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土豪”“洪荒之力”、“蓝瘦”“香菇”等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这说明( )</p><p>①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p><p>②网络文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们的生活</p><p>③人们接受文化受知识水平的影响很大 </p><p>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网络热词出现后,受到热捧,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伟大的作家或者演说家更经常使用他们的左侧大脑,或者一侧大脑的神经细胞更加丰富。事实上,所有大脑区域的连接才使人类能够从事创造性或者逻辑性活动。这一研究活动 </p><p>①遵循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道理 </p><p>②佐证了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p><p>③是发挥意识创造性的能动性活动 </p><p>④承认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这一研究活动用客观事实来验证“伟大的作家或者演说家经常使用他们的左侧大脑,或者一侧大脑的神经细胞更加丰富”的意识是否正确,这遵循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道理,①正确;这一研究活动及结果并不能说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②不选;这一研究活动揭示了人类能够从事创造性或逻辑性活动的原因,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体现了这一活动是发挥意识创造性的能动性活动,③正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p><p>A.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p><p>B.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p><p>C.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p><p>D.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的大体意思是说,天的运行有其规律,不会因为尧是圣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灭亡;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放弃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阔而放弃广大。由此可见,荀子的观点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选项说法错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社会规律同样具有客观性,排除;D选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p><p>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p><p>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p><p>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p><p>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17日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再次表明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上天”的技术,但是“入地”的本领还非常有限。例如:对地壳运动的知识却知之甚少,人们还不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以致地震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由此可见</p><p>A.并非所有事物都有运动的规律 </p><p>B.有些规律是可知的,有些规律是不可知的</p><p>C.如果认识了地震规律,就能改变地震规律</p><p>D.真正把握规律,才能有科学预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 </p><p>【解析】</p><p>A选项错误,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C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改变规律。D选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现在,人们还不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以致地震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由此可见有些规律是可知的,有些规律是不可知的。B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凭借TMAX-3D技术打造的真人版魔幻动作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年7月10日上映,截至9月10日,票房已经达9.559亿元,作为中国原创动画电影,该片的成功成为中国电影业的一个历史性标杆。《大圣归来》的3D景深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调配、场景设计等技木方面已经达到了和好莱玛动画电影一样强人的地步,是当代国产动画的新典范。只要进入电影院,当灯光暗下正片开始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和别的当代国产动画都不一样的电影,换言之,这是一部在技水上最为成熟也最为用心的当代国产动画。这说明电影业的发展</p><p>A. 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关键 B. 民族文化是决定因素</p><p>C. 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 要借鉴外来电影文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材料中“《大圣归来》的3D景深效果、画面构图、色彩调配、场景设计等技木方面已经达到了和好莱玛动画电影一样强人的地步,是当代国产动画的新典范”强调了科学技术的作用,选C;A和B夸大了大众传媒和民族文化的作用;D不选,材料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没有强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数据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大数据技术允许中小学和大学分析从学生的学习行为、考试分数到职业规划等所有重要的信息,这对革新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育政策制定的方式与方法具有深刻影响。材料说明</p><p>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p><p>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p><p>③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p><p>④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 </p><p>【解析】题肢①表述错误,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题肢②表述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不意味着任何事物都有联系。材料说明事物的联系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量子隐形传态在概念上类似于科幻小说中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把量子态传输到遥远地点,而无须传输载体本身。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科研成果佐证了( )</p><p>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p><p>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p><p>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p><p>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说法错误,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排除;对量子隐形传态的认识是人类对量子态运动规律的把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故题肢②符合要求;在上述认识指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说明④符合题意;题肢③说法错误,意识不能直接创造出客观事扬,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制约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这种观点 (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f545e29b/SYS201801021848464447843521_ST/SYS201801021848464447843521_ST.001.jpeg" width="121"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p><p>②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具有合理性 </p><p>③包含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p><p>④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把物质的具体形态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①正确;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坚持了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有一定的合理性,②正确;“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这说明了材料中的观点包含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③正确;五行学说有缺陷,不能认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沦,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选项与诗中蕴涵的哲理相近的是</p><p>A.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p><p>C.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p><p>D.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王夫之的观点认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这与D选项诗中蕴涵的哲理相近,可以入选;A不符合题意,“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排除;B不符合题意,“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强调的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排除;C不符合题意,“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强调的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诡辩论和相对主义,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展开的。</p><p>A. 哲学的基本问题</p><p>B.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p><p>C.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p><p>D. 世界观能否决定方法论的问题</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源,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还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C适合题意;A的范围过大,排除;BD不适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文艺晚会选择了世界文化艺术的经典钢琴曲《月光》,古典音乐《欢乐颂》,再加上中国古典的《高山流水》,民间的《梁祝》等,使得中国的历史与世界的历史,中国的情感与世界的情感融为一体,既有中国的厚重,又有世界的宽阔。这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p><p>①抒发了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情怀 ②展示了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p><p>③顺应了文化从个性走向共性的潮流 ④表达了人们对文化多元的殷切呼唤</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材料中的演出“使得中国的历史与世界的历史,中国的情感与世界的情感融为一体,既有中国的厚重,又有世界的宽阔”,抒发了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情怀,展示了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魅力,选A;③不选, 因为各国文化用共性也有个性,而不是从个性走向共性;④与材料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华君武的漫画《雷公演说》主要讽刺了一些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7/41d0b046/SYS201801021754051871464633_ST/SYS201801021754051871464633_ST.001.png" width="178"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不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p><p>②不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p><p>③不明白实际行动此空括重要</p><p>④不理解分工与合作不可分割</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从漫画中鼓上的“空话”可以看出,漫画主要讽刺了只说空话不办实事的社会现象,故②③符合题意。①选项表述错误,漫画中此人有发言,只是这种发言是空话而已。④选项强调的是“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与漫画无关。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小事中可以窥见中国在各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把握国家脉搏。上海滩网红美食“阿大葱油饼”因手续不全、无照经营被上海城管部门责令整改,被迫关门,引发媒体、网民热议,也引起国务院总理高度关注,“这两家小食店可能确实存在证照等问题,但我们基层政府部门也应更多从百姓角度考虑一下,尽量寻求更多人的‘共赢’。”李克强总理从小食店读出的大智慧,启示我们</p><p>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p><p>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p><p>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p><p>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项,“从小事中可以窥见中国在各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把握国家脉搏”,说明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正确;②项表述错误,整体功能并不一定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如果采取不合理的组合,整体功能甚至可能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故排除;③项,从小事中可以窥见问题,把握国家脉搏,说明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故正确;④项表述错误,部分的变化不一定会推动整体的发展,只有关键部分的变化发展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故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政策调整的背后,是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是对以往计生政策的准确评估,也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利益权衡。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体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全面两孩”人口政策的合理性。</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也要随着调整。②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调整人口政策,实行“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发展。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实行“全面两孩”政策是深入细致研究论证、准确评估,权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而进行的人口政策调整,这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p><p>【解析】本题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为背景,考查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实行“全面两孩”人口政策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解答时运用上述原理,结合我国实行“全面两孩”人口政策分析现实意义。回答时按照世界观、方法论和材料分析的顺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5年10月15日至17日,以“希望在田野上——中国梦·让农民出彩” 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隆重举行。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民朋友更加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农民歌会的举办无疑顺应了这一期盼。</p><p>本届中国农民歌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农民当主角,满足农民的精神追求,呼应群众的文化期待,扎根深情的大地,深入火热的生活,以农村为舞台、以“三农” 为题材,创新内容形式、创新题材体裁、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突出“农”字特色,彰显了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展农民风采、讼农村新报、为农村放歌、为时代喝彩,把群众的生活装扮得更加多姿多彩,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农村文化、农民艺术不断繁荣发展,坚定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本届中国农民歌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的启示。</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扎根深情的大地,深入火热的生活,启示我们: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农民当主角,呼应群众的文化期待,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农民歌会突出“农”字特色,彰显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启示我们: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要坚持文化在继承巾发展的基本要求。④以“三农”为题材,创新内容形式、创新题材体裁、创新展现方式,启示我们:要不断推动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p><p>【解析】本题以第五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隆重举行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p><p>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设问指向本届中国农民歌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的启示。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按照上述要求,本题可以从创新的主体、方面、途经角度入手,结合本届中国农民歌会的成功举办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统一。</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梦”也是“美丽都市梦”。天堂杭州好堵!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杭州市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地铁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励公交出行;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完善“限牌”总量控制、“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打造美丽杭州。</p><p>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杭州市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交通拥堵的。</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既要用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又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②该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布局出发,统筹规划,注重整体功能的发挥,推动大交通建设。③该市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地铁、公交、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限牌”总量控制、“错峰限行”,不同功能优化组合。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通过各要素的优化组合,良性互动,实现系统了最大功能,缓解交通拥堵。</p><p>【解析】本题以“中国梦”的实现为背景,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识记与运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p><p>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属于知识体现类材料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系统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的,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要求广大家长文化活动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p><p>材料二 2015年,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表彰其在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拉期克评奖委员会把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颁给屠呦呦个人,这点燃了一个争议:奖项应该授予集体还是个人?无论非语再多,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p><p> 支持者:观点:科学研究应该要尊重“第一个发现”和“首创精神”,屠呦呦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在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p><p> 反对者:观点:屠呦呦不能将功劳独揽,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合。</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p><p>(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知识,说明“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更正真理。</p><p> </p></div></div>
<div><p>【答案】(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家庭教育要求家长严格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家庭教育要求家长明确主体责任,对家庭教育进行深入分析,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p><p>(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科学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们的立场不同,对诺贝尔颁奖对象产生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p><p>【解析】本题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为背景,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设问指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包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进行分析。</p><p>(2)本题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更正真理”。通过客观标准可以看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更正真理”说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关于“美丽中国”的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p><p>美丽中国,美在何处?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 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p><p>雾霾天气的原因</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497612c/SYS201801021831217619902738_ST/SYS201801021831217619902738_ST.001.png" width="490" height="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p>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p><p> </p></div></div>
<div><p>【答案】联系是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充分认识产生雾霾天气的复杂原因,全面把握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科学寻求对策;联系具有客观性。人类活动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人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在治理雾霾天气时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治理雾霾要统筹考虑,选择最优方案。(14分) </p><p>【解析】</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首先,从联系的普遍性角度分析全面把握形成雾霾天气的因素;其次,从联系的客观性角度分析人类活动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人不能随心所欲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从联系的多样性角度分析出在治理雾霾天气时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最后,从系统优化方法分析治理雾霾需要统筹考虑。</p></div>
页:
[1]