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3月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江三峡枢纽工程建成以来,积极发挥防洪功能,科学调度,合理运行,及时调节下泄流量,有效拦水削峰,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威胁。三峡枢纽取得防洪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 )</p><p>①认识规律,改变规律,才能变害为利,造福人类</p><p>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事情的出发点</p><p>③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p><p>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规律的普遍性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想问题办事情要按规律办事,故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把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使用了,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 )</p><p>①黑格尔的辩证法 ②生物进化论 ③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④空想社会主义</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故选项①③正确。选项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p><p>A.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p><p>B. 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p><p>C. 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p><p>D. 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所有的哲学都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B、D说法错误;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符合题意。故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可以表述为( )</p><p>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p>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p><p>③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p><p>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说法均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p><p>A. 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p><p>B. 哲学可以反作用于时代</p><p>C. 哲学是对时代的正确反映</p><p>D. 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哲学源于时代的实践,又反作用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故A、B、D分析正确。C错误,哲学可能正确反映时代,也可能虚幻歪曲的反映时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 )</p><p>A. 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性</p><p>B. 客观存在性    运动</p><p>C. 客观实在性   运动</p><p>D. 客观实在性    联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一哄而下》启示我们要( )</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f748ed1/SYS201801021846587060548678_ST/SYS201801021846587060548678_ST.001.png" width="288"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坚持与时俱进 B. 坚持从实际出发 C. 发挥主观能动性 D.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漫画一哄而下讽刺的是一些人不顾实际的行为,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f748ed1/SYS201801021846588466244451_ST/SYS201801021846588466244451_ST.001.png" width="233"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p>B. 批判继承,自我否定</p><p>C. 挑战传统,标新立异</p><p>D. 实事求是,尊重规律</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该漫画讽刺了一些人自以为聪明,与众不同搞创新,而实际上违背客观规律,没有从实际出发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故D正确;AC是对漫画中行为人的肯定,说法错误;漫画中的行为人是对他人的否定,不是对自身的否定,B与漫画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稳中求进,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稳中求进”主要体现了( )</p><p>A.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p><p>B.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p><p>C.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p><p>D.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稳中求进,有稳,体现的是相对静止,进,代表着变化,运动,所以本题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A当选;其它选项表达范围都与本题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脱壳后为小米。但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对谷子遗传资源的群体结构缺乏了解,限制了对谷子基因资源的高效发掘和深度利用。近期,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出谷子基因组重要图谱,这对未来禾谷类作物的品种改良、能源作物的遗传解析产生深远的影响。材料揭示了( )</p><p>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p><p>②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p><p>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p><p>④认识水平制约实践活动的效果</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对谷子遗传资源的群体结构缺乏了解,限制了对谷子基因资源的高效发掘和深度利用”,体现了人类的认识水平制约实践活动的效果,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题中材料“近期,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出谷子基因组重要图谱,这对未来禾谷类作物的品种改良、能源作物的遗传解析产生深远的影响”,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实践活动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说明( ) </p><p>①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p><p>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p><p>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p><p>④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结果。本题的题意是说我们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结果。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故本题选C项。③④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p><p>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p><p>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p><p>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p><p>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故选项②③④正确。选项①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许多典故中包含着深邃的哲学道理,下列成语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f748ed1/SYS201801021846595029884356_ST/SYS201801021846595029884356_ST.001.png" width="285"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f748ed1/SYS201801021846595029884356_ST/SYS201801021846595029884356_ST.002.png" width="286"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的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是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选项AC反映的是从主观出发、选项B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p><p>A.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p><p>B.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p><p>C. 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p><p>D.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哲学的基本派别的知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落月后,着陆器开展就位探测,“玉兔”离开“嫦娥”怀抱在月面“走”起来开展巡视探测。探月工程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各方面条件允许,我们还要探索火星,探索太阳,探索小行星。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p><p> ①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p><p>②实践的发展源于人的认识需要</p><p> ③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p><p>④实践创新依赖于科技创新</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点的知识。根据材料“未来各方面条件允许,我们还要探索火星,探索太阳,探索小行星”可以判断选项①③正确。选项②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杞人忧天”说的是春秋时,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忧天会塌、地会陷,害怕自己没有容身之所,弄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则寓言启示人们( )</p><p>①自然界是客观的 </p><p>②人类社会是客观的</p><p>③自然界瞬息万变,不可捉摸</p><p>④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知识。杞人忧天违反了自然界的客观性,故选项①④正确。选项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是不可知论,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而不能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要求。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p><p>A. 客观物质性 B. 社会历史性 C. 主观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对历史人物评价,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而不能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要求,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 )</p><p>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p><p>②“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p><p>③“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p><p>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种历史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历史形态。辩证法坚持联系的、全面的、相对的观点,形而上学坚持的是孤立的、片面的、绝对的观点。①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适合题意;②均是唯物主义,③均是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p>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下列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认识正确的有( )</p><p>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p><p>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发展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p><p>③哲学研究整个世界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问题</p><p>④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选项②颠倒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故排除。选项③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而不是联系,故排除。选项①④正确揭示了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安徽省池州市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过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但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该市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以青山清水为本,走绿色现代化之路”的发展方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强抓生态农业,培育了七大生态基地;突出生态旅游,推动以九华山为龙头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发展生态工业,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目标; 建设生态城乡,实现经济、城乡和环境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实施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程,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p><p>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和“把握规律”的相关原理,分析池州市是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p> </p></div></div>
<div><p>【答案】(1)自然界是物质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池州市在发展过程中,实施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p>(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池州市以青山清水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p>(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池州市既尊重自然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p>【解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p>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和“规律”的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p><p> </p></div></div>
<div><p>【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资源约 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实际,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p><p>(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正确的价值理念。 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p><p>(3)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美丽中国,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就是尊重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p><p>【解析】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要求考生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和“规律”的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和“规律”的相关原理,然后考生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p><p>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p><p>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p><p>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p><p>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p><p>③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p><p>【解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成果的发展的历程以及文艺复兴事情的思想运动情况为载体,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属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此,实施了36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p><p>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从”人多力量大”一一鼓励生育,到“计划生育”一一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然后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单独二孩”政策一一生育政策适当放宽,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一一全面实施二孩政策。</p><p>结合材料,运用教材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历程。</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每次生育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都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并促进了当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②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同时期生育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都是从当时国情出发做出的选择。</p><p>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是一个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过程。</p><p>【解析】本题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实施为话题,以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过程为载体,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 “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历程,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然后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