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7:21

高二下学期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继卫星被誉为“卫星的卫星”,主要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我国于2008年开始相继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02、03星,建立起中继卫星系统,2016年天链一号04星又挺进浩瀚苍穹,接替01星,助力我国中继卫星系统更新换代。在2006年10月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中,中继卫星系统首次实现了航天员与地面同步收看《新闻联播》,画面、语音清晰流畅。还实现了航天员与地面之间首次双向视频通话,进一步提高了天地通话质量。这表明</p><p>①人类探索世界的活动离不开科学仪器的使用</p><p>②人类探索世界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p><p>③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④提高航天员与地面的沟通协同质量是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价值的重要体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践的特点的知识。材料没有体现出科学仪器对于人类探索世界活动的重要性,排除①;材料不是强调理论创新的重要性,③排除。人类探索世界的活动是实践活动,人类探索世界的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故选项②正确;“中继卫星系统首次实现了航天员与地面同步收看《新闻联播》,画面、语音清晰流畅。还实现了航天员与地面之间首次双向视频通话,进一步提高了天地通话质量”说明提高航天员与地面的沟通协同质量是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价值的重要体现,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很多同志都参与这项研究,都做出了贡献。”这是强调实践活动的</p><p>A. 物质性    B. 能动性    C. 社会性    D. 主观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践的特点的知识。A不符合题意,“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故排除;  选项B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实践客观物质性活动  ,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周恩来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因为真理是(  )</p><p>A. 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直观反映    B. 客观对象对于人的意义    C. 客观世界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知识。选项A错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故排除; 选项 B与题意不符,“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强调真理的客观性,故排除;  C与题意不符,选项C强调的是有用性,是实用主义观点;故本题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这里一致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3ac00153/SYS201801021845474688148331_ST/SYS201801021845474688148331_ST.001.png" width="183"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解自然</p><p>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p><p>③豪华尽山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p><p>④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漫画中的鱼想变成蝴蝶,这是不可能的,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不合题意,“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解自然”意思是谁在鞭策四时的运转呢,万物的兴衰死亡其实皆由于自然,强调规律的客观性; ③不合题意,“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意思是:奢华生活来自于不断努力后取得的成功(而在没成功前该当艰苦卓绝).而安逸享乐的背后经常隐藏着祸患(不要过度贪恋安逸享乐),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故 ②符合题意;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把开展“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p><p>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p><p>②方法论影响世界观</p><p>③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向导   </p><p>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要求把开展“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向导,故①③符合题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②错误;④与题设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④。故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典名句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诗句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蕴含的哲理相近是</p><p>A.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p>B.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p><p>C.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p><p>D.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规律的客观性的相关知识,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材料中的古语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意识不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强调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与题意一致,故B符合题意;“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强调认识的深化发展,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述诗句说明( )</p><p>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p><p>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p><p>C. 运动和静止不可分</p><p>D. 事物的变化是前进的上升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知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述诗句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不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和静止不可分,故B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事物的变化是前进的上升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材料体现的方法论原则是</p><p>A. 物质决定意识</p><p>B. 一切从实际出发</p><p>C. 矛盾具有特殊性</p><p>D.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辨别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排除法。物质决定意识属于世界观,非方法论,故排除A;此题答题范围是辩证唯物论,即唯物论,“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者属于辩证法,故排除CD;“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故B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命名为“悟空”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卫星“悟空”上装载的迄今为止观测能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将在太空中开展高能电子及高能伽马射线探测任务,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人们对“暗物质”的探索表明</p><p>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p><p>②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联系        </p><p>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p><p>④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p><p>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通过观测能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来探索暗物质,体现了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工具的改进延伸了人们的认识器官,深化的人们的认识,①正确,同时也说明了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正确;②错误,认识工具发展能够促进认识的深化;③与材料无关。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过多部门、多方面、多年的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我国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制度的改革,由此在我国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将成为历史。这表明实践(   )</p><p>①是检验认识的有用性标准      ②具有直接现实性 </p><p>③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而不是检验认识有用性的标准,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而不是认识,故排除;题肢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嫦娥五号”作为三期工程“主打星”,将于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吕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完成探月工程的重大跨越——带回月球样品。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p><p>①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p><p>②实践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p><p>③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xa0;</p><p>④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材料中“嫦娥五号”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故①符合题意;“完成探月工程的重大跨越——带回月球样品”是发射“嫦娥五号”的目的,体现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③符合题意;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故②错误;实践决定认识,但实践和认识不是总是一致的,故④错误。故本题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生活处处有哲学           </p><p>②哲学源于人们在思维中对认识的追问和思考</p><p>③哲学智慧是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p><p>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③正确;②错误,因为哲学源于实践;④错误,因为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与下边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相近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d72c59ee/SYS201801021817297595127474_ST/SYS201801021817297595127474_ST.001.png" width="179"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②诗中有面,面中有诗</p><p>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④一人传虚,万人传实</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漫画中“同一扇窗户向上看是风景,向下看是泥土”,说明了角度不同,认识不同,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两个观点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故①③正确;“诗中有面,面中有诗”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不符合题意,故②排除;题肢④强调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下列与王阳明这首诗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p><p>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p><p>B. 气者,理之依也</p><p>C.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p><p>D. 天地合而万物生</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A符合题意,题干诗句认为人的心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入选;  B不合题意,题干诗句体现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气者,理之依也”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  C不合题意,题干诗句体现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  D不合题意,题干诗句体现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天地合而万物生”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排除,  故本题选A。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把研究鉴赏中国书法比作“剥洋葱”,那么随着一层一层的洋葱被剥离开来,你会发现裹在最里面的“葱心”--书法哲学。这个“葱心”隐而不露却最有生机。这种书法哲学(  )</p><p>A. 人人都有,可能自发形成</p><p>B. 是“科学之科学”</p><p>C. 产生于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之前</p><p>D. 是对书法艺术的抽象与概括</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说法错误,哲学不是人人都有,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要通过研究形成;  B说法错误,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C说法错误,哲学产于生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产生于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之前;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前,国人非常重视养生,一些人喜欢将一些中药当茶饮,认为中药当茶饮有保健作用其无毒副作用。实际上,中草药时不宜长期当做茶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例如枸杞湿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但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的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泡饮。这一事例蕴含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道理是(   )</p><p>A. 物质次定意识,要求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p><p>B.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客观符合主观,一切从实际出发</p><p>C. 矛盾且有特殊性,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枸杞湿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但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不宜泡饮”体现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实际,因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选A;B错误,我们让主观符合客观,不是客观符合主观;C和D不是唯物论的观点。</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高二(2)班同学围绕“抓住战略机遇,建设美好巢湖”这一主题,广泛搜集资料,开展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p><p>【美好乡村】建设美好乡村,是建设美好巢湖的重要任务。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首创精神;二要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乡村特色,体现田园风貌;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在建设模式上不搞一刀切。</p><p>请你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考点范围明确,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包括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解答时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将材料要点转化为教材理论要点,突出乡村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在建设模式上不搞一刀切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说明要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自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成功,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后续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也曾多次开展一箭多星的发射任务。专家透露,还将研制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打造长征六号升级版,为宇航发射提供多样化选择。</p><p>材料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高压补燃循环无毒无污染液氧煤油发动机、“三平”测发模式,成功突破高精度控制技术、氧箱自增压技术、燃气滚控技术、箭地一体化快速测发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它“更有力”、“更环保”、“更快捷”、“更精准”、“更经济”,贯彻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p><p>&#xa0;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p><p>(1)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从无到有,再到“一箭20星”,甚至将来的更先进的发射技术。这表明人类的认识过程具有哪些特征? </p><p>(2)长征六号的研发,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从而实现了多重目标,贯彻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请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其合理性。</p><p>(3)有的同学认为,要向火箭研究人员学习敬业精神,有了他们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必将推动伟大中国复兴梦的实现。请用“意识的作用”相关知识阐述其科学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 (2)①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长征六号的研发,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必须服务、服从于发展全局。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利用关键技术突破实现长征六号研发,通过长征六号的研发,助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3)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内催人向上,使人奋进。</p><p>【解析】本题以我国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全新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为话题,详细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从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角度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意识的反作用的知识。</p><p>(1)本题题考查认识的特点,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准确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方向是“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哪些特征”,实质是考查认识活动的特点,可以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比如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p><p> (2)本题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难度中等,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方向是“长征六号的研发,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从而实现了多重目标,贯彻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请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相关原理阐明其合理性”,可以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比如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并且注意原理和方法论结合起来分析说明即可。 </p><p> (3)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难度中等,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准确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确定知识的限定范围是意识的作用,设问的方向是“有的同学认为,要向火箭研究人员学习敬业精神,有了他们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必将推动伟大中国复兴梦的实现,请用‘意识的作用’相关知识阐述其科学性”,可以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比如意识能动作用的两个表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尤其是着重分析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以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疟疾避世界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每年导致近200万人死亡。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屠呦呦,从1969年就开始了探索防治疟疾的历程。她整理历代医箍、遍访老中医、搜集民间良方并反复筛选,发现青蒿对疟原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初采用传统方法对青蒿进行提取,但抗疟效果甚微;于是改用乙醇冷浸法实验,所得青蒿提取物药效有所提高;直到1972年,改用低沸点溶焖法实验,终于使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按照低沸点溶剂法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p><p>屠呦呦对青蒿索提取方法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①整理历代医籍、遍访老中医、搜集民间良方并反复筛选,发现青蒿对疟疾原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p><p>②从采用传统方法、乙醇冷浸法,直到发现低沸点溶焖法成功提取青蒿,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p>③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按照低沸点溶焖法产生的青霉素对疟疾虫的抑制率达到100%,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④按照低沸点溶焖法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昌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分析屠呦呦对青蒿索提取方法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整理历代医籍、遍访老中医、搜集民间良方并反复筛选”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采用传统方法、乙醇冷浸法,直到发现低沸点溶焖法成功提取青蒿”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发现按照低沸点溶焖法产生的青霉素对疟疾虫的抑制率达到100%”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挽救了全球特别昌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下学期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第三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