理念在开局之年落到实处。</p><p>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地位。</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针对这一现实,“十三五”规划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地位。</p><p>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绿色发展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实现绿色发展,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p><p>④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绿色发展,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p><p>【解析】本题以《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材料设置情景,考查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解答这类题目要弄清试题的设问对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限定、设问所规定的试题的类型以及设问所规定的行为主体等方面。本题中考生需要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自然界的客观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