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7:34

度海南省崖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理科班期末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百多年前,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今天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在塑料袋被广泛使用的今天,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人们正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这反映了(&#xa0;&#xa0; )</p><p>A. 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p><p>B.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用于实践</p><p>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D.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选;材料没有反映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B项不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人们正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反映了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xa0; &#xa0;)</p><p>A. 客观实在性</p><p>B. 永恒性</p><p>C. 可知性</p><p>D. 不可知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A项正确;永恒性、可知性均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C项不选;物质不是不可知的,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明代的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在他看来,凡是认识之真切、情感之发动、意志之决断,都是行(实践)。对此认识错误的是(&#xa0;&#xa0; )</p><p>A. 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p><p>B. 王阳明坚持“知就是行,行就是知”</p><p>C. 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p><p>D. 科学地揭示了实践的概念</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表明王阳明坚持“知行合一”的学说,认为实践就是认识活动,否认了实践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哲学在实践观上的表现,因此A、B、C三项的认识都是正确的。D项错误,它没能正确地认识实践的含义。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23日《经济日报》报道,在治理荒漠化土地过程中,一些不适宜种树的地方在费尽心思的植树造林,结果是年年种树不见树。有些地方为种树,超采地下水,影响周围植被,“绿了一线,黄了一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p><p>【1】在不适宜种树的地方费尽心思的植树造林,结果是收获甚微。这说明(&#xa0;&#xa0; )</p><p>A. 人类改造自然界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承认自然界规律的客观性</p><p>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p><p>C. 人们能够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p><p>D.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p><p>【2】上述材料告诉我们(&#xa0;&#xa0; )</p><p>A. 应承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p><p>B.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p><p>C. 主观主义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必然给工作带来损失</p><p>D.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C</p><p>【解析】本题以治理荒漠化土地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自然界的客观性、主观主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1】在不适宜种树的地方植树,结果收获甚微,这说明人类改造自然必须先承认自然界规律的客观性,A项正确;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是材料所强调的,B项不选;材料不是要强调人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C项不选;D项也不是材料要强调的,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p>【2】材料中人们违背自然规律做事,植树没有取得成功,甚至对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说明做事情不能从主观出发,因为主观主义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必然给工作带来损失,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里的“物质”是指 (&#xa0;&#xa0;&#xa0; )</p><p>A. 世界上不存在的一切事物</p><p>B.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p><p>C.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p><p>D. 世界上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万事万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物质不是世界上不存在的一切事物,A项不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项正确;哲学上的“物质”不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也不是指世界上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万事万物,C、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xa0;&#xa0; )</p><p>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xa0;&#xa0;&#xa0;&#xa0;         </p><p>②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xa0;&#xa0;&#xa0;&#xa0; </p><p>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问题&#xa0;&#xa0;&#xa0;&#xa0; </p><p>④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p><p>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①②④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02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决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了(&#xa0;&#xa0; )</p><p>A. 要正确的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p><p>B. 人们的认识具有无限性</p><p>C. 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p><p>D. 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选;“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了人们的认识具有无限性,B项正确; C、D两项强调了这个事件“说明”了什么,而不是强调这个事件“表明”了什么,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xa0;&#xa0; )</p><p>A. 只有现世才有智慧</p><p>B. 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p><p>C. 对世界的思考</p><p>D.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说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D项正确,A、B、C选项均不是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p><p>A.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 “形 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p><p>C. 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 “物是观念的集合”</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物是观念的集合”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AD观点与题意不符;B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故正确反映了该问题;C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也没有正确反映,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般而言,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在特殊条件下这个定理并不成立:在球形凹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可见(&#xa0;&#xa0; )</p><p>A. 世界上没有真理</p><p>B. 所有的认识都是真理</p><p>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D. 真理是不需要检验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世界上没有真理观点错误,A项不选;所有的认识都是真理观点错误,B项不选;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在平面内成立,在球形凹面和凸面上不成立,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项正确;真理也是需要实践检验的,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时间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p><p>【1】上述论断说明(&#xa0;&#xa0; )</p><p>①理论和实践应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xa0;&#xa0;&#xa0; </p><p>②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xa0;&#xa0;&#xa0;</p><p>③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xa0;&#xa0;&#xa0;&#xa0; </p><p>④认识具有无限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④</p><p>【2】之所以要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因为(&#xa0;&#xa0; )</p><p>A. 学习间接经验只要结合实践就能真正消化、理解</p><p>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C. 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p><p>D.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第一性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B</p><p>【解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时间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无限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时间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说明理论和实践应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马克思主义也应不断发展。①④正确;②的说法过于绝对,不选;“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说法夸大,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p>【2】A项说法过于绝对,不选;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也要不断发展,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项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本题无关,C项不选;理论与实践相比,理论不是第一性的,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这样两句话:一是“思维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据此,回答下面小题。</p><p>【1】“思维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表明(&#xa0;&#xa0; )</p><p>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p><p>B. 思维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p><p>C.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p><p>D. 人脑能够自行产生意识</p><p>【2】“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强调了(&#xa0;&#xa0; )</p><p>A. 物质决定意识</p><p>B.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p><p>C. 人的意识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p><p>D. 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B</p><p>【解析】本题以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的精神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p><p>【1】意识不一定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A项本身说法错误;“思维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表明了思维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B项正确;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没有说明为什么“思维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C项不选;人脑能够自行产生意识的说法错误,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p>【2】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这强调了思维对物质的作用,强调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规律的是(&#xa0;&#xa0;&#xa0;)</p><p>①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xa0;&#xa0;&#xa0;&#xa0;  </p><p>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xa0;&#xa0;&#xa0;</p><p>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xa0;&#xa0;&#xa0;&#xa0;&#xa0; </p><p>④ 元素序号越大,它的半衰期就越短</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是一种现象,不是规律,①不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元素序号越大,它的半衰期就越短揭示了事物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规律,②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没有揭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现象,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1月份目前,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89%,其重要原因是,国内厂商更能够贴近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出符合中国手机用户心理的电子消费产品。这表明(&#xa0;&#xa0; )</p><p>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p><p>B.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p><p>C. 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国内厂商更能够贴近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出符合中国手机用户心理的电子消费产品”这表明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取得成功,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p><p>(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p><p>(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p><p>(2)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p><p>【解析】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理论来源这两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本试题相对简单,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p><p>(1)考生结合教材可知,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p><p>(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中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赵同学在学习哲学时,遇到一个困惑:都说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现代技术却可以种瓜的豆;特别是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使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不是说明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吗?</p><p>请你帮忙为小赵同学解除困惑。</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p><p>(2)但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因为人具有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的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3)种瓜得豆,克隆技术的出现,不是对规律的改变和创造,而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某些具体条件,为人的预定目标服务。这正是人们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表现。</p><p>【解析】本题以小赵同学在学习哲学时遇到的一个困惑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规律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回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先解释规律为什么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为什么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然后再分析说明种瓜得豆、克隆技术的出现,不是对规律的改变和创造,而是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表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度海南省崖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理科班期末考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