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________的原则。( )</p><p>A. —律平等 B. 同步发展 C. 优胜劣汰 D. 日渐趋同</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故A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之间有发展程度的差别,应共同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和优胜劣汰,各民族文化之间没有优劣之别,故B、C错误。文化的发展应维护多样性而不是日渐趋同,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p><p>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p><p>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p><p>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p><p>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2月26日无疑是中国影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天,《美人鱼》票房突破30亿元关口,怒刷中国电影单片票房历史记录!观众评《美人鱼》有三好一是好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二是好心情,看后让人心情愉悦;三是好技术,创新影视工业化技术,VR/AR、动作捕捉、大数据、特效制作等技术的发展。材料表明</p><p>①影视作品内容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电影产业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p><p>③影视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电影产业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肢①表述错误,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同时,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题肢③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实践活动。题目中,《美人鱼》获得了人们的好评,说明了该作品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故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春节期间,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既有思想性,又有喜剧性,深受观众喜爱,九天拿下21亿票房。这说明</p><p>①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p><p>②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p><p>③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 </p><p>④文化产品应自觉迎合观众口味</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九天拿下21亿票房。这说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④说法错误,文化产品不能一味的迎合观众口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发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说哲学研究的时间还没有到或已经晚了,就像说享福的时间还没有到或已经晚了一样。”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是因为</p><p>①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根本观点和方法</p><p>②哲学告诉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知识和方法</p><p>③哲学为人们提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p><p>④哲学以认识世界为目的,让人们不断感悟真理</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哲学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生活离不开哲学,哲学能使人们生活的更美好,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哲学并不能告诉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知识和方法,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哲学以改造世界为目的,让人们不断感悟真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p><p>A.民主法治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p><p>C.经济体制改革 D.政治体制改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因此B项正确;民主法治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均不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故本题答案选择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指出,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要求我们</p><p>①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p><p>②努力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p><p>③认真寻找研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更多见证 </p><p>④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强调用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故题肢①②符合题意。题肢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④中“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说法虽然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这是央视猴年春晚歌曲《六尺巷》。这首歌得名于康熙年间宰辅张英对安徽桐城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歌曲传唱后,人们纷纷前往实地领悟,体会其互敬礼让、和谐包容、进退有度的文化内涵。它告诉我们</p><p>①发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p><p>②文艺创作就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p><p>③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p><p>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且享用文化</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错误;文艺创造不仅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还要立足社会实践、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②错误;歌曲《六尺巷》通过央视猴年春晚广为传唱,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③符合题意;《六尺巷》得名于康熙年间宰辅张英对安徽桐城邻居“让出三尺”的故事,歌曲传唱后,人们纷纷前往实地领悟,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且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p><p>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短信文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p><p>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p><p>C.文化决定经济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短信文化的发展促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个环节不断延伸,说明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所以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排除A、B;C观点错误。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7日下午,长沙晚报星辰国际艺术中心隆重庆祝三八妇女节,近200名星城佳丽,以独特的方式陶冶自己的情操,潇湘女书研究院李爱莲老师给大家带来中国非遗女书文化的话题,轻松愉快地给大家解说女书的传奇、内涵和女书的精神。女书发源于湖南永州江永、道县、江华县潇水流域一带,是千百年来在女性之间使用的一种神秘文字,2006年申报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对“女书”的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最准确的一组关键词是( )</p><p>A、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性、文化创新与发展</p><p>B、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p><p>C、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p><p>D、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女书发源于湖南永州江永、道县、江华县潇水流域一带”说明“女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在女性之间使用的一种神秘文字”说明文明演进,“2006年申报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说明文化多样性。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挖掘、延续和传承工匠精神,2015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国工匠》栏目,讲述了8个工匠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我们应让“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工匠精神</p><p>①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要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加以传承      </p><p>②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p><p>③应得以弘扬,是不断增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p><p>④是与时俱进的,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进行丰富发展</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工匠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进行丰富发展,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工匠精神不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的人生里有别人家的孩子吗?”在中国很多家长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总比自家的优秀。从哲学上看,这种思想属于</p><p>A. 朴素唯物主义 B. 机械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在中国很多家长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总比自家的优秀。从哲学上看没有做到从自己家孩子的实际出发,属于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D选项入选。A、B、C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今,“低头族’’随处可见,走路、吃饭、乘公交、坐地铁……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对着手机屏幕刷微博、打游戏、看视频。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古人低头思故乡,今人低头忘亲情”的现象启示我们</p><p>①现代科技导致了人间亲情的淡漠</p><p>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p><p>③修身律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p><p>④告别传统生活方式,敢于走进社会</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古人低头思故乡,今人低头忘亲情”的现象启示我们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培养健全人格,应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并不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导致人间亲情淡漠,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对于传统生活方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纪录片《家风》以《曾国藩家书》《颜氏家书》《朱子家训》等古代著名的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2016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引发人们对家风的关注。这表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p><p>②传统文化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p><p>③传统文化呈现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p><p>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通过播放纪录片,打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从而影响人们对家风的关注,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通过电视台呈现传统文化,可见文化呈现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共同影响,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不具有时代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观众从韩国电视剧中了解普通韩国人的日常生活状况,看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体现了大众传媒</p><p>A. 具有文化传递和共享的功能</p><p>B. 具有选择、创新的功能</p><p>C. 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p><p>D. 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保证</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国观众从韩国电视剧中了解普通韩国人的日常生活状况,看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说明大众传媒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不符合题意,排除;B选项不是大众传媒的特点,排除;D说法错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保证。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7日,第四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在武汉大学开幕。开幕式上,武汉本土的京剧、汉剧、楚剧以及江西南昌的采茶剧、湖南长沙的花鼓戏等多个剧种轮番上演,为观众献上一台丰盛的视觉盛宴。这表明</p><p>①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p><p>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p><p>③人们在其社会实践中发展文化       </p><p>④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开幕式上,武汉本土的京剧、汉剧、楚剧以及江西南昌的采茶剧、湖南长沙的花鼓戏等多个剧种轮番上演”,说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为观众献上一台丰盛的视觉盛宴”,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剧《太阳的后裔》 不仅使爱奇艺会员数猛增几百万,而且促使淘宝网、蘑菇街、京东、美丽说等各大网络销售平台《太阳的后裔》同款商品火爆热销,主演宋仲基在2016年5月开启了他中国的“吸金”之旅。这表明了(   )</p><p>①各地区文化相互借鉴融合衍生出独有的中国结     </p><p>②文化具有个性和共性</p><p>③文化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p><p>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①选项说法错误。中国结不是各地区文化融合衍生出来的。③选项说法错误,积极向上的文化才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故排除③。韩剧《太阳的后裔》体现的是韩国的个性文化,但也深受我国大众的喜爱说明了文化具有共性。故②选项正确。题目中“主演宋仲基也将于2016年5月开启他中国的“吸金”之旅”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故④说法正确。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既包括物质的富有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富有,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说明</p><p>A.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p>B.文化现象与经济现象是一样的</p><p>C.文化决定经济</p><p>D.综合国力的竞争仅仅是文化的竞争</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强国梦既包括物质的富有也包括精神文化的富有,强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这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故A符合题意。B错误,文化现象不同于经济现象。C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D错误,综合国力的竞争包括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多个方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p><p>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p>C.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强调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对这场“复名”之争的正确认识是</p><p>①考虑到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 </p><p>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 </p><p>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 </p><p>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面对传统文化,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因此认为恢复旧名是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故①错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因此地名是否变化既要关心文化价值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故②符合题意;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历史虚无主义,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故③符合题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不应当只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建设,故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p><p>A.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p><p>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C. 发展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p><p>D. 克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性的东西</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由此可见,A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电视剧《芈月传》的开播,上海观复博物馆“冷字墙”的出现,使生僻字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有专家认为,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如古代流行的割掉人膝盖骨的刖(yuè)刑。随着文明进步,这些刑法被废除,这些字也就很少使用,甚至消失了。材料说明</p><p>A.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p><p>B. 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p><p>C. 汉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p><p>D.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文明进步,这些字也就很少使用,甚至消失了,说明汉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排除;B说法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p><p>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 诵读经典”、“古诗朗诵”, 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p><p>材料二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p><p>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p><p>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p><p>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   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古诗文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古诗文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③推动文化创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优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①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明与沿线各国文明的交流。④加强文化交流,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p><p>【解析】本题为综合性问答题。在试题的设问上,既有宏观视野,也有微观视角,又有全球眼光;在选材上,立足政治学科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反映时代热点;在立意上,坚持能力立意为主,重在价值取向引领,实现立德树人任务。试题分设二个小题考查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点。</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考生结合材料,可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克服错误倾向等知识回答。</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首先可以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角度说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遵循的原则以及首要要求等;其次考生可以从对于外来文化,除了要尊重之外,还要辩证的批判继承;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最后可以从既要欢迎外国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也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p><p>(1)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牢固树立 “五大发展”理念必要性和重要性。</p><p>材料二 屠呦呦是中国“本土选手”首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为寻良药,屠呦呦先整理医籍药志,并走访中医专家,从千余药方中选出640种药物(含青蒿在内),随之展开实验研究,从大量样品中筛选出抗疟活性较强的药物,但研究结果却不理想。屠呦呦重读古医书《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非传统“水煎”法,她由此大胆猜测高温提取会破坏青蒿的药效,于是另辟蹊径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进行提取,从而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有效药物成分。屠呦呦虽身患多种疾病,但她始终坚持工作,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精神使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哲学来源于时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五大发展”理念源自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②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更新人们的观念,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p><p>(2)① 立足于社会实践。从抗疟疾的需要出发,取得抗疟疾的成功,她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②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善于传承,勇于创新。借鉴中医古籍,结合现代的科技知识进行研究,推陈出新,从而取得成功。</p><p>【解析】本题为综合性问答题。试题立足能力考查,紧扣时政热点;试题考查的主体知识、阅读容量、题目类型、设问表述和难易程度都凸显考纲精神。这启示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要做到常练基础知识、积累答题技巧,还要做到主干知识系统化,特殊考点加以巧记。同时考生也要关注社会,熟知时政热点、紧跟时代步伐。试题分设二个小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点。</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必要性和重要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我们的五大发展理念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该理念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说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指向明确,即文化创新。关于文化创新教材已有明确表述,考生在解答时,结合材料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以及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等角度,具体阐明其原因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材料一:《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赢得了中央领导人的赞誉和全国观众的喜爱。党和国家领导人刘云山曾寄语《感动中国》:“希望中央电视台进一步办好《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进一步办好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名牌栏目,让我们的媒体传播始终能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p><p>十几年来,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p><p>(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p><p>材料二 微公益: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p><p>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它的要义倒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就此意义而言,所谓全民公益,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它的意义不限于公益层面,更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新方法、新范式。无须沉湎宏大叙事,无须空谈根本解决,无须凌空蹈虚,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称: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微公益,或者说微革命,就是点燃每个人的心灯,每个人心中的爱和善,用它们照亮中国,照出一个光明的新中国。</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我国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创造了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有益经验。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感动中国人物”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和发展。 </p><p>(2)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公民在实践中确定和选择正确的目标和行为。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⑤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本题以《感动中国》、微公益为背景依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民族精神、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点。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解答本题时需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从立足于社会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必须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我国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本题考查的是文化意义,主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综合国力等角度回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